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蝗虫区系、分布格局及适应特性
发布时间:2020-07-19 17:01
【摘要】:2014年7~10月及2015~2018年每年5~10月,在青海省内进行蝗虫种类和地理分布调查,共记录到蝗虫77种,隶属于7科33属;结合查阅的文献数据和检视的标本数据,统计出青海分布的蝗虫111种,隶属于7科39属。其中,网翅蝗科属种数最多,有12属52种;锥头蝗科属种数最少,有1属1种。网翅蝗科和斑翅蝗科是构成青海蝗虫区系的主体,两科种类占青海已知蝗虫种类的73.9%。在111种蝗虫中,古北界种类101种,占总种数的91.0%,不含东洋界种类,两界共有种类(广布种)10种,占总种数的9.0%;从中国地理区划来看,青藏区种类有67种,占总数的60.4%,占有绝对优势;青海蝗虫的物种组成与动物地理区的关系中最近的是青藏区,最远的是华南区。区系分析表明,本地区蝗虫种类以古北界青藏区成分占优势,这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生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发现青海省蝗虫新纪录8种。根据青海的自然环境和植被特征,将青海省分为16个地区,把采集并整理所得的蝗虫种类和分布数据划分在16个地区内。独布种(只分布在一个区域)有45个,其中26个为青海特有种,19个为非特有种;多布种(2~15个区域有分布)有66个;未发现全布种(16个区域都有分布)。在以物种为分类单元、地理区域为性状对多布种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将多布种分为12个组。青海蝗虫多布种大多数呈不连续分布状态,多数分布格局集中于16个地区中的区域4,这是由于本区海拔相对较低,有大面积的农田,适合较多蝗虫种类的生存。青海省蝗虫特有种较多,有48种,占青海省蝗虫种数的43.2%,其中,网翅蝗科中的特有种属种数最多,占总数量的一半以上,锥头蝗科中不具有特有种。将青海蝗虫中的48个特有种类作为分析对象,以其翅的简化或退化的程度、发音器和鼓膜器的有无以及体型大小作为区分特征的依据,分析特有种趋同进化的特点,结果表明:青海蝗虫特有种中,前、后翅简化或退化的比重超过一半;多数具有发音器和鼓膜器;体小型者较多,占特有种总数量的87.5%。分析全部种类特点,与特有物种特点相比,翅退化比重缩小,长翅比重增加,体小型者比重缩小。在六个区中,分析特有种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青海蝗虫特有种类的前、后翅趋于简化或退化甚至消失;翅退化先于发音器的鼓膜器的退化,发音器退化先于鼓膜器退化;体型趋于小型化。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68.1
【图文】:
图 1-1 蝗虫侧面观Figure1-1 Locust side view1.2 蝗虫分类系统在蝗虫分类中,不同学者建立了不同的分类系统,如 1951 年 Bey-bienko&Mischenko 在《苏联及其邻近地区蝗虫区系》一书中将蝗亚目 Caelifera 分为短角蝗科 Eumastacidae、菱蝗科 Tetrigidse 和蝗科 Acrididae,又将蝗科分为斑腿蝗亚科、锥头蝗亚科、癞蝗亚科、皱腹蝗亚科、蝗亚科和斑翅蝗亚科六个亚科[5];印象初 1982 年[6]根据分布于我国的蝗虫,将蝗总科分为了癞蝗科 Pamphagidae、瘤锥蝗科 Chrotogonidae、锥头蝗科 Pyrgomorphidae、丝角蝗科 Oedipodidae、槌角蝗科 Gomphoceridae 和剑角蝗科 Acrididae 六个科;夏凯龄[7]在印象初六科分类系统的基础上,以前胸背板和中闰脉等区别特征将丝角蝗科拆分为斑腿蝗科Catantopidae、斑翅蝗科 Oedipodidae 和网翅蝗科 Arcypteridae,本文应用此分类
我 国 的 西 北 部 , 青 藏 高 原 的 东 北 隅 ,,31°39′~39°19′N,与甘肃省、四川省、西藏(图 2-1)。东西长约 1200Km,南北宽约 800国总面积的 7.51%,居中国第四位。
图 2-2 野外调查路线Figure2-2 Field investigation route.2.3 数据处理聚类分析:距离系数采用 Jaccard 系数,聚类方法为类平均值法,分析采SS 21.0 数据处理软件。
本文编号:2762697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68.1
【图文】:
图 1-1 蝗虫侧面观Figure1-1 Locust side view1.2 蝗虫分类系统在蝗虫分类中,不同学者建立了不同的分类系统,如 1951 年 Bey-bienko&Mischenko 在《苏联及其邻近地区蝗虫区系》一书中将蝗亚目 Caelifera 分为短角蝗科 Eumastacidae、菱蝗科 Tetrigidse 和蝗科 Acrididae,又将蝗科分为斑腿蝗亚科、锥头蝗亚科、癞蝗亚科、皱腹蝗亚科、蝗亚科和斑翅蝗亚科六个亚科[5];印象初 1982 年[6]根据分布于我国的蝗虫,将蝗总科分为了癞蝗科 Pamphagidae、瘤锥蝗科 Chrotogonidae、锥头蝗科 Pyrgomorphidae、丝角蝗科 Oedipodidae、槌角蝗科 Gomphoceridae 和剑角蝗科 Acrididae 六个科;夏凯龄[7]在印象初六科分类系统的基础上,以前胸背板和中闰脉等区别特征将丝角蝗科拆分为斑腿蝗科Catantopidae、斑翅蝗科 Oedipodidae 和网翅蝗科 Arcypteridae,本文应用此分类
我 国 的 西 北 部 , 青 藏 高 原 的 东 北 隅 ,,31°39′~39°19′N,与甘肃省、四川省、西藏(图 2-1)。东西长约 1200Km,南北宽约 800国总面积的 7.51%,居中国第四位。
图 2-2 野外调查路线Figure2-2 Field investigation route.2.3 数据处理聚类分析:距离系数采用 Jaccard 系数,聚类方法为类平均值法,分析采SS 21.0 数据处理软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国辉;王凯;毛本勇;胡兴超;;2种短翅型蝗虫减数分裂比较研究[J];生物学通报;2015年12期
2 曹成全;;峨眉山蝗虫的垂直分布及区系分析[J];四川动物;2015年03期
3 洪军;杜桂林;王广君;;我国草原蝗虫发生与防治现状分析[J];草地学报;2014年05期
4 董玮;张璞进;常虹;晔薷罕;张晶晶;;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蝗虫群落的影响[J];环境昆虫学报;2013年05期
5 秦丽萍;刘志云;孙涛;;草地蝗虫的营养价值[J];草业科学;2013年01期
6 高晓鹏;陈金廷;王文成;;应用几种生物农药防治草原蝗虫效果试验[J];现代畜牧兽医;2013年01期
7 赵成章;李丽丽;王大为;殷翠琴;盛亚萍;;黑河上游天然草地蝗虫空间异质性与分布格局[J];生态学报;2012年13期
8 孙涛;刘志云;秦丽萍;;祁连山区几种草地蝗虫蛋白质营养评价[J];应用昆虫学报;2011年04期
9 任正超;柳小妮;;夏河甘加草原宽须蚁蝗种群动态模型研究[J];草原与草坪;2011年02期
10 刘艳;张泽华;王广军;;草地蝗虫防治的经济阈值与生态阈值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智斌;基于植物条形码的九种蝗虫食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2 周万福;青海省区域植被覆盖的分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62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62697.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