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促进亳菊生长和绿原酸积累菌株的筛选及其机制初探

发布时间:2020-07-19 13:00
【摘要】:本研究以亳菊为实验材料,利用实验室已有的亳菊内生菌和非内生菌株,与组培苗共生培养,通过生理生化试验、活性物质测定试验、转录组等手段,筛选出促进亳菊生长和活性物质积累的菌株,并对其活性物质积累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研究,将为今后在农业上的开发应用奠定重要基础。本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亳菊的组织培养体系建立:以茎段、茎尖、叶片作为外植体分别做组织培养,发现茎尖的成活率最好;通过优化组织培养基配方,最后选择适合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1/2MS+琼脂8.5 g/L+蔗糖30.0 g/L,pH 5.8,适合生根和增殖的培养基为MS+琼脂8.5 g/L+蔗糖30.0 g/L,pH 5.8。2.功能菌株的初筛:将前期分离得到的14株菌株接种亳菊组培苗,共生培养15天后,观察亳菊组培苗存活情况、长势,测定株高、根长、根数等生长指标,初步筛选出对亳菊组培苗有促生长作用的促生长亳菊内生菌BJF10和BN7。3.功菌株的复筛:与内生菌共生培养15 d后的亳菊组培苗炼苗一周后移栽至温室大棚,一个月后分别测定接菌组和不接菌对照组亳菊的生理指标,包括叶片叶绿素含量、MDA(丙二醛)含量、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PAL(苯丙氨酸解氨酶)酶活。结果发现,接种BJF10的亳菊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接种BN7的亳菊叶片与对照相比,MDA含量下降了;同时发现BJF10,BN7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亳菊的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PAL酶活性。4.促生菌对亳菊叶片绿原酸含量的影响:对样品处理、流动相及检测波长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测定绿原酸含量的HPLC方法,通过对内生菌BJF10、BN7处理组亳菊叶片绿原酸含量测定,结果发现,内生菌BJF10、BN7均能提高叶片绿原酸含量,其中BJF10为不接菌对照组的2倍,说明内生菌BJF10和BN7能明显提高亳菊活性物质。5.转录组分析:对内生菌处理组和对照组亳菊叶片组织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重点分析活性物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谱,以期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菌株对亳菊叶片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获得菌株BJF10和BN7,能促进亳菊生长和活性物质绿原酸的积累,为今后研制农用微生物复合菌剂等产品奠定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阜阳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3
【图文】:

组培苗,共培养,生长情况,内生菌


生长菌株的筛选逐步打开培养瓶口,每天喷洒适量水使植株保持一定,根部洗净培养基,对各处理组亳菊苗生物量、叶片状进行测定。统计的株高、根数,之后移入花盆营养)中培养。果与分析进亳菊组培苗生长内生菌的筛选用14株亳菊内生菌,通过回接亳菊组培苗,培养3周,内生菌回接后亳菊组培苗存活率达到100%(见表2.1)菊的生长速度、叶片数量、株高、根数等方面具有比未征。跟据亳菊苗生长情况,初步筛选出2株亳菊内生菌进一步研究,结果如图2-1所示。A B

组培苗,共培养,生长情况


图 2-2 BN7 与组培苗共培养生长情况 A: BN7 B: CKure 2-2 Co-culture growth of BN7 and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A: BN7 B图 2-3 BN14 与组培苗共培养生长情况 A: BN14 B: CKre 2-3 Co-culture growth of BN14 and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A: BN14 A B

组培苗,共培养,生长情况


9图 2-3 BN14 与组培苗共培养生长情况 A: BN14 B: CKre 2-3 Co-culture growth of BN14 and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A: BN14 表 2-1 亳菊内生菌对亳菊组培苗生长情况的影响ffect of endophytic fungi on the growth of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of C.mori存活率 菌在组培苗周围的形态 组培苗100% 菌株不生长 叶片青绿50%菌浅灰色,表面有褶皱,背面灰色,长满培养基植株下部正常生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娟;;中药菊花主要药用成分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年36期

2 金孝芳;贾尚智;石亚亚;陈勋;闵彩云;;不同绿茶品种(系)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比较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3年02期

3 刘海英;王华华;崔长海;王曼;郭净净;文昭普;李安琪;;可溶性糖含量测定(蒽酮法)实验的改进[J];实验室科学;2013年02期

4 彭蕾;马海乐;何荣海;曲文娟;骆琳;;脉冲超声辅助酶解制备大蒜降压因子[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5 金传山;吴德玲;俞年军;陈慧芳;王桐生;张伟;;不同加工方法对亳菊黄酮类成分含量影响[J];中药材;2012年05期

6 金世超;王建中;张丽荣;;超声波辅助提取杠柳脂溶性成分工艺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9期

7 黄六容;马海乐;穆丽君;李云亮;;超声波对木瓜蛋白酶的活性及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的影响[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8 董周永;周亚军;任辉;;萝卜缨叶绿素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9 魏宝阳;曹亮;李顺祥;黄丹;周晋;虢小翊;;内生菌与药用植物的关系及对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19期

10 潘子梅;李东跃;马杰;;亳州市谯城区药菊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盼婷;菊花根系与地上部生长及抗逆性的相关性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王霏;亳菊资源与种苗繁育及品质分析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3 江迪;兰州市城市特殊空间绿化植物抗逆性测定与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62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62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f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