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抗MRSA活性蜚蠊肠道球孢链霉菌WA5-2-37次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02:25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对临床上常见的抗生素呈耐药特性,号称“超级细菌”。据统计,目前全球MRSA的感染率已超越乙型肝炎和艾滋病,稳居世界难解决感染性疾病的首位。因此,研发新型、安全、高效的治疗MRSA感染的药物变得更加迫切。昆虫肠道内生微生物与宿主的营养物质摄取、生长发育以及抵御病原体入侵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且昆虫肠道内环境与土壤、植物相比存在特殊性,其肠道内环境中的共生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昆虫宿主肠道特殊环境的激活与调控,使这一类特殊来源的微生物更具有产生结构新颖、活性良好的天然产物的可能性。本课题组前期从蜚蠊肠道中分离得到18株具有抗MRSA活性的菌株。本文以MRSA作为指示菌,选取这18株菌中抗MRSA活性较好的菌株WA5-2-37为研究对象,并综合运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系统发学等一系列的方法对菌株进行了初步的鉴定。同时,经单因素优化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菌株WA5-2-37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后,扩大其发酵规模,并以化学分离结合活性追踪的手段,对菌株WA5-2-37所产生的抗MRSA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的研究。本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抗MRSA活性蜚蠊肠道内生放线菌的筛选:通过琼脂扩散法、滤纸片法等方法,以MRSA作为指示菌,筛选出菌株编号为WA5-2-37的抗MRSA活性较好的蜚蠊肠道内生放线菌,该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可达22.30±0.42 mm。2、菌株WA5-2-37的分类鉴定:利用培养基生长特征分析、革兰氏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菌株WA5-2-37的生长形态进行观察,并对菌株16S r DNA序列进行比对结果和系统发育树结果进行分析。综合分析上述研究结果,可初步鉴定菌株WA5-2-37为球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lobisporus),该菌株的16S r DNA序列在NCBI的登录号为MH304280。3、菌株WA5-2-37发酵条件的优化:通过单因素优化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菌株WA5-2-37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MRSA作为指示菌,确定菌株WA5-2-37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种龄34 h、接种量7%、发酵时长7天、发酵培养基初始p H值6.9、装液量300 m L/500 m L、培养温度29.8℃、摇床转速160 rpm/min。在此条件下菌株WA5-2-37发酵产物的抗MRSA活性最好,抑菌圈直径可达23.82±0.21mm。4、菌株WA5-2-37抗MRSA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根据菌株WA5-2-37的最佳发酵条件,对菌株进行扩大发酵。通过TLC、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HPLC、Semipreparative HPLC等方法,并结合活性追踪,对菌株的抗MRSA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同时,利用NMR、MS等波谱学方法,对从菌株活性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的8个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化合物1~8依次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放线菌素X2、(6E)-4-甲氧基-5-(甲基砜)-6-(亚硝基亚乙基)-1,6-二氢-2′-联吡啶、7-甲氧基-5-(2-吡啶基)异噻唑并[4,5-b]吡啶、3-氨基脱甲基(氧基)氨甲酰胺、环-(丙-脯)-二肽、环-(缬-脯)-二肽和环-(L-脯-L-酪)-二肽。5、单体化合物抗菌活性评价: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对MRSA、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化合物放线菌素X2和(6E)-4-甲氧基-5-(甲基砜)-6-(亚硝基亚乙基)-1,6-二氢-2′-联吡啶对四种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活性,其他化合物对四种病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
【学位单位】:广东药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Q93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研究进展
        1.1.1 MRSA感染现状
        1.1.2 MRSA的耐药机制
        1.1.3 抗MRSA感染药物的研究进展
    1.2 昆虫肠道共生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概述
        1.2.1 昆虫共生放线菌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
        1.2.2 昆虫共生放线菌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
        1.2.3 昆虫共生放线菌其他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抗MRSA活性蜚蠊肠道内生放线菌的筛选及鉴定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菌株
        2.2.2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的配置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菌株的活化
        2.3.2 抗MRSA活性菌株的筛选
        2.3.3 菌株WA5-2-37 形态学鉴定
        2.3.4 菌株WA5-2-37 分子生物学鉴定
    2.4 实验结果
        2.4.1 抗MRSA活性菌株筛选
        2.4.2 菌株WA5-2-37 形态学观察结果
        2.4.3 菌株WA5-2-37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2.5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菌株WA5-2-37 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菌株
        3.2.2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的配置
        3.2.3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菌株WA5-2-37 最佳种龄的优化
        3.3.2 菌株WA5-2-37 发酵天数的优化
        3.3.3 菌株WA5-2-37 发酵条件单因素优化
        3.3.4 菌株WA5-2-37 发酵条件响应面法优化
    3.4 实验结果
        3.4.1 菌株WA5-2-37 最佳种龄的优化结果
        3.4.2 菌株WA5-2-37 发酵天数的优化
        3.4.3 菌株WA5-2-37 发酵培养条件单因素法优化
        3.4.4 菌株WA5-2-37 发酵培养条件响应面法优化
    3.5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菌株WA5-2-37 次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菌株
        4.2.2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的配置
        4.2.3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菌株WA5-2-37 发酵粗提物的制备
        4.3.2 菌株WA5-2-37 发酵粗提物的分离纯化
        4.3.3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4.3.4 化合物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4.3.5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单体化合物抗MRSA作用
    4.4 实验结果
        4.4.1 菌株WA5-2-37 发酵粗提物的分离纯化
        4.4.2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4.4.3 单体化合物的活性评价
        4.4.4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单体化合物抗MRSA作用
    4.5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英文缩写语中文对照
1H谱图'>附录2 化合物(1)核磁共振1H谱图
13C谱图'>附录3 化合物(1)核磁共振13C谱图
1H谱图'>附录4 化合物(2)核磁共振1H谱图
13C谱图'>附录5 化合物(2)核磁共振13C谱图
1H谱图'>附录6 化合物(3)核磁共振1H谱图
13C谱图'>附录7 化合物(3)核磁共振13C谱图
1H谱图'>附录8 化合物(4)核磁共振1H谱图
13C谱图'>附录9 化合物(4)核磁共振13C谱图
1H谱图'>附录10 化合物(5)核磁共振1H谱图
13C谱图'>附录11 化合物(5)核磁共振13C谱图
1H谱图'>附录12 化合物(6)核磁共振1H谱图
13C谱图'>附录13 化合物(6)核磁共振13C谱图
1H谱图'>附录14 化合物(7)核磁共振1H谱图
13C谱图'>附录15 化合物(7)核磁共振13C谱图
1H谱图'>附录16 化合物(8)核磁共振1H谱图
13C谱图'>附录17 化合物(8)核磁共振13C谱图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清平;球孢链霉菌的一个新变种[J];兰州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2 毛晓华,李元;球孢链霉菌一种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J];微生物学报;1998年01期

3 张玉臻,刘同军,宋庆训;球孢链霉菌溶菌酶的产生条件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7年06期

4 方敦煌;夏振远;邓建华;;球孢链霉菌AM6的液体发酵条件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郑秀丽;郑爱萍;宋永燕;周华强;谭芙蓉;李平;;抑制真菌病害几丁质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J];西南农业学报;2006年03期

6 李光伟;王丽非;王松梅;洪斌;;力达霉素产生菌球孢链霉菌C-1027中atrA同源基因的克隆及分析[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年08期

7 洪斌,李元;球孢链霉菌质粒pSGL1的性质研究[J];微生物学报;1998年04期

8 赵柏霞;闫建芳;刘秋;于基成;;拮抗放线菌6的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09期

9 王汝贤,杨之为,李有志,王瑶;棉花抗枯萎病品种连作田微生物数量变化*⒇Ⅱ棉花枯萎病抑病土成因[J];西北农业学报;1998年03期

10 张华,李元;链霉菌-大肠杆菌穿梭质粒载体pSGLgpp的构建及应用[J];微生物学报;200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志宇;抗MRSA活性蜚蠊肠道球孢链霉菌WA5-2-37次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9年

2 李光伟;力达霉素产生菌中atrA同源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3 华秀红;特异性抑杀铜绿微囊藻的放线菌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东辉;蚯蚓粪中拮抗菌的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70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870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c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