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TLRs介导的信号通路在二次免疫应答中显露的不同特性

发布时间:2022-02-17 19:47
  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所发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物学效应过程。按照免疫应答识别的特征、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以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两大类。固有免疫,也称为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种系发生和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建立了机体抵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并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和调节。固有免疫细胞是固有免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NK细胞等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它包括骨髓前单核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以及组织巨噬细胞(macrophage,M?)。其中,巨噬细胞是体内具有最活跃的生物学活性的细胞类别之一,其参与机体免疫防御和免疫自稳,能加工和提呈抗原,调节免疫应答以及介导炎症反应等。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是一类主要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胞内器室膜上,能够识别一种或多种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的识别分子,其通过对PAMPs的识别作用,进而活化相关的信号通路,诱导一系列免疫炎症反应...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TLRs及其配体识别
    1.2 TLRs信号传递
        1.2.1 MyD88 依赖型信号通路
        1.2.2 MyD88 非依赖型(TRIF依赖型)信号通路
        1.2.3 TLR4 信号通路特殊性
    1.3 TLRs与固有免疫应答
    1.4 TLRs之间的相互作用
        1.4.1 TLRs之间的协同作用
        1.4.2 TLRs之间的耐受作用
        1.4.3 TLRs之间的增强作用
    1.5 小结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和目的
    2.2 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3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 主要试剂与材料
    3.2 主要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Raw264.7 细胞培养
        3.3.2 主要试剂的配制
        3.3.3 不同TLRs激动剂的饱和作用浓度测定
        3.3.4 MTT法检测TLRs活化后对细胞活性状况的影响
        3.3.5 流式细胞术检测TLRs活化后Raw264.7 细胞的凋亡情况
        3.3.6 不同TLRs激动剂的预处理作用对巨噬细胞二次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
        3.3.7 ELISA法检测细胞炎症因子TNF-α的释放量变化
        3.3.8 Western Blot法检测MyD88 通路预活化对关键信号分子IRAK的影响
        3.3.9 TLRs活化后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3.3.10 TLRs激动剂二次刺激巨噬细胞的细胞形态变化
        3.3.11 TLR9 活化后巨噬细胞免疫能力持续性测定
        3.3.12 统计分析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TLRs激动剂的饱和作用浓度测定
    4.2 TLRs活化后对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
    4.3 TLRs活化后对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4.4 TLR9 的预活化降低了随后TLR9和TLR7/8 介导的二次反应
    4.5 TLR7/8 的预活化降低了随后TLR7/8和TLR9 介导的二次反应
    4.6 TLR9 的预活化增强了随后TLR3 介导的二次反应
    4.7 TLR7/8 的预活化增强了随后TLR3 介导的二次反应
    4.8 TLR9或TLR7/8 的预活化对关键信号分子的影响
    4.9 TLR3 的预活化增强了自身以及TLR7/8和TLR9 介导的二次反应
    4.10 TLR4 活化后巨噬细胞的二次免疫反应变化
    4.11 TLRs活化对巨噬细胞形态的影响
    4.12 TLRs二次作用对巨噬细胞形态的影响
    4.13 TLRs活化后对巨噬细胞免疫应答持续性的影响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5.1 实验结论
    5.2 讨论与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或撰写的文章



本文编号:3630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630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4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