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晚埃迪卡拉世管状化石陕西迹的形态学、生物地层学及埋藏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1 07:59
【摘要】:在埃迪卡拉纪晚期,遗迹化石开始大量出现预示着动物活动能力的增强,同时也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随着研究程度的深入,特别是埋藏学研究的开展,一系列原本被解释成“遗迹”的化石被重新厘定为实体化石或疑难化石。Shaanxilithes ningqiangensis是一类产自晚埃迪卡拉世地层中的疑难化石,整体呈条带状,表面具有一系列密集的横纹,化石宽度范围在0.3-14mm,最大长度可达18cm以上。Shaanxilithes最早报道于陕西宁强地区晚埃迪卡拉世灯影组高家山段。自此,该化石在我国的主要大地构造单元,包括扬子板块、华北克拉通和柴达木板块的晚埃迪卡拉世地层中相继被发现和报道。近年来,Shaanxilithes又在印度、纳米比亚和西伯利亚地区的晚埃迪卡拉世地层中被发现,进一步扩大了该化石的古地理分布范围。尽管关于Shaanxilithes的形态复原和亲缘关系尚存在较大争议,然而该化石广泛的分布和较短的延限,使其具备极大潜力成为国际上晚埃迪卡拉世地层进一步划分和对比的标准化石。Shaanxilithes通常呈条带状压扁保存于碎屑岩中,其三维形态复原存在较大困难,同时也造成了该化石的分类位置长期以来存在较大争议。曾被解释为:须腕动物皱节虫类、沉积构造、遗迹化石、钙化的藻类碎片以及分类位置不明的后生动物实体化石。同时,在世界范围内,Shaanxilithes通常与一系列与之形态相似条带状“遗迹化石”或“疑难化石”保存在同一岩石层面,大体可分为Shaanxilithes ningqiangensis-type,Helanoichnus-type,Shaanxilithes erodus-type,Palaeopascichnus-type四种形态。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均倾向于将上述条带状化石解释成Shaanxilithes ningqiangensis的同物异名,但尚无可靠的化石证据进行说明。本文研究的化石材料来自7个不同地区,分别为宁夏贺兰山地区,河南鲁山地区,陕西洛南、陇县和宁强地区,青海全吉山地区以及云南晋宁地区。大量的化石形态学信息倾向于将Shaanxilithes的三维形态复原为“管中管”结构,即化石由一系列套杯结构形成的内管和具褶皱的薄膜状外管共同组成,而并非前人认为的条带状遗迹化石。同时,新的化石形态学信息显示,上述四种保存形态可以共存于同一化石标本的不同部位,更为直观的形态学证据也进一步证实了前人的推测。此外,大量的化石形态学统计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即上述条带状化石的形态差别实为埋藏差异的结果。基于形态学复原,本文倾向于将Shaanxilithes与现生深海巨型管状蠕虫进行对比,并将Shaanxilithes分类位置归为环节动物门多毛纲。综合形态学、岩相学和统计学多方面证据,本文对Shaanxilithes的古生态学进行推测,认为其管体始端可能固着于泥质或砂质基底中营底栖生活。“生物管体”的出现可能源自动物的自我保护,也预示着捕食者的出现和早期生态系统的构建过程。Shaanxilithes作为最早的非矿化“管状”生物代表,无疑在早期生命演化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本文关于Shaanxilithes的三维形态复原,构建了该化石与埃迪卡拉纪最为重要的矿化骨骼生物Cloudina之间的亲缘演化关系。生物“管壳”从非矿化的Shaanxilithes演化到矿化的Cloudina这一过程,也预示着生存压力的加剧和捕食者捕食能力的加强,这些都为矿化骨骼的起源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参考,而生物界的“军备竞赛”可能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诱因之一。埃迪卡拉纪生物群的化石埋藏学存在特殊性,研究意义重大。此次关于Shaanxilithes化石埋藏学研究结果显示,自生粘土矿物在化石最初的保存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后期的成岩过程以及风化过程中,粘土矿物又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化。此次研究中,华北克拉通西南缘东坡组中的Shaanxilithes化石属首次发现报道,进一步扩大了该化石的古地理分布范围,同时也为时代归属存在争议的东坡组以及整合其下的新元古代冰碛岩罗圈组提供了可靠的生物地层学依据。值得注意的是,Shaanxilithes在华北克拉通西缘-西南缘和柴达木板块北缘的产出层位,通常与整合其下的新元古代冰碛岩以及平行不整合其上的寒武纪第三阶-第四阶磷块岩如影随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北方地区诸多大地构造单元,包括华北克拉通北缘、阿拉善地块、星星峡-旱山地块存在着相似的地层沉积序列。以此为线索,本文对上述大地构造单元可能存在Shaanxilithes的潜力地区进行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15.2
【图文】:

地质简图,海峰,峪口,力流


第二章 地质背景及剖面记录李海峰等,2011;蔡雄飞等,2013)。在《宁夏苏峪口幅 1:50000 区域地中也曾提及,根据该地区广泛发育的辉绿岩侵入体的时代特征,在新元古大地构造背景处于拉伸环境,极易形成陡峭地形,这也为重力流的形成提

宁夏贺兰山,实景,峪口


16图 2.2 宁夏贺兰山地区野外实景图A.苏峪口剖面出露的寒武纪苏峪口组、埃迪卡拉纪兔儿坑组和正目观组;B.苏峪口剖面埃迪卡拉纪正目观组与蓟县纪王全口界限;C.配件厂剖面王全口组中的叠层石化石;D.苏峪口剖面正目观组底部的冰碛砾岩,块状结构,混杂堆积; E.兔儿坑剖面中正目观组上部冰坠石构造,纹层明显,砾石含量变少,箭头指向放大镜作为比例尺,直径约为 1.5 厘米

综合柱状图,剖面,板岩,峪口


18图 2.3 贺兰山地区埃迪卡拉-寒武纪剖面综合柱状图对比(说明:剖面位置详见图 2.1 标注)(一)贺兰山苏峪口(五道趟)剖面上覆地层:寒武纪沧浪铺期苏峪口组(Stage 3-4) 土黄色中-厚层含磷砾砂岩------------------------平行不整合----------------------晚埃迪卡拉世兔儿坑组 93.3m6.灰绿色薄层状粉砂质板岩,产化石 Shaanxilithes ningqiangensis。 29.0m5.灰绿色薄层状粉砂质板岩夹泥质板岩,韵律层发育。 30.5m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鹏程;王约;;豫西汝州罗圈组杂砾岩的成因浅析[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2 潘兵;苗兰云;杨慧宁;李国祥;;陕西洛南下寒武统辛集组疑难管状化石桶螺(Cupitheca)[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5年04期

3 朱涛;张二朋;徐学义;陈隽璐;王洪亮;谢群;;西北地区四分框架下的寒武纪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J];西北地质;2015年03期

4 张志亮;华洪;张志飞;;埃迪卡拉纪疑难化石Shaanxilithes在云南王家湾剖面的发现及地层意义[J];古生物学报;2015年01期

5 王超;李猛;李荣社;彭岩;张吉衡;张海军;王健;;青海柴达木盆地北缘全吉群内部存在区域性不整合[J];地质通报;2015年Z1期

6 纪玉;刘文汇;李玉成;王宁;吴涓;卢珊珊;;安徽巢湖蓝藻早期成岩过程中微生物作用的实验室模拟[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4年04期

7 苗兰云;朱茂炎;;华北板块南部寒武系底部辛集组遗迹化石及其时代意义[J];古生物学报;2014年03期

8 张兴亮;舒德干;;寒武纪大爆发的因果关系[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06期

9 蔡雄飞;何文键;杨捷;吴丽云;曾佐勋;顾延生;;贺兰山中段震旦系盖帽白云岩的沉积特征、区域对比及意义[J];资源调查与环境;2014年02期

10 牛继南;强颖怀;王春阳;李祥;周一浩;商翔宇;庄全超;;埃洛石的命名、结构、形貌和卷曲机制[J];矿物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施春华;磷矿的形成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生物爆发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纪玉;藻类有机质早期成岩作用模拟及其生烃潜力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2 李朋;高家山生物群沉积特征及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64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64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4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