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中国叉丝革菌属及近缘属的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6 03:28
   叉丝革菌属(Vararia)有着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部分种类分布于温带地区。叉丝革菌属和星座革菌属(Asterostroma)、二叉韧革菌属(Dichostereum)、垫革菌属(Scytinostroma)、巴氏垫革菌属(Baltazaria)在形态上较为相似,都具有在梅氏试剂中具拟糊精反应的骨架菌丝。在系统发育上,这5个属同属于红菇目隔孢伏革菌科。目前为止,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报道的种类较多,而在中国还没有做过系统的研究。同时,叉丝革菌属及近缘属的大部分种类尚没有被测序和用于系统发育分析。现有的系统发育结果表明叉丝革菌属和垫革菌属是多系起源的,属内及近缘属之间亲缘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有必要开展叉丝革菌属及其近缘属的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研究,以建立和完善该类群的自然合理的分类系统。本研究以5个属为研究对象,结合形态学特征、地理分布、基质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中所涉及的材料来自近年来本人在我国不同地区采集的新鲜标本,以及保存于北京林业大学标本馆(BJFC)、美国林务局森林真菌研究中心(CFMR)等的叉丝革菌属和近缘属标本共490份。本研究以ITS、nrLSU、mtSSU和EF1-α作为分子标记,使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叉丝革菌属及近缘属真菌的系统发育树并进行了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二叉韧革菌属和星座革菌属为单系起源,叉丝革菌属和垫革菌属为多系起源。(2)传统上的叉丝革菌属和垫革菌属(含巴氏垫革菌属)为多系起源,在系统发育树上形成了23个主要分枝,除了狭义的这3个属的核心分枝以外,其它20个分枝都是潜在的新属。(3)分析并总结了各个分枝的形态特征,确定了狭义叉丝革菌属和狭义垫革菌属可靠的形态特征。(4)研究发现新种26个:华南二叉韧革菌(Dichostereum austrosinense)、布氏二叉韧革菌(D.boidinii)、象牙白二叉韧革菌(D.eburneum)、双孢叉丝革菌(Vararia bispora)、高山二叉韧革菌(V.montana)和21个未发表的新种;中国新记录种4个:双体叉丝革菌(Vararia mphithallica)、短丝叉丝革菌(V.breviphysa)、肉桂色叉丝革菌(V.cinnamomea)、球孢叉丝革菌(V.sphaericospora)。本论文对中国叉丝革菌属等属的39个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绘图,记录了每个种的国内分布,对孢子有纹饰的种类做了扫描电镜分析,并给出了各属的分种检索表。综合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骨架菌丝类型,担孢子壁纹饰、形状、大小,生殖菌丝是否有锁状联合,胶质囊状体是否具有磺基苯甲醛反应是该类群最适合的属间和种间分类特征。狭义叉丝革菌属区别于其近缘属的主要特征是:子实体黄色、软,生殖菌丝具有锁状联合,骨架菌丝较直且规则,担孢子光滑、纺锤形、尖端淀粉质或非淀粉质。狭义垫革菌属区别于其近缘属的主要特征是:子实体黄色至赭色,生殖菌丝具有简单分隔,子实层表面纤维状骨架菌丝少分枝,担孢子光滑、椭圆形至肾形、淀粉质。
【学位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Q939
【部分图文】:

近缘属,叉丝,担孢子,淀粉质


图3-1-2叉丝革菌属及近缘属的担孢子??Fig.?3-1-2?Basidiospores?of?Vararia?and?related?genera??中国叉丝革菌属及近缘属的分属检索表??星状刚毛?Aster有星状刚毛子有纹饰?Dicho子光滑二分叉菌丝?Va有二分叉菌丝子非淀粉质,椭圆形,<5.5?(im?Ba子淀粉质或非淀粉质,近球形、椭圆形、肾形或纺锤形,如果为椭圆m?Scyfinosfr

担孢子,近缘属,星座,叉丝


图3-2-1星座革菌属担孢子扫描电镜的显微结构图??a.竹生星座革菌(主模式,He4128);?b.浅黄星座革菌(He4020);?c.苔生星座革菌(He20121104-1);??

担子,星状,刚毛,倒木


3形态学分类研宄结果???JFC023582)。??境:阔叶树倒木。??论:A/mw/rowacerv/eo/oz*与wwir/co/o较为相似,但是后者的孢子较大,纹饰??细且密,且在系统发育树上,这两个种形成两个独立的分枝(Liuetal.,20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存义;;分光计的镜外看象速调法[J];物理实验;1988年05期

2 陈昭炫;姚一建;;叉丝单囊壳属一新种[J];真菌学报;1989年04期

3 余永年;赖奕琪;;中国叉丝壳属分类研究——Ⅴ.忍冬科上的新种和已知种[J];真菌学报;1983年02期

4 刘铁志;叉丝壳属一新变种[J];菌物系统;2003年02期

5 郑雪梅;如何快速调节分光计[J];上饶师专学报;1999年06期

6 余永年,赖奕琪;中国叉丝壳属分类研究——Ⅳ 壳斗科上的新种和已知种[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7 陆庆轩,吕国忠;叉丝壳属一新种和一新记录种[J];真菌学报;1995年03期

8 余永年;赵震宇;;中国叉丝壳属分类研究 Ⅲ.小檗科上的新分类单位和已知种[J];微生物学报;1981年02期

9 谢海辉;丹阳;魏孝义;;污叉丝孔菌菌丝培养物中二酮哌嗪和核苷类化合物(英文)[J];中国天然药物;2008年05期

10 卢湛铓;分光计调节的一种新方法[J];大学物理;1984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世良;中国叉丝革菌属及近缘属的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丽兰;白粉菌属和叉丝单囊壳属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2 刘丽洁;内蒙古地区白粉菌目(Erysiphales)的分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72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872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f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