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BUVSs对河蚬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其毒性效应

发布时间:2020-06-09 11:57
【摘要】:紫外吸收剂是一类具有紫外光吸收功能的新型有机污染物,广泛用于工业材料和个人护理品,防止光诱导的降解或保护人体皮肤免受辐射,近年来在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其中,苯并三唑类紫外光稳定剂(Benzotriazole UV stabilizers,BUVSs)作为广泛使用的一类化合物,由于具有高度亲脂性和环境持久性,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关于BUVS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BUVSs对底栖动物的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论文以我国底栖动物优势种河蚬为受试生物,选取环境中检出率较高的4种BUVSs(UV-234、UV-326、UV-329和UV-P)在环境浓度(0.1、1和10μg/L)下对其进行21天的暴露,通过测定暴露后河蚬内脏团组织中的热休克蛋白及抗氧化酶相关基因的表达和抗氧化酶活性,结合组织病理学观察以及河蚬虹吸行为等指标分析BUVSs对河蚬的毒性效应,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4种BUVSs暴露条件下热休克蛋白基因(包括Hsp22,Hsp40,Hsp60,Hsp70和Hsp90)的比较,发现UV-326、UV-329和UV-P暴露显著上调了Hsps基因的表达;而在UV-234暴露组中,Hsp60和Hsp70均受到显著抑制,而Hsp22的水平与其他BUVSs暴露组相比,出现超高表达。表明4种BUVSs暴露均能够对河蚬造成氧化应激。(2)UV-326、UV-329和UV-P暴露后,河蚬内脏团(Cu/Zn)SOD和sod2基因表达基本全部上调,而在UV-234暴露下受到显著抑制;除了UV-234外,UV-326、UV-329和UV-P暴露组gsts1、gstmi、Gpx-A和gsh-px基因表达基本全部上调,表明BUVSs可能影响河蚬抗氧化系统的功能,其中UV-234对河蚬抗氧化系统的作用方式可能与UV-326、UV-329和UV-P不同,UV-234可能通过抑制SOD相关基因的表达造成氧化损伤,而其他3种BUVSs在当前暴露浓度下可能引起河蚬抗氧化系统的响应,促进化合物的代谢。(3)BUVS暴露后,河蚬内脏团SOD和CAT酶活出现不同程度的抑制,而GST酶活和MDA含量增加,表明BUVSs干扰河蚬抗氧化系统,可能造成氧化损伤。(4)4种BUVSs暴露条件下,河蚬肝胰腺细胞出现明显的管腔空泡、细胞基底膜破裂、泡状上皮细胞脱落以及细胞非正常分裂等现象,且浓度越大损伤越严重,同时河蚬的虹吸效率均显著增加,表明BUVSs长期暴露引起河蚬组织损伤,同时干扰其虹吸行为。综上,BUVSs在分子水平上干扰河蚬抗氧化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和酶活,引起氧化应激,造成组织损伤并影响其虹吸行为。同时,BUVSs对河蚬的毒性效应和作用模式可能与化合物结构相关,通过比较不同BUVSs对河蚬的毒性效应,发现河蚬对UV-234较其余3种BUVSs更敏感。
【图文】:

紫外吸收剂,物理化学特性


图 1.1 典型紫外吸收剂的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Figure 1.1 Structure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ost frequently detected UV absorber由于大部分紫外吸收剂较高的亲脂性[23],在湖泊中更易吸附于沉积物中,使得湖水浓度偏低而检出较难。Jeon 等[6]在对韩国汉江、锦江、荣山江及洛东江流域附近湖测发现,7 种紫外吸收剂(除 4HB 外)的浓度均低于定量限,而在沉积物中检测到 BP、BB 和 BP-8,浓度范围为 0.5-18.38 ng/g 干重(dry weight, dw)。已有报道显示在湖泊沉EHMC 和 OC 检出率较高,且浓度较高(> 6.8 ng/g dw),,其中 OC 目前的检出最高浓642 ng/g dw。.2 底栖动物体内紫外吸收剂的浓度研究表明大部分紫外线吸收剂的亲脂性较强,如大部分苯并三唑类紫外光稳

技术路线图,底栖动物,分子毒理学,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BUVSs 在组织和个体水平上对底栖动物的影响,结合分子毒理学效应,评价 BUVSs 对底栖动物的毒性及其作用机制。1.3.3 技术路线本论文的研究路线如图 1.2。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17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游克仁;河蚬的妙用[J];福建农业;2005年02期

2 蒋高中;陈林;;洪泽湖河蚬资源科学管理研究[J];科学养鱼;2013年04期

3 孙恒志;河蚬的利用和养殖[J];科学养鱼;1995年02期

4 刘燕山;张彤晴;唐晟凯;李大命;刘小维;王莲莲;穆欢;黄越峰;;一种用于增殖河蚬的捕捞策略[J];水产科学;2018年03期

5 丁德明;;河蚬[J];湖南农业;2015年10期

6 曹文明,韩名竹,沈绩;河蚬移殖及增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1995年05期

7 陈锤;如何养殖河蚬[J];渔业致富指南;2005年02期

8 宋毅刚,黄玉瑶;闽江福州段河蚬体内的重金属含量[J];海洋与湖沼;1991年02期

9 吴丛迪;张建琦;白志毅;徐灿;陈林;汪桂玲;;河蚬竹筏吊养技术要点[J];科学养鱼;2019年02期

10 王宇;刘东红;;河蚬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玉娈;袁美兰;陈丽丽;赵利;刘华;石岭;苏伟;;河蚬中水溶性蛋白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质[A];2014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2 邓道贵;李洪远;胡万明;周琼;过龙根;;水体富营养化对巢湖河蚬和环棱螺分布及种群密度的影响[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李德亮;张健;皮杰;高子涵;肖调义;陈宇顺;;湖南省大通湖河蚬的种群动态及次级生产力[A];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4 李德亮;张婷;肖调义;王桂萍;李祖军;刘安民;;大通湖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现存量及其时空分布[A];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韩鹏;邱乒乒;戴燕燕;练惠辉;李文岗;陈清西;;河蚬活性物质对肝癌、胆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马行厚;皮杰;张健;李德亮;肖调义;;河蚬提取物对芙蓉鲤鲫生长、脂代谢及抗氧化的影响[A];2014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李东明 崔奕;常州河蚬出口大增[N];常州日报;2010年

2 周晗邋吴科;河蚬:“灰姑娘”身价堪比公主[N];扬州日报;2008年

3 李东明;江苏常州河蚬出口量增长32%[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4 通讯员 王光华 郑春林 王慧芳 记者 杨军;大通湖河蚬吸引日韩食客[N];湖南日报;2011年

5 温文;淡水增养殖贝类优良品种——河蚬[N];中国海洋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郭宇廷 张道平 实习生 祁丽婷;生态建设富万代 必须打好“绿色牌”[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3年

7 韩振冲 顾荣荣;打破坚冰[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8 李东明邋黄黎黎;开启通往国际市场的绿色通道[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祝雯;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活性糖蛋白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抗病特性[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2 廖宁波;河蚬多糖结构特征、生物活性及其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仝天衡;BUVSs对河蚬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其毒性效应[D];内蒙古大学;2019年

2 王健;洞庭湖河蚬重金属富集及其环境指示作用[D];湖南农业大学;2018年

3 尚帅明;河蚬多肽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其对乙醇诱导LO2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杨玉娈;河蚬精的制备及活性物质的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年

5 王宇;河蚬多糖的分离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单康;河蚬多肽抗氧化活性及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D];扬州大学;2016年

7 韩燕军;基于河蚬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对淮河蚌埠段三种水体的评估[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8 陈林;洪泽湖河蚬渔政执法科学管理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9 李天云;利用河蚬研究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在生物体内的累积效应[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吕昊泽;缢蛏、光滑河蓝蛤和河蚬对盐度的适应性及碳、氮收支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04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04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d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