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核酸—金属纳米粒子在细胞成像分析中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7 18:29
【摘要】: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在各个领域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贵金属纳米粒子因其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相容性在生化传感、生物成像和生物监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利用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贵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特征,结合高灵敏度的暗场成像技术,对于细胞内生物过程的分析和检测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相关疾病的发现、诊断和治疗都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也表明该方向在分析化学领域有巨大的研究前景。基于此,本论文对金纳米颗粒进行了不对称修饰,构建了一系列稳定的、性能良好的定向修饰探针,并对其特性和在生物分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活化等离子体金纳米粒子二聚体对细胞表面铜离子HER2蛋白的暗场原位成像分析:将AuNPs单体作为探针,在修饰后和目标结合,将会形成具有更高散射效率的可见等离子体二聚体。AuNPs二聚体是在水溶液中通过Cu~+催化叠氮化物和炔烃分别改性的AuNPs之间的点击反应形成的。将Au_1-N_3和Au_2-C≡C注入样品后,构建了大鼠血浆细胞中铜离子的暗场原位成像。为了对生物分子进行特异性检测,我们构建了DNA1/Au_1-N_3探针和Anti-HER2/Au_2-C≡C探针,通过暗场成像对细胞上的HER2蛋白进行检测。Anti-HER2修饰的Au_2-C≡C可以特异性识别HER2蛋白,在靶蛋白上形成有效的LSPR区。通过控制滚圈扩增(RCA)产物与HER2蛋白特异性适配体的表达区匹配,DNA1/Au_1-N_3与RCA产物杂交,并且通过点击反应与Anti-HER2/Au_2-C≡C连接,从而得到了一种高效的可见等离子体聚合物。2.基于四嗪/反式环辛烯环加成反应AuNPs聚合物对目标物的定量可视化测试和细胞内的暗场原位成像:为了特异性识别ATP,选择设计的DNA1(含有ATP适体序列)作为捕获探针附着在磁珠(MB)上。MB/DNA1/DNA2/Au_1-(E)cyclooctene探针(MB/Au_1)由DNA1/DNA2杂交构成。同时,这些MB/Au_1结构形成空间位阻,以避免Au1上的-(E)cyclooctene与Au3上的-N_4之间的接触。DNA1与ATP结合后,DNA2/Au_1-(E)cyclooctene从MB/Au_1探针中释放出来,可与Au_3-N_4探针反应生成AuNPs聚合物,导致AuNPs彼此接近并且颜色从粉红色变为灰色以进行视觉量化。通过该策略,通过使用暗场显微镜,AuNPs的散射点颜色从绿色(AuNPs monmer)变为橙红色(AuNPs polymer)。该策略将广泛用于生物成像和分析中纳米粒子的鉴定和测定。3.基于可生物降解的MnO_2纳米片的DNA酶的再循环扩增——灵敏检测细胞内微小RNA:构建了一种多功能细胞信号放大方法,将可生物降解的MnO_2纳米片与靶触发的DNA酶循环扩增整合在一个纳米系统中,设计用于活细胞中microRNA的高度特异性和灵敏的成像分析。总之,本文将纳米材料和成像技术结合起来将分析检测研究放到纳米尺度上进行,能够实现活体内生物分子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检测,这对今后癌症的发现和治疗有重要意义,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向。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表面等离子共振,自由电子


尺寸效应粒尺寸下降到某一值,则纳米半导体粒子具有不连续的最高占能级而造成隙变宽[40]。利用纳米颗粒的量子尺寸效应可以增强点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41-42]。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属和半导体表面存在很多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会组成自由团就被称为表面等离子体[43]。在外界电磁场和库仑力的作用电荷周围做往复振荡,,如图 1-1,当外界作用频率等于金属纳率时,就会发生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 ( Localized Surface Pla

吸收光谱,吸收光谱,散射光谱,纳米粒子


异性结合进行检测。影响当球形纳米粒子的尺寸小于 20 nm 时,颗粒尺寸增大并且由于大颗粒的纳米粒子与外部电磁场有更大的辐射耦合,当粒径增加时,散射光谱也有助于消光光谱。当球形纳米尺寸增加,吸收光谱和散射光谱都会发生红移,而且谱带影响纳米颗粒对局部等离子体共振也有不同的影响,并且纳米上只有一个峰,而纳米棒有两种极化模式,因此产生两个金纳米棒(实线)和 22 nm 的纳米球(虚线)的吸收光谱。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2-33;O6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新福;郭清泉;马海翔;陆瑶;郭秋兰;;生物法制备各向异性贵金属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学;2015年10期

2 李昌峰;杜丹丹;洪昕;边琰;张国雄;;金属纳米粒子膜制备技术和方法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7年04期

3 耀星;韩国开发出大量生产金属纳米粒子的新技术[J];粉末冶金工业;2005年03期

4 魏建红,官建国,袁润章;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黄运龙;汪竹青;汪德进;;基于贵金属纳米粒子比色检测法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8年09期

6 ;新型贵金属纳米粒子组装研究取得新进展[J];黄金科学技术;2016年03期

7 沈宇;雷卫宁;钱海峰;张桂尚;;石墨烯基金属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5年08期

8 陶凯;王继乾;夏道宏;徐海;吕建仁;山红红;;多肽在贵金属纳米粒子制备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2年07期

9 夏文健;孟令杰;刘丽;路庆华;;贵金属纳米粒子修饰碳纳米管的研究[J];化学进展;2010年12期

10 李维学;崔永福;戴剑锋;王青;;电弧法合成填充金属纳米粒子的碳纳米管[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萍萍;林晓东;段赛;李剑锋;吴德印;任斌;田中群;;金核钯壳铂岛三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及电催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王翔;杨志林;任斌;田中群;;表面等离子体激元介导金属纳米粒子的长程电磁场耦合[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杨苏东;林少雄;田园;申承民;高鸿钧;;石墨烯负载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电催化特性[A];中国真空学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4 舒国伟;陈合;吕嘉枥;;微生物合成金属纳米粒子研究进展[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5 唐智勇;;贵金属纳米粒子的电催化性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2)[C];2011年

6 谢超;许发功;黄香宜;任吉存;;单个金属纳米粒子计数方法及其均相生物分析中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邓意达;;空心结构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形态结构控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姜丹;唐彬;郭洪云;徐蔚青;徐抒平;;贵金属纳米粒子的晶面选择性刻蚀及其传感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9 李子洋;钟留彪;江林;;大面积二维复合型金属纳米粒子且具有可控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的模板[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六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6年

10 刘航宇;董琳琳;何玲;陶国宏;;介孔结构硅氧化物保护的钌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通讯员 钟晨洲 记者 吴苡婷;复旦新成果有望推动廉价制氢[N];上海科技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霞;金属纳米粒子/介孔碳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合成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顾知之;分子辅助Au、Pt纳米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3 应杰;高分散高稳定高活性Pd基金属纳米粒子的设计与合成[D];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

4 刘盼盼;喷涂快速组装金属纳米粒子涂层用于荧光检测及织物功能性整理[D];东华大学;2018年

5 鲍洪亮;双金属纳米粒子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4年

6 杨清彪;高分子微/纳米纤维和金属纳米粒子/高分子复合纤维的制备与表征[D];吉林大学;2004年

7 周民;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可控合成与表征[D];山东大学;2006年

8 杨志林;金属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及过渡金属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电磁场机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郭吉兆;贵金属纳米粒子参与的化学发光[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刘淑霞;薄膜及其它固相介质中金属纳米粒子的原位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斐;核酸—金属纳米粒子在细胞成像分析中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彭劲骥;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铜离子检测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D];厦门大学;2017年

3 黎玲;贵金属纳米粒子与核苷酸之间相互作用及分析应用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4 尹亚;金属/碳纳米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5 邵洪洋;磁控溅射制备碳包覆金属纳米粒子及氧还原反应催化和摩擦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6 刁琪;具有高度催化活性的金属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体系的界面组装[D];山东大学;2018年

7 任修颖;金属有机骨架限域制备小尺寸金属纳米粒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8 李子洋;聚合物辅助多元化金属纳米粒子结构的制备及其应用[D];苏州大学;2017年

9 黄晶;具有表面等离激元性质的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多元化可控组装与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10 康小林;新型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表面增强拉曼和催化方向上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01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01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1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