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学的小叶蝉亚科亲缘关系及塔叶蝉生物地理学初探

发布时间:2021-09-23 19:27
  小叶蝉亚科Typhlocybinae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本论文首次测定了灵川零叶蝉Limassolla lingchuanensis,罗甸拟希叶蝉Paraahimia luodianensis,奥拟泰叶蝉Parathailocyba orla,米蒿小叶蝉Eupteryx minusula和突瓣米小叶蝉Mitjaevia protuberanta五种小叶蝉的线粒体基因组,并对每种小叶蝉序列进行了详细的注释与分析。同时,对五种小叶蝉的线粒体基因组的碱基组成、氨基酸组成、密码子使用等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与简单的进化关系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对上述5种小叶蝉的外部形态进行描述,结合塔叶蝉族、小叶蝉族、斑叶蝉族三族其他属种外部形态数据分析,发现小叶蝉族与塔叶蝉族雄性外部生殖器存在诸多相似之处。(2)完成上述5种小叶蝉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注释分析,其线粒体全长分别为15716bp、16945bp、15382bp、16945bp和15472 bp。(3)通过对五种小叶蝉线粒体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族间小叶蝉不论在碱基组成、...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学的小叶蝉亚科亲缘关系及塔叶蝉生物地理学初探


小叶蝉亚科翅的衍化与族级分类(仿张雅林,1990)

条纹,尾节,刚毛,褐色


18定数量的微刺,腹面底部具一些微毛。具上尾节突。肛管很短。下生殖板宽大,颜色较深,亚基部膨大,中部着生3根或以上的大刚毛,沿背缘着生一列小刚毛并延伸至端部。阳基侧突端部纤细、平截,端前片较大。连索Y或M形,中央突片发达并骨质化。阳茎侧面平坦,生殖孔位于腹面。分布:古北界、东洋界。突瓣米小叶蝉MitjaeviaprotuberantaSong,Li&Xiong,2011(图3-1)连翅体长:3.0-3.2mm(雄虫)。头冠(图3-1-1)淡黄色,前缘微微前突,头冠中长小于复眼间宽,比前胸背板略窄。头顶着生2枚近椭圆形黑色斑,冠缝两侧有2个不规则的黑斑,冠缝短,长度未超过复眼顶端。复眼淡灰色。前胸背板(图3-1-11)黄褐色,着生大片黑色或浅褐色斑纹。小盾片(图3-1-1)黄色,横刻痕短而明显,基侧角黑色;基部着生一黑褐色“Y”形条纹。前翅(图3-1-12)浅褐色,有白色或乳白色的大斑块,蜡质区乳黄色。腹部(图3-1-2)黑褐色。腹内突(图3-1-13)较小,不超过第3腹节。尾节侧瓣(图3-1-4)宽大,侧面散生一些细刚毛,尾端附近有许多微刺。上尾节突(图3-1-4)钩状,向基部弯曲;下尾节突短校下生殖板(图3-1-5)中部着生3根大刚毛。阳基侧突(图3-1-6)端部平截而展阔,中域膨大。阳茎干于亚端部和基底部分别生1对突起;前腔(图3-1-9)略长于阳茎干;背腔(图3-1-8)明显,其长度与阳茎干约等长。连索(图3-1-10)两侧臂较粗大,中央端前片明显(Songetal.,2011b)。检视标本:♂♂16♀♀8,贵州梵净山,2018-5-23,高娅蓉采。分布:中国(贵州)。图3-1(1-3)突瓣米小叶蝉MitjaeviaprotuberantaSong,Li&Xiong,2011

褐色,种类,尾节,斑纹


21图3-2(1-3)米蒿小叶蝉EupteryxminusulaLindberg,19291.腹面(Habitusinventralview);2.背面(Habitusindorsalview);3.侧面(LateralHabitusinlateralview)。图3-2(4-11)米蒿小叶蝉EupteryxminusulaLindberg,1929(仿Dworakowska,1969a)4.头冠(Crown);5.雄虫尾节侧瓣侧面观(Malepygoferside,lateralview);6.前翅(Forewing);7.阳茎腹侧面观(Aedeagus,ventro-lateralview);8.腹内突(Abdominalapodemes);9.阳茎腹面观(Aedeagus,ventralview);10.连索(Connective);11.阳基侧突腹面观(Style,ventralview)。3塔叶蝉族Zgyinellini主要特征:体连翅长约1.5-3mm。体型纤细娇小,体色较淡,常着生橙色、红色、黄色等鲜艳斑纹。个别种类体色较深,为褐色或黑褐色。多数种类头冠呈锐角尖出,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花江大峡谷喀斯特植被自然恢复过程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J]. 张楠,叶超,安明态,陈龙,冉学珍.  种子. 2019(12)
[2]罗甸县森林资源现状评价[J]. 杨小壮,陈阳,谢刚,肖玖军,谢元贵,陈远.  贵州科学. 2019(05)
[3]贵州高原地形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利用分析[J]. 程东亚,李旭东.  高原科学研究. 2019(03)
[4]基于COⅠ序列的陕西凹缘菱纹叶蝉种群关系与遗传多样性[J]. 杨金宏,孔卫青.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08)
[5]凹大叶蝉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关系[J]. 俞鹏飞,李倩,王梦馨,潘铖,崔林,韩宝瑜.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9(07)
[6]叶蝉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结构研究进展[J]. 陈晓晓,袁周伟,苑晓伟,宋月华.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06)
[7]不同颜色色板对梨园昆虫的诱集效应[J]. 杜浩,高旭辉,刘坤,赵广,李贞,张青文,刘小侠.  植物保护. 2019(02)
[8]天敌昆虫成虫补充营养地被植物研究[J]. 王建红,李广,仇兰芬,任斌斌,车少臣,邵金丽,仲丽.  北京园林. 2019(01)
[9]基于TVDI和Landsat-8的喀斯特峡谷区干旱监测[J]. 余军林,罗娅,赵志龙,杨月燕,罗旭琴.  水土保持通报. 2019(01)
[10]基于种子植物区系比较分析的贵州梵净山生态孤岛效应[J]. 游美玲,容丽,熊康宁,陈浒,李高聪,周玉文,高香琴,林丹丹.  分子植物育种. 2018(24)

博士论文
[1]中国眼小叶蝉族和叉脉叶蝉族系统分类研究[D]. 焦猛.贵州大学 2017
[2]叶蝉科生物地理学研究(半翅目:头喙亚目)[D]. 袁忠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3]中国小叶蝉族分类研究(同翅目:叶蝉科:小叶蝉亚科)[D]. 黄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4]中国小绿叶蝉族分类研究(同翅目:叶蝉科)[D]. 秦道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中国窗翅叶蝉亚科分子系统学研究[D]. 何宏力.贵州大学 2019
[2]六种白蚁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 廖一源.浙江农林大学 2019
[3]一种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及序列分析[D]. 张宏越.山西大学 2017
[4]新疆乌鲁木齐草坪病虫草害调查及防治对策[D]. 邱欢.新疆农业大学 2016
[5]基于线粒体CO Ⅰ和CO Ⅱ基因的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D]. 周宁宁.中国计量学院 2014
[6]基于线粒体基因的假眼小绿叶蝉遗传多样性研究[D]. 李乐.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7]千岛湖岛屿化景观及其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D]. 丁立仲.浙江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06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406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0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