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山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物候对气候的响应研究
【学位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Q948.112
【部分图文】:
2。图2-1 古田山自然保护区位图2.2 地质地貌区域内属于典型的山地地貌,地形复杂多样,山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古田山是南岭山系其中怀玉山脉部分之一,主峰为青尖峰海拔 1258 m。花岗岩是该地区山体的重要组成岩石,该地区属于切割作用强烈的中低山山地,在断层作用的影响下,山体坡度较大,沟壑纵横。2.3 气候研究区气候类型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常绿阔叶林气候,气候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具有冬天温暖、夏天凉爽、雨量充沛等特点。古田山地区夏季温度较高,最高温一般出现在 7 月份
图 3-1 研究技术路线图候监测样地及样点的选择a 样地选择保护区内覆盖具有代表性亚热带常绿,东西长600m,南北宽400m,最高海拔714.9m,最 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标准的一个起始点,然后从起始点出发,用全站仪沿点并测定和记录这些点的经纬度和海拔等信息,m 大小的 600 个小样方,并对样方进行编号。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图3-2 古田山大样地图片物候观测样点的选择标准包括以下几点:(1)选定的物候观测地点是固定不变的,不能轻易改变地点或更换观测的植株,有利于进行多年观测;(2)所选择的观测样点在这个地区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3)物候观测最好有固定的观测者,以免因为观测者个人观测标准的差异而造成物候观测的误差。本文所选择的样点主要分布在样地内山脊与山谷靠近道路两侧的位置,样点在古田山大样地内的分布图见图 3-3。图 3-3 古田山物候监测树木分布图3.4.2 植物物候观测物种的选择及观测标准于 2012 年 4 月起,在古田山 24ha 样地内选择了木本植物 106 种见附表 1,隶属于 100 科 105 属,共 382 个木本植物个体开始进行物候监测,涵盖了样地内01002003004000 100 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凡栋;周阳;崔树娟;王奇;斯确多吉;汪诗平;;气候变化对高寒区域植物物候的影响[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2 曹怡璇;;长沙几种常见植物物候变化的高光谱响应特征研究[J];科技风;2017年11期
3 ;巡护员驻扎森林25年自学成植物专家[J];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2017年09期
4 赖欣;范广洲;刘雅星;;中国植物物候变化预测[J];干旱气象;2011年03期
5 李晓婷;陈骥;郭伟;;不同气候类型下植物物候的影响因素综述[J];地球环境学报;2018年01期
6 杨扬;罗贤;李荣平;王莹;温日红;杨桂娟;焦敏;张琪;张晓月;;气象要素对植物物候影响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进展[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6年05期
7 范广洲;刘雅星;赖欣;;中国木本植物物候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2012年01期
8 范广洲;赖欣;刘雅星;;中国木本植物物候对气温变化的响应[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2年02期
9 柳晶;郑有飞;赵国强;陈怀亮;;郑州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07年04期
10 霍锦;冯浩;仇会民;;荒漠绿洲区木本植物物候研究——以且末地区木本植物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陆佩玲;中国木本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宋福强;热带引种植物物候和生长量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7年
3 苗百岭;干旱与半干旱区植被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内蒙古大学;2017年
4 景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食叶昆虫和寄主植物物候同步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元琪;古田山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物候对气候的响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2 刘聪;木本园林植物物候与花枝性状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3 徐鹏雁;呼和浩特市城市化对植物物候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3年
4 孙勇;云环境下植物物候观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云南大学;2013年
5 陈彬彬;河南省气候变化及其与木本植物物候变化相互关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6 马改改;中国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植物物候对降水格局改变的响应[D];河南大学;2015年
7 李淑娟;西安秋季色叶植物物候图谱构建及观赏性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8 胡瀚文;城市景观格局对城乡梯度上植物物候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谷爱珍;植物物候相在植物季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10 龙毅;增温对藏北不同退化梯度高寒草甸主要植物物候和群落特征的影响[D];西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88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888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