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上海浦东东滩越冬雁鸭类空间行为与栖息地利用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1 17:49
【摘要】:上海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与越冬地,鸟类资源非常丰富,每年有超过十万只次鸟类在此停歇、繁殖与越冬。雁鸭类作为上海冬候鸟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禽流感病毒(AIV)的主要自然宿主。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上海的野鸟资源,同时作为主动预警和防控禽流感的必要手段,了解雁鸭类的迁徙行为、越冬季的活动范围和栖息地的利用特征是有必要的。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以下几方面研究为上海地区的鸟类资源保护和禽流感的预警提供基础资料:上海地区雁鸭类的迁徙行为研究、雁鸭类活动范围研究、雁鸭类在上海地区的栖息地利用特征以及对栖息地的时间利用模式研究。浦东新区是上海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区,位于浦东新区的浦东东滩是上海大陆上迁徙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也是上海禽流感的重点防控区域。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和绿头鸭(A.platyrhynchos)是当地最常见的雁鸭类物种。因此本研究以浦东东滩为研究区域,以斑嘴鸭和绿头鸭为研究对象,采用GPS卫星跟踪技术,监测斑嘴鸭和绿头鸭个体,通过它们的活动位点等信息研究其迁徙路线和活动范围。并结合上海浦东东滩地区的栖息地解译结果,分析雁鸭类的栖息地利用特征和对栖息地的时间利用模式。本研究在2017年1月18日到2018年1月1日间,监测了斑嘴鸭5只、绿头鸭4只,总计9只雁鸭类,共得到有效数据24996个。其中监测时间最长的个体是斑嘴鸭BZ005(315天、7183个数据),最短的是绿头鸭LT004(33天、363个数据),平均监测时长125.00±105.983天、2777.33±2509.60个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到以下几个结果:(1)9只监测个体中,其中4个个体在迁徙季之前失去信号,4个个体成功监测到迁徙行为,包括两只斑嘴鸭(编号BZ002、BZ003)两只绿头鸭(编号LT002、LT003),1个个体(斑嘴鸭BZ005)繁殖季期间仍在上海地区活动。其中斑嘴鸭BZ002个体的迁徙目的地为辽宁丹东,斑嘴鸭BZ003个体的迁徙目的地为江苏盐城,绿头鸭LT002个体的迁徙目的地是辽宁省普兰店市,绿头鸭LT003个体的迁徙目的地为山东省莱阳市,这四个个体的平均迁徙距离为707.07±370.66 km。(2)在越冬季,有斑嘴鸭4只(编号BZ001、BZ002、BZ003、BZ005),绿头鸭2只(编号LT001、LT003),共6个个体在浦东东滩地区活动。这6个个体主要在以大治河河口为中心的区域活动。平均活动范围面积为22.206±33.264km2(95%MCP),其中斑嘴鸭的平均活动范围面积为29.941±39.877km2(95%MCP),绿头鸭平均活动范围面积为6.738±6.659km2(95%MCP)。斑嘴鸭平均活动范围比绿头鸭平均活动范围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斑嘴鸭BZ003个体活动范围过大(89.068 km2),影响了斑嘴鸭的整个数据集。(3)结合浦东东滩栖息地解译的结果发现:农田和滩涂是浦东东滩的主要用地类型。滩涂、内陆水体与沟渠是雁鸭类显著偏好利用的生境,但只有部分监测个体(斑嘴鸭BZ003)使用内陆水体生境。因此浦东东滩地区雁鸭类利用最显著的栖息地生境类型为沟渠与滩涂。(4)雁鸭类对栖息地的利用时间存在差异:农田多在夜间被利用,内陆水体则在白天被利用,滩涂和水渠全天都有雁鸭类利用,各栖息地间的利用差异显著。所有监测个体均在夜间保持大量的空间活动,且在清晨与黄昏存在活动高峰。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上海地区雁鸭类普遍在4月迁徙,迁徙距离不长,主要的迁徙目的地为山东和东北地区,并非所有雁鸭类都会进行迁徙,部分雁鸭类会留在上海繁殖;浦东东滩地区的雁鸭类主要在以大治河口为中心的区域活动,活动范围相对固定,不同区域的雁鸭类很少存在活动交叉现象;雁鸭类利用最显著的栖息地生境类型为海塘沟渠与堤外滩涂;雁鸭类在夜间也保持了大量活动,对栖息地的利用在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雁鸭类全天都利用滩涂和沟渠生境,而对农田生境的利用多在夜间,对内陆水体生境的利用多在白天。本研究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上海地区越冬季雁鸭类的栖息地利用方式、活动节律、活动范围等方面的空间行为特征,初步了解了迁徙规律和繁殖地点等重要的雁鸭类迁徙行为信息。这些发现为高度城市化地区的鸟类保护生物学以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禽流感)的区域防控提供了基础资料。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58.1
【图文】:

绿头鸭,追踪器,回收设备,硕士学位论文


佩戴追踪器的雌性绿头鸭Fig.2-1FemaleAnasplatyrhynchoswithTracker

绿头鸭,尸体,回收设备,追踪器


20 日确认死亡找到尸体并回收设备(图 2-2)。图 2-1 佩戴追踪器的雌性绿头鸭Fig.2-1 Female Anas platyrhynchos with Tracker

雁鸭类,空间活动,迁徙行为,斑嘴鸭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2 浦东东滩雁鸭类迁徙行为结果2017 年 1 月 18 日到 2018 年 1 月 1 日,成功监测了 9 只雁鸭类,其中 4 个个体在迁徙季之前失去信号,4 个个体发生迁徙行为,包括两只斑嘴鸭(编号BZ002、编号 BZ003)两只绿头鸭(编号 LT002、LT003),还有一个个体(斑嘴鸭 BZ005)没有发生迁徙行为,繁殖季期间仍在上海地区活动。各个雁鸭类的活动与迁徙情况详见表 2-4,迁徙路径见图 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生武,李贵辉,宋世英,韩亦平,马兆云;猪獾的生态研究[J];兽类学报;1988年01期

2 陈晓飞;;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探析——以栖息地指令为例[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0年03期

3 谭丽凤;;柳州城市园林不同微栖息地类型冬季鸟类群落结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01期

4 陈丽霞;刘化金;刘宇霖;杨培宇;张国钢;陆军;;兴凯湖不同栖息地水鸟群落差异分析[J];林业科学;2019年01期

5 马志军;;栖息地保护对鸟类保护的重要性[J];生物学通报;2017年11期

6 黄祝坚,林恒章,张圣凯;扬子鳄栖息地类型的遥感图象分析[J];海洋与湖沼;1985年01期

7 孙斌;刘静玲;孟博;包坤;史璇;尤晓光;;北京市凉水河物理栖息地完整性评价[J];水资源保护;2017年06期

8 刘伟;张毓;王溪;赵建中;许庆民;周立;;高原鼠兔贮草选择及其生物学意义[J];兽类学报;2009年02期

9 徐海婷;张曼胤;崔丽娟;王贺年;魏圆云;杨思;郭子良;马牧源;;北京市公园中兼顾水鸟栖息地恢复的湿地景观设计[J];湿地科学;2018年01期

10 谢麟阁 ,廖定西;厦门常见蚊虫年历及幼虫栖息地类型[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倪喜军;张正旺;郑光美;丁玉华;;环颈雉集群行为及其与栖息地类型的关系[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丁长青;李欣海;马志军;路宝忠;翟天庆;;朱瀗幼鸟活动性的初步研究[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3 杨晓君;文贤继;杨岚;施春明;;春季绿孔雀的栖息地及行为活动的初步观察[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4 侯韵秋;楚国忠;钱法文;陆军;戴铭;;中国东部沿海黑嘴鸥数量与分布[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5 吴庆明;李全亮;黄华智;陶蕊;高忠斯;王子健;夏媛媛;邹红菲;;松嫩平原丹顶鹤与白枕鹤生境利用对比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贲;景观结构与栖息地类型对上海市不同城市化区域两栖类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2 吴鹏举;西藏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偶蹄类动物现状、栖息地和保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广超;川金丝猴栖息地质量评价和保护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黄晓凤;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活动区和栖息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叶思嘉;上海浦东东滩越冬雁鸭类空间行为与栖息地利用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刘伶;苏北土地利用变化对丹顶鹤越冬栖息地分布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3 古丽巴努·阿不来提(Gulbanu Ablat);基于3S技术的塔里木马鹿栖息地破碎化研究[D];新疆大学;2018年

4 龚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植被生态学研究[D];湖北大学;2015年

5 朱光剑;海南岛犬蝠食性、栖息地类型和棕果蝠活动规律的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海婷;城市公园中兼顾水鸟栖息地恢复的湿地景观设计[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

7 朱泽宇;宁夏贺兰山赤狐生境选择与洞穴结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8 苏岩;金佛山两栖动物调查与评价[D];西南大学;2016年

9 蒋一婷;朱瀗对非致命刺激的警戒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99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99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6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