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基于叶功能性状研究陆生蕨类植物的适生策略

发布时间:2021-01-28 15:05
  植物功能性状是能够反映生存环境的变化,并对生态系统功能有一定影响的植物性状,作为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纽带,可用于探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存活策略。蕨类植物作为率先脱离水体且成功登陆的植物类群之一,介于苔藓植物与种子植物之间,既属于原始的维管植物,又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长达4亿年的进化过程中,蕨类植物经历了4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每一次灭绝事件后,都在新的环境下产生新的分化。目前陆生蕨类植物分布广泛,生态类型多样,多为林下生长,亦有生长在林缘开阔生境或附生在树干上。为探究陆生蕨类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生策略,本文以采集得到234个蕨类植物样品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分别表征不同功能以及适应策略的8个叶功能性状:叶面积、叶柄长度、比叶重、单位质量氮含量与气孔的密度、长度、宽度、长宽比,分析各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同时将蕨类植物按照不同生态类型与不同光照类型进行划分,进行多重比较分析,探讨不同类型及生境的陆生蕨类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态适应策略,结果如下:1.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蕨类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性状相关性趋势是一致的:比叶重与叶面积、单位质量氮含量、叶柄长度呈负相关趋势,叶面积与单...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蕨类植物概况
    1.2 植物功能性状
        1.2.1 植物功能性状的定义
        1.2.2 植物功能性状研究进展
        1.2.3 叶功能性状及研究进展
            1.2.3.1 叶面积
            1.2.3.2 叶柄
            1.2.3.3 比叶重
            1.2.3.4 单位质量氮含量
            1.2.3.5 气孔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各采集样地自然概况与分布
        2.1.1 采集样地自然环境概况
        2.1.2 样地分布
    2.2 样品采集与鉴定
        2.2.1 样品采集
        2.2.2 物种鉴定
第3章 不同生活型蕨类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策略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植物功能性状测定方法
            3.2.2.1 叶片面积测定方法
            3.2.2.2 比叶重测定方法
            3.2.2.3 单位质量氮含量
            3.2.2.4 气孔相关性状测定及计算方法
            3.2.2.5 叶柄长度测量方法
    3.3 数据分析
    3.4 结果
        3.4.1 叶片8 种功能性状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4.2 附生类型蕨类植物与土生类型间功能性状的差异
        3.4.3 附生类型蕨类植物与岩生类型间功能性状的差异
        3.4.4 岩生类型蕨类植物与土生类型间功能性状的差异
        3.4.5 蕨类植物四种生态类型间功能性状的差异
    3.5 讨论
        3.5.1 蕨类植物叶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3.5.2 基于叶功能性状分析不同生态类型蕨类植物的生活策略
第4章 蕨类植物气孔的相关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植物功能性状测定方法
        4.2.3 数据分析方法
    4.3 结果
        4.3.1 不同光照下气孔相关性状的差异
        4.3.2 蕨类植物与被子植物气孔的比较
    4.4 讨论
        4.4.1 不同光照下气孔以及相关性状的差异
        4.4.2 蕨类植物与被子植物气孔的差异分析
结论
创新之处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本文实验样品的功能性状原始数据
    附录 Ⅱ蕨类植物气孔性状图片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东部典型森林木本植物的气孔特征及其对氮添加的响应[J]. 姜星星,邹安龙,王媛媛,周序力,吉成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2]九种维管植物水力性状的演化趋势[J]. 赵乐文,陈梓熠,邹滢,付子钊,吴桂林,刘小容,罗琦,林忆雪,李雄炬,刘智通,刘慧.  植物生态学报. 2018(02)
[3]胡杨异形叶叶柄长度与叶片形态指标的关系[J]. 黄文娟,韩铃,焦培培,张丹.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1)
[4]植物功能性状研究进展[J]. 刘晓娟,马克平.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5(04)
[5]不同生境条件下蕨类和被子植物的气孔形态特征及其对光强变化的响应[J]. 熊慧,马承恩,李乐,曾辉,郭大立.  植物生态学报. 2014(08)
[6]龙王山区落叶阔叶林林分结构特征研究[J]. 汪贤挺,韦新良,徐建.  华东森林经理. 2014(02)
[7]不同居群唐古特白刺叶片解剖特征对生境的响应研究[J]. 白潇,李毅,苏世平,赵小仙.  西北植物学报. 2013(10)
[8]论蕨类植物生态类型的划分问题[J]. 陆树刚,陈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9]不同功能型植物叶氮含量与光合特性的关系研究[J]. 苗艳明,吕金枝,毕润成.  植物研究. 2012(04)
[10]3个优势科树种叶功能性状及其关联特性[J]. 闫道良,任燕燕,连俊方,盛琳杰.  林业科技开发. 2012(03)

硕士论文
[1]基于功能性状的水生植物及邻近陆生植物的生态策略[D]. 张丽霞.西北大学 2017
[2]3种莎草科植物叶片形态解剖学及发育过程中细胞程序性死亡现象[D]. 郭敏.甘肃农业大学 2006
[3]苏北盆地兴化孔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植被和古气候记录[D]. 郭平.南京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05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005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2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