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基于粗粒度分子动力学的脂质双层膜建模方法及电穿孔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5 08:08
【摘要】:脂质双层膜是所有生物体中细胞和细胞内膜的主要成分,它在生物过程中必不可缺,例如细胞信号传导和蛋白质功能。脂质双层膜现在还被用于产生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靶向递送蛋白质,核酸和药物的装置。使用这些结构开发治疗剂的科学家已经取得了显着进展。通过计算机技术里面的工具可以让研究人员在分子水平上可视化脂质双层的结构和功能,这有助于提高这些领域的发展速度。脂质双层膜模型可以为纳米材料和脂质双层膜的相互作用这类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介绍了脂质双层膜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现阶段脂质双层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概述了分子动力学(MD)的基本原理、计算流程和相关机制,并介绍了脂质双层膜的马丁尼力场和耗散粒子动力学的基础理论;概述了脂质双层膜仿真建模时使用的PACKMOL、Moltermplate、大规模原子分子并行模拟器(LAMMPS)和开源可视化处理工具(OVITO)分子模拟软件。其次,在建模的过程中,由于马丁尼(Martini)力场采用的单位为实际物理单位,所以参数的选择较为方便,而耗散粒子动力学(简称DPD)力场将单位无刚量化,其参数的设置涉及了较多实验和理论研究。本文在对Martini力场下的1-棕榈酰-2-油酰-sn-甘油-3-磷酸胆碱(DPPC)的基础上针对DPD力场下的脂质双层模型1,2-二油酰基-sn-甘油-3-磷酸胆碱(DOPC),确定合适的度量单位及模拟参数。总结了关键参数的单位和标准,使用并编写符合PACKMOL和Moltemplate语法格式的脚本文件产生模拟所需的系统模拟数据文件。最后,选定MD计算的起点和温度,并针对Martini力场下的DPPC脂质双层膜自组装及电穿孔现象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对于DPD力场下的DOPC脂质双层膜NVT系综及电穿孔现象进行模拟分析。本文在Martini力场的基础上对DPD力场DOPC模型的模拟参数和单位尺度进行了校准。本文基于粗粒度分子动力学(GCMD),研究了溶剂为水的脂质双层膜建模方法,旨在对脂质双层膜的不同初始状态提供了高效的建模方法,并扩展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时间尺度、提高了计算效率;对脂质双层膜在Martini力场下的自组装行为进行了模拟,并给出了径向分布函数(RDF)分析的曲线;进一步,研究了DPD力场与Martini力场的基本模拟参数设置和校准。本文的研究为探究脂质双层膜与纳米材料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高效的建模方法,通过分析脂质双层膜在电场下电穿孔现象的不同属性与场强大小的关系,为今后粗粒度分子动力学在生物医疗等相关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26
【图文】:

原子观,电穿孔,分子动力学模拟,健康人


在 MS-RBC 模型中的 RBC 膜被建模为粘弹性弹簧的二维三角网络,其包括弹性、弯曲和粘性特性等数据。图1.1 健康人类的红细胞对于生物膜电穿孔,人们通过分析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提供了原子观察水平。在膜外部电场存在的情况下,两个脂质和水分子的单层之间的优选偶极取向的不对称变化加速了电穿孔的形成,导致不对称的电场,特别是在疏水核心之间的过渡区域和亲水性头部区域(参见 Tieleman[30])。其与这种不对称性相关联,脂质突起的数量显著增加。这一发现得到了以前的模拟研究人员的支持,这些研究进行了在部分原子电荷设置为零的情况下辛烷板[30]或 DPPC 双层电穿孔形成所需增加的电场强度[31]。通过分析电穿孔形成时间的分布和与动力学实验的比较,建议两种中间体:取决于外部场强度具有改进的头基取向(T)的状态和膜上封闭水脂薄膜的预制状态(Q)(图 1.2E=0.395V/nm,18.7ns 之后的电穿孔形成的快照。突出了初始步骤的脂质和水分子

纳米材料,脂质双层,电穿孔,现象


[35]仍然是必要的。图1.2 典型电穿孔现象对于纳米材料与脂质双层膜相互作用的 CGMD。在热波动下,纳米材料经历布朗运动,包括在双层附近的快速振动、旋转和迁移。观察到一旦片状物发现具有与膜几乎正交的最锐角之一的构型,就开始自发穿入双层。纳米材料与脂质的尾部组之间的吸引力相互作用促进了穿透,但是只有在穿透角的顶端接触双层的疏水核心之后才发生穿孔。在粗粒度(CoarseGrain,简称 CG)模拟中,脂质膜可以被纳米材料片完全穿透,伴随着纳米材料片的倾斜,进行最大化其与膜内部的覆盖。在本文的模拟中,小石墨烯薄片由于尺寸小而最终嵌入双层膜。具有两个不同拐角角度(30°和 60°)的菱形石墨烯薄片的模拟表明

微片,内化,石墨,脂质双层


胞器的整体结构和完整性得以保留(图 1.3D 和 E),证实了体外试验显示了保存的细胞活力。图1.3 多层石墨烯微片的细胞摄取和内化。1.3 本文主要工作由上述内容可以分析出脂质双层膜的计算模拟在疟疾等疾病的理论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基于 CGMD,使用 PACKMOL 和 Moltemplate 软件创建溶剂为水的脂质双层膜模拟系统。旨在对 Martini 和 DPD 力场基本模拟参数的不同衡量尺度进行比较,并为脂质双层膜的不同初始状态提供高效的建模方法。研究了脂质双层膜电穿孔的不同特征与场强大小的关系,研究的结果能够促进对脂质双层膜的全面认识,并为脂质双层膜在生物医疗等应用中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本文各个章节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首先介绍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介绍现阶段脂质双层膜在医学研究领域以及对于脂质双层膜的膜电穿孔现象及用于生物医疗的研究现状;最后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工作安排。第二章,主要介绍本文涉及的理论。首先介绍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的基本原理;然后介绍了粗粒化模拟技术理论,重点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 Martini 力场和 DPD 力场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骁力;双层膜充气温室[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7年05期

2 于宝江 ,刘富民 ,肖莲香;水稻有孔双层膜育苗[J];新农业;1988年03期

3 朴白龙;成正维;胡全利;;射频溅射CoCr双层膜及软磁盘的研究[J];磁记录材料;1988年02期

4 吴自勤;吴强;轩植华;;铟—镓/锗与铟—镓/碳双层膜加热后的结构变化[J];电子显微学报;1984年04期

5 陈亚霏;刘世琦;刘颖颖;钱胜艳;刘星辰;张现征;任煜倩;秦瑜;;春季双层膜覆盖对独头蒜形成及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6年07期

6 韩志友;;尺寸对铁电双层膜电滞回线的影响[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高宏,罗国安,冯军,Ottova,A.L.,Tien,H.T.;硫醇-磷脂混合双层膜的电化学性质及其与蜂毒素的相互作用研究[J];化学学报;2001年02期

8 冯广和;双层膜充气温室[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8年08期

9 韩兴,李刚;固体载体支承的双层膜系统[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5年03期

10 ;水稻有孔双层膜育苗[J];新农业;199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秀媛;马列;李陆艳;李乾;高长有;;胶原不对称抗菌双层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C];2015年

2 吴自勤;吴强;轩植华;;铟—镓/锗与铟—镓/碳双层膜加热后的结构变化[A];第三次中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二)[C];1983年

3 陈美玲;贺强;;湿度响应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双层膜软体驱动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四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6年

4 何永洪;周密;袁金颖;石高全;;聚吡咯/金纳米粒子双层膜的合成及性质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黄燕;邱宏;潘礼庆;田跃;王凤平;吴平;;热处理对Au/Cr双层膜特性的影响[A];2003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王雅新;王一星;田卫;徐金;李旗;胡安;鹿牧;;Co/Co_3O_4双层膜的磁性能研究[A];第四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袁淑娟;周仕明;;CoNi/FeMn双层膜的铁磁共振线宽研究[A];第四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吴峰;张庶元;陈志文;谭舜;李凡庆;;Al/Ge双层膜分形晶化及阻抗特性研究[A];1996年中国青年学者物理学讨论会——薄膜材料与物理论文集[C];1996年

9 陆竞英;赵青南;董玉红;;溶胶-凝胶法制备玻璃基SnO_2-SiO_2/SiO_2双层膜及增透性能研究[A];2013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单荣;林唯唯;殷立峰;田传山;桑海;周仕明;;CoCr/FeMn双层膜的交换偏置和矫顽力[A];第四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曾四丹;我市“三避”推广技术成绩显著[N];桂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荣;铁磁/反铁磁双层膜中矫顽力及磁性多层膜中垂直磁各向异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蒋益明;金属有机双层膜传质规律及其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惠歌;人参皂苷分子与生物膜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董阳;天然高分子复合膜及皮肤支架载药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0年

5 李天晶;离子注入单晶ZnO,TiO_2基改性和Li_(0.2)Zn_(0.8)O/Al_(0.15)Zn_(0.85)O双层膜光电特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焦志伟;平整与非平整基底表面磁性薄膜的物理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章亚琼;多层膜法加速聚乳酸结晶动力学及其环带球晶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8 王昱坤;纳米结构薄膜的磁共振和磁耦合[D];东南大学;2016年

9 胡学让;L1_0-FePt的结构和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10 张芹;铁电薄膜极化性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俊;镍铜纳米双层膜表面刮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

2 干觐瑞;基于粗粒度分子动力学的脂质双层膜建模方法及电穿孔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刘佳音;吡咯结构纳米色素生物制备的过程调控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4 姜冰雪;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对蛋壳粉/玉米淀粉—聚乳酸双层膜性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8年

5 弓子召;界面耦合强度对Co/Ni双层膜磁性影响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6 程晓红;Fe基软磁双层膜微结构及磁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7 路敏;镍钨磷双层膜的制备、腐蚀行为和力学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8 孙炜竟;含铁电间界耦合的铁电双层膜的极化和介电性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胡智萍;固体支撑脂质双层膜与β-淀粉样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10 刘寒琪;小窝蛋白-1在不对称双层膜模型中的动力学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56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56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7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