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八种旱生灌木植物功能性状及生长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05:52
【摘要】:在干旱环境中,植物通过调节与水分散失及同化物积累有关的植物功能性状来响应生长环境的变化。黄土高原由于地表沟壑众多和土壤蓄水能力弱特征,植物生长受到水资源严重限制,鉴于旱生灌木具有较强的抗旱及抗逆能力,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与绿化工程中尝试将比邻区的荒漠植物引种到该区种植。因此,为了解荒漠植物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适应性,从而筛选出优良的生态建设与绿化物种,本研究在陇中黄土高原区引种了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羊柴(Hedysarum Mongolicum)、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八种旱生灌木作为研究对象,以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功能性状表现为核心,分析了植物根、茎、叶的生长发育规律,探讨了各器官功能性状之间及其与植物生长速率的关联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八种旱生灌木根茎叶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受植物生长年限影响较大,物种间差异较小,且同一物种由于其个体发育大小差异,生物量分配比例发生改变。沙冬青和柠条的根冠比(R/S)随植物生物量的积累呈幂函数上升趋势(P0.05),而蒙古扁桃、白刺、白沙蒿和花棒呈幂函数下降趋势(P0.05)。2.八种旱生灌木相对生长速率(RGR)大小排序为:花棒白沙蒿霸王柠条羊柴沙冬青白刺蒙古扁桃。3.八种旱生灌木的形态发育特征间、形态特征与地上生物量分配间均不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而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分配间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α=0.886)。4.旱生灌木物种间RGR随生长年份变化的差异受净同化速率(NAR)和叶面积比(LAR)直接影响,而植物发育时间(Time)、叶生物量比(LMR)及比叶面积(SLA)为间接影响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48
【图文】:

根冠比,标准误,白沙蒿,平均值


图 3-1 八种旱生灌木的高度、地上生物量及根冠比三年的平均特征(平均值±标Figure 3-1 Plant height,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root-shoot ratio (R/S) of eight xeshrubs注:A-蒙古扁桃,B-白刺,C-沙冬青,D-羊柴,E-柠条,F-霸王,G-白沙蒿,H-花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变量不同物种间的差异显著(P<0.05)。八种旱生灌木叶、茎和根器官生物量比例分析显示,除白沙蒿外,其

物种分布,分配比例,三角图,生物量


基于三角形模型分析显示(图3-2),植物生长当年,除白沙蒿外,其余物种集中分布于三角形模型的中心偏左(根、茎、叶比例的分布范围分别为 19%~36%、18%~32%,和 40%~59%);第二年,其余物种集中分布于三角形模型的中心偏下(根、茎、叶比例的分布范围分别为 25%~39%、27%~45%,和 21%~43%);第三年,物种分布偏向于三角形模型的右下角(根、茎、叶比例的分布范围分别为 16%~35%、37%~56%、22%~34%)。单个物种考虑,霸王和白沙蒿植物在三角形模型的分布象限随生长年份的变化规律最为明显,呈现“中心偏左→中心偏下→右下角”的规律。三年的平均值分析显示,白沙蒿的根生物量比(RMR)、茎生物量比(SMR)和叶生物量比(LMR)分别为 12%、65%、23%,其余物种的 RMR、SMR、LMR 范围分别为 21%~36%、32%~50%和 29%~45%。

植物根冠,羊柴,霸王,物种


ò?0.952 <0.001 0.950 a 0.961 ~ 0.998 1051.39 <0.001共同的指数 0.931 <0.001 0.886八种旱生灌木植物根冠比(R/S)与地上生物量(AGB)的关系分析表明(图3-3),随植物生物量的积累,沙冬青和柠条的 R/S 呈幂函数上升趋势(P<0.05),而另外 6 个物种的 R/S 呈幂函数下降趋势,其中蒙古扁桃、白刺、白沙蒿和花棒4 个物种的 R/S 下降趋势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而羊柴和霸王的下降趋势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除羊柴和霸王以外,其他 6 个物种在 AGB 较低(即植株较小)时,R/S 的上升或下降速率快,而地上生物量较高(即植株较大)时,R/S 的上升或下降速率减慢。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蕾;单立山;李毅;张正中;种培芳;;降雨格局变化对红砂幼苗根系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7年01期

2 郭伟;邓巍;孙备;潘星极;赵丽丽;燕雪飞;;不同供氮水平下野慈菇生物量分配及形态可塑性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李林锋;土壤含水量对桉树幼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徐忠虞;柳树生物量及其利用[J];江苏林业科技;1988年02期

5 惠刚盈,童书振,刘景芳,罗云伍;杉木造林密度试验研究 Ⅰ.密度对幼林生物量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1988年04期

6 樊巍,王广钦;农田林网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89年06期

7 栾文举;张国民;韩大有;杨建雷;;甘肃成县马桑薪炭林生物量及其热能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8 单立山;李毅;段桂芳;张正中;张荣;种培芳;;模拟降雨变化对两种荒漠植物幼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干旱区地理;2016年06期

9 王丽华;高景;王金牛;徐波;孙建;朱忠福;许积层;吴彦;;高山草地长花马先蒿的性状和生物量分配对坡向的适应[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7年04期

10 刘贵周;蔡传涛;罗媛;刀祥生;;两种萝芙木生物量分配与估测模型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陶冶;邱东;吴甘霖;;香樟叶内生物量分配与含水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A];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C];2018年

2 李金峰;魏绪英;陈慧婷;蔡军火;;石蒜绿叶期生物量及根系活力的动态变化[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7[C];2017年

3 李根前;陈诗;;克隆植物中国沙棘种群动态及其机理[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周晓兵;张元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类型一年生植物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对氮素增加的响应差异[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分会场: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永宏;外来入侵种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的营养生态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2 宁波;樟子松人工林结构动态及生物量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王姝;植物表型可塑性与稳定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王烨;毛白杨速生纸浆林地下滴灌施肥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5 王梦君;松潘—平武地震干扰后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恢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宋雷;株间竞争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9年

7 高成杰;滇重楼生物量分配与环境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8 黄五星;兼性金属型植物齿果酸模生物量分配变异及其机制[D];武汉大学;2011年

9 游文华;水生植物外来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生态适应[D];武汉大学;2013年

10 李春义;白皮松生物量分配及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萍;八种旱生灌木植物功能性状及生长分析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2 童亮;基于探地雷达的毛竹竹鞭直径估算及生物量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3 曾鸿文;黄土丘陵区草地群落生物量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4 颜韦;中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分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5 苑文珂;刺槐和元宝枫木质部水力学特性与生物量的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6 刘斌;贺兰山天然油松单株生物量及分配模式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凤霞;密度、个体大小和种子大小对作物生物量分配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8 田野;基于施肥处理不同起源毛竹林生物量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9 张红英;基于生物量的越冬期后小麦地上部形态结构模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10 赵琦;外源硅对稗草生殖分配和生理特性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85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85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9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