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贺兰山同域分布阿拉善马鹿和岩羊活动规律、集群行为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5 15:37
【摘要】: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同域分布阿拉善马鹿(Cervus elaphus alasiacus)与岩羊(Pseudoisnayaur)的活动规律、的集群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阿拉善马鹿与岩羊的日活动节律模式及季节变化;从时间角度分析两者在生态位上的分化,揭示两者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分化方式和共存机制;分析了马鹿与岩羊的集群类型和大小及其出现的频次和季节性变化。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马鹿的日活动节律属于晨昏活动模式,日活动高峰期:5:00-10:00、16:00-21:00,存在季节性变化(冷季与暖季的日活动节律重叠Δ=0.77),由暖季到冷季晨昏活动高峰期均向中午移动(暖季:4:00-8:00、16:00-22:00,冷季:6:00-11:00、15:00-20:00)昼间活动强度大于暖季,而夜间低于暖季。2.岩羊日活动节律为主要在昼间活动的模式,其活动高峰期有两个(8:00-10:00、13:00-15:00),存在一定季节性变化(Δ=0.74):由暖季到冷季,昼间活动高峰期向后推迟(暖季:7:00-9:00、12:00-14:00,冷季:9:00-11:00、13:00-17:00),夜间活动降低。3.两者在日活动节律模式上的相似度较高(Δ=0.67),存在冷季(Δ=0.66)高于暖季(Δ=0.61)的季节变化。日活动节律模式分离特征为:马鹿为晨昏活动模式,岩羊为昼间活动模式;前者昼间活动强度低于后者,而夜间强于后者;两者活动在高峰期上大体错开。4.马鹿的平均集群大小1.4±1.04只,最大的群为11只,有6种集群类型,出现的频次差异极显著(x2=550.32,df=5,p0.001),单个雌性群出现的频次最高。在不同季节,集群类型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x2=22.96,df=5,p0.001)。集群大小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x2=4.94,df=1,p0.05),在冷暖季中马鹿的集群大小均以1-2只为主,其出现的频次占各季节群数90%左右。不同集群类型平均集群大小不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x2=0.022,df=1,p=0.881),不同季节集群类型大小也不存在差异不显著(x2=2.018,df=1,p=0.155)。5.岩羊平均集群大小为1.78±1.49只,最大的群为20只,有6种集群类型,出现的频次差异极显著(x2=1108.87,df=5,p0.001),单个雄性群出现的频次最高。在不同季节,集群类型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x2=188.67,df=5,p0.001)。集群大小不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x2=2.29,df=1,p=0.131),在冷暖季中岩羊均以单独活动为主,其出现的频次占各季节群数60%左右。不同季节不同集群类型平均群集大小不存在显著差异(x2=0.428,df=1,p=0.513),不同集群类型群大小的季节变化差异也不显著:在所有季节中,母仔群、雌性混合群、雄性混合群、雌雄混合群以2只大小为主。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两者行为生态学研究的深化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也为两者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还从时间角度探究两者在生态位上的分化,揭示两者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分化方式和共存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58.1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海拔,东西坡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区域概况逡逑围逡逑原与阿拉善高原交界处,以山脊为界东西坡分属理坐标为E105°49M06°42S邋N38°2r?39°22、0邋km,东西宽20?40邋km。海拔一般2邋000 ̄3邋000包挖v!位于主分水岭西侧,海拔3邋556.1邋m,和沙漠,西连腾格里沙漠,东连毛乌素沙是3、中、南段:大武口以北为北段,山势较高;关口与大武口之间为中段。逡逑

示意图,红外相机,位点,示意图


尽量沿海拔梯度,重点在两者活动痕迹(粪便、足迹、卧迹和遗落物等)的区域(兽逡逑径、水源点等处)布设。本次研究共选择120个红外相机布设位点,抽样强度达到逡逑30.8%,大于10%的抽样强度标准(见图3-1)。逡逑红外相机的拍摄设置:相机全天工作,拍摄间隔1邋min,每次触发后,拍2张照片逡逑和摄制15邋s的视频,灵敏度中档。为了减少重复拍摄,每台相机位点之间的间隔距离不逡逑小于300邋m。相机被竖直架设在树干上,距离地面的高度为50?80邋cm,镜头朝向兽径,逡逑同时与地面大致平行。固定完毕之后,调查人员需要对红外相机的编号、架设的时间、逡逑GPS位点、植被类型以及其他环境因子参数进行详细的记录。研究期间,每3个月检查逡逑一次相机工作状况,更换相机电池和内存卡,回收数据,并记录相机编号。逡逑T—逡逑:逡逑图3-1红外相机位点示意图逡逑Fig.3-1邋Infrared邋camera邋position邋diagra

日活动节律,马鹿,冷季,暖季


逑的曰活动节律重叠指数高(▲=邋0.77,邋95%置信区间为0.69-0.84),表明马鹿在不同季逡逑节日活动节律模式相似,也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变化(见图3-3)。由暖季到冷季,晨昏逡逑活动高峰期均向中午移动(暖季:4:00-8:00、16:00-22:00,冷季:6:00-11:00、16:00-逡逑20:00),导致清晨活动高峰延长了邋1邋h,而黄昏缩短了邋2邋h。冷季昼间(6:00-18:00)活逡逑动强度大于暖季,而夜间低于暖季。逡逑CN邋逦逡逑GO逡逑V1:逡逑Q逦 ̄逦/一\逡逑1邋i逡逑^邋T逦1邋I邋>邋I邋|逦1逦?邋I邋I邋I邋|邋I邋?逦!邋t邋I邋|逦I邋I邋T邋?邋f逡逑0:00逦6:00逦12:00逦18邋00逦24邋00逡逑时间Time逡逑图3-2马鹿的日活动节律逡逑Fig.3-2邋The邋daily邋activity邋pattern邋of邋red邋deer逡逑CN邋J逦逡逑°邋-逦逦邋warm邋season逡逑o逡逑S逦逦冷季邋cold邋season逡逑g逦A邋=0.77(0.69-0邋84)逡逑o邋-逦逦逦一^"逦.逦-、逦逡逑d逡逑0逡逑0:00逦6:00逦12:00逦18邋00逦2400逡逑时间Time逡逑图3-3马鹿的日活动节律季节变化逡逑Fig.3-3邋Seasonal邋changes邋in邋the邋daily邋activity邋patterns邋of邋red邋deer逡逑3.2.2岩羊日活动节律逡逑岩羊在全年的日活动节律模式为:主要在昼间(6:00-18:00)活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宁博;陈向宁;薛俊诗;;基于飞行时间法的红外相机研究综述[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2 薛亚东;;荒野哈尔腾动物考察记[J];大自然;2016年05期

3 郭瑞;许丽娟;赵东武;;红外相机揭秘清凉峰的动物世界[J];大自然;2017年05期

4 ;用红外相机监测路轨隐患[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2年03期

5 身;不用致冷的手持式红外相机[J];激光与红外;1989年05期

6 肖治术;普三才;;红外相机野外布设与操作[J];森林与人类;2015年03期

7 ;英用红外相机监测路轨可及时发现铁路隐患[J];宁夏工程技术;2002年01期

8 张履冰;崔绍朋;黄元骏;陈代强;乔慧捷;李春旺;蒋志刚;;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问题与限制[J];生物多样性;2014年06期

9 万志康;WCS中国项目;;红外相机下的动物百态[J];中国西藏;2018年01期

10 徐涛;陈蕾;;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运用红外相机监测工作初报[J];绿色科技;201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斌强;罗旭;;红外相机技术在云南省野生动物研究中的运用现状[A];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C];2019年

2 刘兆军;周峰;罗渠;王怀义;;空间红外相机探测能力理论计算方法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李洋梅;程伟;;某型号红外相机制冷机微振动测试及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6年

4 付智红;;空间光学遥感红外相机定标黑体测控温方法研究[A];第二十五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5 李立嘉;张彤;田向玲;王媛;赵铁建;孙国明;朱金宝;赵大鹏;;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时空活动规律初步研究——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A];2017年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6 李光容;王娇娇;粟海军;张明明;胡灿实;;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鸟兽监测[A];第十三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7 朱利;;基于环境一号红外相机的田湾核电站温排水遥感监测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环境遥感应用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束祖飞;卢学理;陈立军;宋相金;黄小群;姜丙坤;肖荣高;王新财;肖治术;;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广东车八岭自然保护区鸟兽资源的初步调查[A];第十三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9 朱淑怡;李晟;;基于红外相机网络监测数据分析我国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现状[A];第十三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10 朱利;;基于环境1号红外相机的田湾核电站温排水遥感监测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环境遥感应用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蕴;三江源红外相机拍摄到雪豹影像[N];科技日报;2019年

2 记者 马爱平;我红外相机拍到多个珍稀物种画面[N];科技日报;2018年

3 魏静 记者 陈沫;珲春首次发现东北豹家族[N];吉林日报;2016年

4 记者 庞乐;跋山涉水只为守护万千生灵[N];西安日报;2019年

5 广州 李锋;NEC上市红外相机用模块[N];电子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赵娜;红外相机预警大象出没[N];中国环境报;2016年

7 本报记者 单憬岗 实习生 杨小明;珍禽异兽入镜来[N];海南日报;2012年

8 记者 刘慎元;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待规范[N];中国绿色时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赵征南;华北豹,只生存于美丽中国[N];文汇报;2016年

10 五宣;“严”的启示[N];中国航天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寅;天基红外相机大气背景测量数据处理与图像仿真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仰振东;EAST红外可见集成诊断系统建立及其实验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丹;湖南浏阳大围山及张坊镇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的红外相机初步监测[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年

2 刘鹏;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贺兰山同域分布阿拉善马鹿和岩羊活动规律、集群行为的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3 沈苏文;星载红外相机自适应积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7年

4 施泽攀;基于红外相机对弄岗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及周边的鸟兽多样性及生态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高玉川;环境卫星热红外相机水表面温度反演方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青;线阵摆扫式热红外相机几何定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7 包欣欣;基于红外相机与传统样带法兽类多样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8 杨艳艳;基于图像处理的航空红外相机自动调焦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9 沈中;HJ-1B卫星平台与红外相机扫描镜动力学耦合特性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10 张慕威;高灵敏度推扫式红外相机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本文编号:2794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94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c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