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在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9-30 14:52
  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尝试将其改造成适于本科教学实践的实验内容,即在基础性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础上开设"免疫印迹法检测目的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这一综合性实验。根据学生的理论和操作水平以及本科实验教学特点,对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进行了优化,并采取研讨式分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深入、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素养以及综合实践能力。 

【文章来源】: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39(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在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软件合成结果

成像,内参,非特异性,蛋白


从图2结果可见,A和B泳道上出现GST相应大小的清晰条带,C和D泳道上出现GST-GAPDH相应大小的清晰条带,且诱导组(B和D)分别较对照组(A和C)中目的蛋白表达量有明显增加,符合实验预期。但结果中尚存在2个问题:(1)出现非特异性条带;(2)没有检测内参(这两部分内容会在后面的5.4和6.3.4中具体讨论)。图2 软件合成结果

考马斯亮蓝,蛋白


在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和PAGE分析实验中,分别对转化有pGEX-4T-2空载体和pGEX-4T-2/GAPDH重组质粒的菌体进行IPTG诱导,全菌样品利用SDS-PAGE结合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可见,在B泳道中31kD稍下的位置,出现了相对A泳道中同样位置表达增加的蛋白条带,理论上应为GST蛋白;在D泳道中66.2kD稍下的位置,出现了相对C泳道中同样位置表达增加的蛋白条带,理论上应为GST-GAPDH蛋白。但该方法只是根据蛋白分子量大小进行判断,并不具有特异性,即使表达量增加的蛋白大小符合预期,也无法完全确定该蛋白就是目的蛋白,这就引发了学生对结果的质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蛋白免疫印迹法同时检测大、小分子蛋白的实验条件改进[J]. 陈彩萍,冯志奇,宋壮,陈超,温小安,袁浩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24)
[2]原核表达GST-GAPDH蛋白的快速斑点印渍检测[J]. 石建党,李小菊,张宝珠,李欣,赵玉红.  实验室科学. 2016(03)
[3]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分子蛋白的实验条件优化研究[J]. 王文倩,魏颖,王宇,徐玉东,杨永清,尹磊淼.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07)
[4]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探索与思考[J]. 蒋振.  继续医学教育. 2014(03)
[5]生物类本科生综合实验设计与实践的探索[J]. 韩宏岩,许维岸.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03)
[6]医学生物技术综合性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设计[J]. 高云,刘小宇,孙铭娟,钟山,卢小玲,魏善建,焦炳华.  基础医学教育. 2014(03)
[7]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J]. 王雪艳,吴佳佳,林欣大,张明洲.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6)
[8]一种改良型的免疫印迹法[J]. 尚蕾,黄铠,曹妍群,黄菊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32)
[9]间接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回顾性分析[J]. 宁小晓,王蕾.  现代免疫学. 2012(02)
[10]基于能力培养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改革[J]. 盖颖,陆海.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01)



本文编号:3416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416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a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