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x-3(tm1595)线虫肠细胞中自噬小体积累的机制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25
【图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构的自噬小体包裹需要降解的细胞质成分转运到溶酶体降解,当自噬过程发生缺陷如自噬出现下调或者过度上调时都会破坏细胞内稳态平衡。目前在线虫体内对于自噬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巨自噬,因为没有研究数据证明线虫体内存在另外两种形式的自噬途径[9]。
当营养物质缺乏时,TORC1 从溶酶体膜上被释放,自噬过程被诱导[13, 14],持续的自噬活动会补充营养物质,进而又重新激活 TOR 抑制自噬。AMPK 信号路径也通过感知营养物质来调节自噬过程[15]。营养物质充足的情况下,mTORC1 被激活,激活的 mTORC1 磷酸化 ULK1/Atg1,磷酸化的 ULK1/Atg1不能与 AMPK 结合,因此 ULK1/Atg1 处于失活状态,自噬过程被抑制;营养物质缺乏时,AMPK 直接与 ULK1/Atg1 结合,并磷酸化激活 ULK1/Atg1 所需要的位点,因此AMPK 可以通过抑制 mTORC1 的活性,激活 ULK1/Atg1 诱导复合物来诱导自噬。人们发现自噬过程到现在已经有 50 余年,但是近十年才对自噬过程调节的分子机制有所研究。在酵母自噬基因的有关研究中,发现 ATG 蛋白家族中约 30 个基因参与调控自噬过程,它们分别作用于细胞自噬过程中的各个步骤,成为调控自噬的主要机制[16],这些 ATG 蛋白具有高度保守性,参与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自噬调控过程。自噬过程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事件[3]:自噬的起始、吞噬泡的延伸、自噬小体的成熟、自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自噬小体包裹物在溶酶体中降解(图 1.2)。
被 Atg4 切割下来,循环到细胞质中。Atg8 参与调节膜结构的延伸以及自噬小体的体积大小,Atg8 还可以作为接头蛋白通过结合包含 Atg8 家族蛋白结合区域(AIM)的蛋白将它们募集到自噬小体[28]。在线虫中的研究也识别出了两类泛素样复合物。LGG-1 和 LGG-2 是线虫体内 Atg8 的同源物,但是 LGG-1 与哺乳动物中 GABARAP相关性更强,而 LGG-2 与哺乳动物中 LC3 相关性更强。LGG-1 和 LGG-2 可以与包含 LIR/AIM 结构域的蛋白结合,但是它们在自噬过程的功能不同[9, 29]。LGG-1 参与自噬小体的形成以及自噬小体与溶酶体的融合,LGG-2 参与自噬小体与溶酶体的融合。LGG-1 在 LGG-2 的上游起作用,可以募集 LGG-2 到自噬小体,使自噬小体与晚期内吞体/溶酶体的融合。线虫体内有两种 Atg4 半胱氨酸蛋白酶的同源基因ATG-4.1 和 ATG-4.2。LGG-1 被 ATG-4.1 或 ATG-4.2 切割后,产生 LGG-1-I 的形式,在 ATG-7 和 ATG-3 作用下产生 LGG-1-II 的形式。LGG-1 和 LGG-2 的含量以及不同形式可以通过生化实验进行检测,LGG-1 在维持线虫的生长发育以及繁衍后代的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而 LGG-2 在其中的作用不明显[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雪明,张蕙心,易静;睾丸间质细胞——研究自体吞噬的一种正常细胞模型[J];实验生物学报;1992年01期
2 李卫霞;周猛;任宏艳;曹萌;王立新;;肿瘤来源自噬小体刺激B细胞活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年03期
3 陈立德;李傲;刘众杰;崔梦杰;张超博;贾海锋;上官凌飞;房经贵;;逆境胁迫对‘宁玉’草莓叶片自噬小体数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园艺学报;2017年10期
4 任宏艳;赵思敏;张天玉;董慧霞;李卫霞;周猛;王立新;;B细胞表面TLR2受体在肿瘤来源自噬小体活化B细胞过程中的作用[J];免疫学杂志;2017年03期
5 赵丹;袁宏;;雷帕霉素诱导HL-60细胞自噬及UCH-L3的表达[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年04期
6 颜冰;胡俊杰;;撑起一片自噬小体的天空[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5年09期
7 王自彬;王静;王玲;赵文娥;;自噬小体膜来源的形态学分析[J];电子显微学报;2016年06期
8 Hua Su;Fei Yang;Qiuting Wang;Qiuhong Shen;Jingtao Huang;Chao Peng;Yi Zhang;Wei Wan;Catherine C.L.Wong;Qiming Sun;Fudi Wang;Tianhua Zhou;刘伟;;VPS34的乙酰化调控其脂激酶活性和经典/非经典自噬的启动[J];科学新闻;2018年04期
9 王自彬;王静;王玲;赵文娥;;自噬小体的超微结构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10 花芳;胡卓伟;;形态学检测在自噬研究中的应用[J];药学学报;201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继业;杜晓刚;;黄连素通过抑制棕榈酸诱导的自噬小体积聚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2 任宏艳;李卫霞;周猛;曹萌;王立新;;肿瘤来源自噬小体DRibbles诱导B细胞活化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A];第八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马洁;;肿瘤细胞释放自噬小体(TRAPs)活化中性粒细胞及其功能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C];2016年
4 申森森;杨丽;李林楠;徐欣媛;白玉;刘虎威;;饥饿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自噬的脂质组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大会特邀报告及墙报)论文摘要集[C];2016年
5 周猛;李卫霞;任宏艳;曹萌;王立新;;基于可摄取肿瘤细胞来源自噬小体的B细胞亚群分析[A];第八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梁华平;韩健;吴丹;徐祥;王正国;;创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自噬活性降低[A];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胡晨;张璇;滕衍斌;胡海汐;周丛照;;家蚕中自噬相关蛋白Atg8的结构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李卫霞;周猛;任宏艳;曹萌;程莹;王立新;;巨噬细胞促进肿瘤细胞来源自噬小体(DRibbles)活化B细胞及其机制研究[A];第八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文志发;刘宏翔;周猛;王立新;;肿瘤细胞来源自噬小体(TDA)调控巨噬细胞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研究[A];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宁晓洁;钟自彪;王彦峰;付贞;叶启发;;缺血再灌注诱导小鼠肝细胞自噬[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猛;肿瘤细胞释放自噬小体诱导IL-10~+B细胞的产生及其功能的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汪杨;自噬在真核细胞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清除中的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张瑞光;低氧微环境下内皮细胞自噬与凋亡之间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杨刚;热休克转录因子2调控自噬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5 易聪;乙酰化在自噬过程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6 吴坚;近膜区域荧光显微图像中亚细胞目标的斑点检测、融合事件识别和三维形态重建[D];浙江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娜丽;snx-3(tm1595)线虫肠细胞中自噬小体积累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张雅莉;miR-224、叶酸对宫颈癌SiHa细胞自噬小体形成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8年
3 王瑞玲;尼古丁对血管内皮细胞自噬作用机制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8年
4 王璐;HBV~+自噬小体刺激乙肝患者PBMC产生IFN-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东南大学;2016年
5 包勇;Kap1在LBH589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CF-7自噬形成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3年
6 徐娜;MicroRNA-34a通过调控HMGB1影响滋养细胞自噬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7 郝刚;细胞自噬在脑损伤合并股骨干骨折诱发间接性肺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8 程峰;肿瘤患者恶性胸/腹水来源自噬小体(MedAP)诱导IL-10~+B细胞产生及其功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9 盛业萌;缺氧缺营养对肿瘤来源自噬小体DAMP的影响及其诱导IL-10~+B细胞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宋静宜;HCMV感染对胶质瘤细胞U87自噬的影响及意义[D];青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71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71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