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转录因子结合的协同性及其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发布时间:2020-07-23 05:29
【摘要】: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在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与基因上游特定序列结合,从而影响目的基因的表达时间、表达位置以及表达强度。实际上,多个转录因子之间会形成复杂的组合模式来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过程。为了系统的分析转录因子组合与基因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的关系,以GM12878(人类B淋巴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两种表达数据得到了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取交集的方法构建了高表达和低表达基因数据集。从ENCODE数据库中下载了已知的83种转录因子的ChIP-seq数据,计算了转录因子对目标基因的关联强度,据此建立了高表达、低表达基因集合的转录因子互作网络,并通过可视化软件Cytoscape进行可视化。通过对网络的筛选,发现在高表达基因的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网络中BCL11A占有重要地位,以及高表达特异相互作用NFYA-NFYB-SP1。我们发现,在调控基因表达时一定数量的转录因子之间形成子模块形式,研究共得到3个高表达特异的子模块和3个非特异的子模块。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s: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s),以模块中所有转录因子的信号作为特征,预测了基因的表达水平。我们发现,预测效果最好的非特异子模块A(ATF2、BATF、IRF4、BCL11A、NFIC、FOXM1)平均AUC值为89.33%,特异子模块F(TCF12、TCF3、PML、TAF1、POU2F2)的预测效果次之(平均AUC值为87.56%)。最后,将模块内转录因子的信号进行融合,并利用模块特征进行预测时,发现3个高表达特异的子模块AUC值升高,而其余3个非特异的模块AUC值则下降。这一结果进一步表明,对具有高表达特异性的3个子模块中的转录因子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75
【图文】:

工作原理,基因组,转录因子


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论文NA 之间存在的影响的一种新思路,也经常被作为研究转录因子的一种方法。ChIP-seq 技术则由传统的 ChIP 技术与第二代测基因组内高效率的筛选与组蛋白、转录因子等存在作用的 DNhIP-seq 技术能够实现单碱基的分辨率,能够有效的分析重复基求不高。术的原理是:通过借助 ChIP 技术,富集目的蛋白所结合的 DN相应的文库;接下来上一步筛选得到的 DNA 片段将被进行高列标签将精准地定位到基因组上,以便达到获得整个基因组范子等存在作用的 DNA 区段的信息。

表达水平,基因,外显子


最终得到高表达基因 2358 个,低表达基因 2238,并将这些基因作为高表达和低表达基因的数据集(图2.1)。其中,RPKM 的定义如下:niniCLMR P K M 9110(2.1)其中,iM 为每个基因的第 i 个外显子的 reads 数,C 为测序深度,nL 代表每个基因外显子的平均长度。High expression genes Low expression genes图 2.1 高低表达水平基因集合Fig 2.1 The gene sets with high and low expression level77. 5%73. 6%

流程图,矩阵,流程,转录因子


图 2.2 TF-Gene 矩阵的构建流程ig 2.2 The workflow to build the TF-Gene matrix建转录因子共调控网络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可以采用基因的表常,处于一个基因网络中的基因普遍有着相似达方式存在很大不同。通过把基因构建成不同证实某一类基因在表达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学方面已取得广泛应用,它的很多功能都是通DEGseq 包和建立 TF 共调控网络的 WGCNA 包和学习,能够实现计算、分析和预测等需求,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丽霞,马有志,杨俊英;应答非生物胁迫的植物转录因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年05期

2 张维山,冷启新;转录因子假结合体的基因治疗作用[J];解剖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3 苏中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焦点:转录因子[J];世界科学;1995年08期

4 朱长保;徐辰峰;刘仁梅;林中正;成立瑞;;干旱胁迫下水稻转录因子表达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19年06期

5 周少燕;;转录因子网络与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分析[J];南方农业;2016年12期

6 李洁;植物转录因子与基因调控[J];生物学通报;2004年03期

7 吴乃虎,刁丰秋;植物转录因子与发育调控[J];科学通报;1998年20期

8 王传琦;孔稳稳;李晶;;植物转录因子最新研究方法[J];生物技术通讯;2013年01期

9 周晓斌;杨丽霞;;锌指样转录因子2与动脉粥样硬化[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年02期

10 李德,何国祥;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肆;;基于ELISA技术的转录因子检测方法[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3:新药发现——寻找维护人类健康的武器[C];2008年

2 卢志强;李根涛;张宥Pr;;基于转录因子的靶向基因组法在药物安全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5年

3 易可可;吴忠长;周洁;吴运荣;吴平;;植物耐低磷转录因子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朱红文;;转录因子FosB在尼古丁成瘾中的作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姜智;邹士涛;管思琪;吴士良;;转录因子c-jun对β3GnT8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的初探[A];第七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第四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暨医学生化分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魏海明;田志刚;;转录因子对Th1/Th2分化的调控作用[A];第七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赵存友;Jiyoung Park;Jae Bum Kim;唐宏;;一种新的抑制HIV转录因子的研究[A];首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邓静;Phoebe Lu;Yuhong Zhang;Heather Harding;Donalyn Scheuner;Randy Kaufman;Nahum Sonenberg David Ron;;蛋白质转译水平的调控影响转录因子NF-kappaB基因表达能力[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应明;陈波;田毅浩;商璇;孙晋华;程汉华;周荣家;;人类雄性特异转录因子DMRT1入核机制的研究[A];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刘树强;罗昊澍;崔胜;;LIM家族转录因子在垂体细胞系中的表达及相关功能的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张盖伦;植物应答干旱胁迫新路径揭示[N];科技日报;2017年

2 白毅;UXT蛋白可增强转录因子NF—κB活性[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记者 宋喜群 通讯员 刘晓倩 张发起;发现调控杨树抗病性关键转录因子[N];光明日报;2015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卜叶 程唯珈;为什么植物越冬后才开花[N];中国科学报;2019年

5 仇逸;我国医学家发现胶质瘤中转录因子异常[N];大众科技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张佳星;“灵长类细胞解码计划”探寻生命真相[N];科技日报;2019年

7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冯卫东;基因组中的“征服与被奴役”[N];科技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梅;脂锚定转录因子MfNACsa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2 吴波;Desulfovibrio vulgaris Hildenborough的销酸盐适应机制及抗压全局转录因子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3 潘阳露;番茄转录因子SlbZIP38响应干旱和高盐胁迫的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4 赵盼盼;番茄R2R3MYB转录因子家族鉴定及SlMYB41和SlMYB64基因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5 周泉;小鼠组织器官及NCI60癌症细胞系转录因子蛋白质组学研究[D];军事科学院;2018年

6 何莉;转录因子CTCF的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7 王雪根;以转录因子为靶的抗肿瘤药物DECOY寡聚核苷酸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8 张洪博;ERF转录因子TSRF1的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于新凤;转录因子c-Jun/AP-1对食管鳞癌分化相关基因转录调控机理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10 周洁;水稻低磷胁迫相关转录因子OsPHR1和OsPHR2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浩;CSPG4与EMT转录因子SNAIL、TWIST1在OSCC中的表达的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2 袁焕娜;腺苷酸环化酶3基因肥胖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3 杨梦丹;丹参SmJAZ8蛋白互作转录因子的筛选及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4 冯琳璎;转录因子结合的协同性及其对基因表达的调控[D];内蒙古大学;2019年

5 任旭洋;四个滨海耐盐油菜转录因子(BnNF-YA2/3/9/12)的耐逆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6 夏世涛;大肠杆菌全局转录因子Cra对琥珀酸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7 王平;产酶溶杆菌OH11中转录因子LetR调控次生代谢产物HSAF合成的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8 陈洪福;产酶溶杆菌中与全局性调控因子Clp蛋白互作的转录因子的鉴定与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9 尹晓月;发菜MAAs的结构及其合成调控的转录因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10 刘博欣;抗逆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功能分析及筛选[D];西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66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66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c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