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乳酸菌胁迫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耐热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3 21:35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在平衡和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宿主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等方面功能显著,现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等行业。由于乳酸菌不耐干燥和贮藏,生产成本高,保藏周期短,应用效果和应用面因此受到较大限制。本文选择一株具有良好益生作用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分别进行酸胁迫,热胁迫,和盐胁迫,并研究了其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发现通过组合胁迫,能显著提高其耐热性能。主要结果如下:1)给予酸胁迫,盐胁迫,热胁迫,都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干酪乳杆菌的耐热性。pH 4环境胁迫处理30 min耐热性提高3.46倍;4%NaCl胁迫处理30 min,耐热性提高4.15倍;50℃下水浴热处理3 h,耐热性提高2.01倍。4%NaCl胁迫30 min后50℃水浴热处理,耐热性可提高21倍左右。2)微生物的细胞浓度影响其耐热性。对培养至稳定期中期的干酪乳杆菌,进行胁迫处理,浓度为2×1010CFU/ml比109CFU/ml,耐热性提高了近7倍。3)菌悬液中化学物质成分和含量影响耐热性。当菌悬液组成如...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乳酸菌胁迫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耐热性的研究


种乳酸菌的生长曲线

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


华中农业大学 2019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的认识。由于乳酸菌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生物量和耐受性都会本实验选择对稳定期中期的乳酸菌为后续实验材料,提高实验热性评价温度的确定乳酸菌对胁迫环境的耐受性存在差异,且差异或大或小。水浴为 1.5℃,因此设置每个温度梯度差为 2℃。经过预实验选择干酪乳杆菌为 53-58℃,保加利亚乳杆菌为 55-59℃,乳酸片球,嗜热乳杆菌为 52-56℃。在此温度范围下各处理 10 min,冰上静株的耐热性评价温度。

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


乳酸菌胁迫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耐热性的研究处理 10 min 后存活率为 15%左右,所以分别选取 54℃,1in 为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耐热性评价温度。以此温度能的条件,观察乳酸菌在不同处理条件下耐热性的变化。迫对耐热性的影响在酸胁迫的环境下,会诱导某些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境的耐受性。当嗜酸乳杆菌株在 pH 5 的胁迫条件下处理 1的提高,其二维电泳结果表明,DnaK,DnaJ,GrpE,GroES 白被诱导表达(Lorca et al 2002),从而提高乳酸菌的耐热性的制备和储藏过程中的活性。本实验的预处理条件为,pH 3处理 30 min 后检测其耐热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肠道菌群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新靶点的研究现状[J]. 李敏,吕明,倪晶宇,樊官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8(07)
[2]《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J].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朱曼璐,王文,王拥军,吴兆苏,李惠君,顾东风,杨跃进,郑哲,蒋立新,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2018(01)
[3]氨基酸生产菌代谢工程研究发展趋势[J]. 谢希贤,马倩,陈宁.  生物产业技术. 2016(04)
[4]乳酸菌菌剂中保护剂的种类和其保护机制[J]. 杨耸月,李灿,王家林,刘全兰.  饲料研究. 2016(01)
[5]双向电泳技术在副干酪乳杆菌盐胁迫应激反应研究中的应用[J]. 乌日娜,岳喜庆,武俊瑞.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5(02)
[6]调控乳酸菌酸胁迫抗性研究进展[J]. 吴重德,黄钧,周荣清.  微生物学报. 2014(07)
[7]嗜酸乳杆菌直投式发酵剂的制备及工艺条件的优化[J]. 王金菊,杨加怀,蔚钏,王艳萍.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07)
[8]冷冻干燥保护剂在改善冻干食品品质中的应用进展[J]. 吴宝川,李敏.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2(06)
[9]乳酸菌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J]. 尹胜利,杜鉴,徐晨.  食品科技. 2012(09)
[10]喷雾干燥法制备植物乳杆菌MA2发酵剂[J]. 李骞,栾天奇,王艳萍.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11(05)

博士论文
[1]福州温泉嗜热菌多样性及嗜热菌Geobacillus thermoglucosidasius低温适应的机制[D]. 贾宪波.福建农林大学 2016
[2]干酪乳杆菌抵御酸胁迫的生理机制解析[D]. 吴重德.江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82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282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3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