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柴达木盆地西缘渐新统臭椿属、榆属、桦木属化石的研究及意义

发布时间:2020-12-05 11:54
  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内陆盆地,是研究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以来古气候和古生态变化的理想地区之一。科学家们已经通过磁性地层学、同位素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等手段在该盆地内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比较而言该盆地内翅果化石的地质记录相对较少,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本文研究了柴达木盆地花土沟地区渐新统上干柴沟组中保存的植物翅果及叶片化石,通过对翅果及叶片形态的对比研究,将翅果分别鉴定为臭椿属古臭椿(Ailanthus confucii)、榆属黑榆系未定种(Ulmus sp.)、桦木属小叶桦相似种(Betula cf.microphylla);叶片鉴定为臭椿属古臭椿(Ailanthus confucii)。臭椿属翅果及叶片化石是柴达木盆地的首次发现,并支持臭椿属起源于印度的观点,推测臭椿属途经柴达木盆地向北进行传播,并传播到欧洲;榆属翅果化石的发现为榆属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推测榆属起源于北美,渐新世已经传播到当前研究区;桦木属翅果化石是柴达木地区的首次报道,丰富了桦木属翅果化石的记录。通过采取最近亲缘种和共存分析的方法,研究当前化石对应现生属种的生...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柴达木盆地西缘渐新统臭椿属、榆属、桦木属化石的研究及意义


本次研究化石采集点地理位置图(改自杨涛,2018)

构造背景,构造带,青藏高原,阿尔金山


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柴达木盆地西缘渐新统臭椿属、榆属、桦木属化石的研究及意义2.2.1 区域构造特征青藏高原因海拔高而以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著称,包括六个构造带,分别是祁连、柴达木构造带,昆仑构造带、巴颜喀拉构造带、冈底斯构造带、喜马拉雅构造带、羌塘–昌都构造带,其中高原北部主要受三大断裂带的影响,分别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断裂带。青藏高原一直是地质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关于青藏高原的研究在地磁学,古生物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关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存在不同的观点(王亚东等,2011)。青藏高原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地势最高的盆地,经纬度分别是90°00'–E 98°20',N 35°55'–N 39°20'。面积约 12 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3000 m(Land Xiong,2009;Chang et al.,2015)。其东连祁连山脉,北连阿尔金山南缘南靠东昆仑山。本次研究区的构造背景如图 2-2 所示。

上干柴沟组,地层柱状图


8图 2-3 上干柴沟组地层柱状图(改自 Yang et al.,2018) stratigraphic column of the type section of the Shangganchaigou(modifiedfrom Yang et al., 2018)剖面地层特征化石全部采集于花土沟地区的渐新统上干柴沟组,化在这个层位当中,发现了较多的植物化石、昆虫化石及杨柳科、豆科、松柏科、苦木科,昆虫化石主要有蚊(Yang et al.,2018)并且地层中有石膏夹层的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榆科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任广明.  现代园艺. 2018(13)
[2]豫北平原全新世孢粉记录气候变化与古文化演替[J]. 李贶家,顾延生,刘红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05)
[3]青藏高原古高程定量恢复研究进展[J]. 姜高磊,张克信,徐亚东.  地球科学进展. 2015(03)
[4]柴达木盆地上干柴沟组时代归属及代号变更建议[J]. 马新民,刘池洋,罗金海,曾方明,陈大友,张越清.  现代地质. 2014(06)
[5]辽西侏罗纪紫萁根茎化石新材料(Ashicaulis wangiisp.nov.)及古生物地理学和演化意义[J]. 田宁,王永栋,张武,蒋子堃.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10)
[6]Cenozoic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Northern Qaidam Basin Inferred from n-alkane Records[J]. LIU Zhonghui,ZHANG Kexin,SUN Yuanyuan,LIU Weiguo,LIU Yusheng(Christopher),QUAN Ch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4(05)
[7]广西渐新统宁明组臭椿属(苦木科)的翅果化石及其分类学和生物地理学意义[J]. 宋柱秋,史恭乐,陈运发,王祺.  古生物学报. 2014(02)
[8]南海莺琼盆地渐新世—上新世孢粉组合序列及其古环境意义[J]. 谢金有,覃军干,李君,蔡堪禄,刘新宇.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4(01)
[9]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新生代地层岩石磁学特征与环境演变[J]. 柯学,季军良,宋博文,王朝文,张楗钰,孙作本,张宗言.  地质通报. 2013(01)
[10]桦木属植物地理分布及利用价值述评[J]. 杨万波,兰士波,李红艳.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04)

博士论文
[1]福建漳州中新世植物化石微细结构及古气候重建[D]. 王姿晰.兰州大学 2018
[2]转录组数据在桦木科生态适应、物种形成和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初探[D]. 马会.兰州大学 2014
[3]浙东中新世壳斗科化石及其古生物地理学和古环境意义[D]. 贾慧.兰州大学 2014
[4]云南腾冲上新世团田植物群及其古环境分析[D]. 吴靖宇.兰州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渐新统合欢草属、槭属化石研究及其地质意义[D]. 杨涛.兰州大学 2018



本文编号:2899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899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3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