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中原仰韶至龙山时期古代人群基因组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13:10
   河南位于中原中心地区是我国华夏文明的发祥地。由于该地区史前自然资源丰富且气候适宜,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早期的文明。中原地区的文化血脉连续、序列完整,并同周围地区的文化存在着广泛的交流。百川汇海,各种文化精髓汇聚成中国古代文明,而这个汇集的中心便是中原地区的仰韶—龙山文化体系。目前有关中原地区的仰韶—龙山文化体系的相关资料较为全面,考古学家所主导通过出土的器物和葬俗已经成功推演出文化迁移的路线。目前关于史前物质文化变迁是否由人群迁移所致尚无定论。古基因组学以分子生物学为手段,为解决文化变迁是否伴随人群迁移提供遗传学证据。由于中原地区属于暖湿带-亚热带气候不利于DNA的保存,因此至今尚无有关中原史前人群基因组学的报道。本研究以仰韶文化时期的晓邬和汪沟遗址以及龙山文化时期的郝家台和平粮台遗址为研究对象,成功获取17例样本的全基因组数据。检测出男性样本7例女性样本10例,其中线粒体单倍型类群主要分为B单倍型类群下的B4d1亚型;D单倍型类群下的D4,D4g2a1,D4b2,D4j1b2,D4e1a和D4b1a亚型;F单倍型类群下的F4a2,F1a1和F2h亚型。以上单倍型均为东亚典型的单倍型,本研究中单倍型D与单倍型F所占比例较高。全基因组亲缘关系研究表明以上17例个体中,来自平粮台遗址的三例个体间存在着相互的一、二级的亲缘关系。结合这三个样本的年龄,测年数据以及基因组亲缘关系鉴定,本研究成功对这三例个体进行家族树的构建,为研究龙山时期社会习俗以及社会结构提供了遗传的理论基础。全基因组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河南仰韶和龙山人群与中国现代的汉族人群聚类在一起。在F3分析中仰韶和龙山古人群与中国的汉族、畲族、土家族、苗族人群共享较多的等位基因。以上分析说明新石器中晚期,仰韶与龙山人群遗传组分高度相似,对现代的汉族、畲族、土家族等人群有着遗传贡献。在人群混合度Admixture分析表明中原新石器晚期的龙山人群相比较于新石器中期的仰韶人群具有较多南亚的成分,F4的分析也支持了这一结论。考古学证据表明河南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无论是文化形式、葬式及葬俗、还是农作物的栽培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同位素的证据表明河南龙山时期北方的粟作农业区与南方稻作农业区存在文化交流,这与我们在遗传学上观察到龙山人群相对于仰韶人群具有较多的南方遗传成分相一致,即文化的交流伴随了人群的迁徙和混合。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获得了高质量的中原地区新石器时期古代人类基因组,并为研究提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时间、空间节点的参比数据。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原(河南)地区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农耕人群其遗传组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有略微不同,龙山人群相对于仰韶人群具有较多南方遗传成分的流入,为人群的迁移导致文化交流提供了遗传学证据。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Q981
【部分图文】:

新石器时期,分区图,文化区


图 1.1 新石器时期文化分区图,引自[1]基于气候与地势等诸多条件,我国史前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地势优越气宜的黄河与长江流域成为早期农业起源地、史前文明的发达区域。以黄河和为腹地的 6 个文化区系分别为长江中游文化区,江浙文化区,燕辽文化区,

新石器时期,文化区,长江流域,黄河


图 1.2 新石器时期黄河、长江流域文化区系图,引自[1]1.1.2 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考古学研究1.1.2.1 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的历史意义与地位

陶器,水稻,稻作农业,新石器


图 1.4 中原龙山文化与石家河文化同类型陶器比对器中期水稻开始向中原腹地渗透,在渑池仰韶村和郑州大河村,新石器晚期发掘出水稻的遗存进 步增多。稻作农业的引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秋雨;;仰韶文化遗址[J];中华书画家;2017年04期

2 森子;;从神农架到仰韶村[J];环球人文地理;2017年15期

3 柳恒;;仰韶村与仰韶文化[J];大众文艺;2014年10期

4 李绍连;;澠池仰韶村新石器时代遺址[J];河南文博通讯;1978年04期

5 王景春;;仰韶读陶[J];牡丹;2004年04期

6 陈洪波;;中国考古学 起自仰韶村——从仰韶开始的中国考古启蒙[J];中国文化遗产;2012年06期

7 乔芳;;仰韶彩陶器型观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观的启发[J];明日风尚;2019年15期

8 查理思;吴克宁;冯力威;魏洪斌;;单个遗址区古土地利用范围预测模型的构建——以河南仰韶村遗址为例[J];土壤通报;2016年05期

9 郭鹄群;仰韶村与安特生[J];中州今古;2001年05期

10 赵会军;丁清贤;邓昌宏;王蔚波;王永锋;许小刚;杨磊;王兆文;;渑池仰韶遗址1980—1981年发掘报告[J];史前研究;198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永杰;黄土高原仰韶晚期遗存的谱系[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添娇;中原仰韶至龙山时期古代人群基因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裴学松;稷山郭家枣园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研究[D];山西大学;2018年

3 查理思;仰韶村遗址古土壤的气候意义及文化遗产功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4 王雷;豫西传统农具考察报告[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5 王文静;仰韶文化遗址区古植被重建及原始农业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2854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854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6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