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上干柴沟组植物中—微体化石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8 17:19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自新生代以来,强烈隆升的青藏高原地区影响着中国西北部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在这种地质变化下青藏高原也形成了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这一地区在新生代时期的地质变化和气候变迁一直是地质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而本文的研究区柴达木盆地作为青藏高原北部的重要的沉积盆地,由于其盆内发育了良好的新生代地层,更是重要的研究的对象。近年来,动植物化石在研究区柴达木盆地西北缘渐新统上干柴沟组有较多的发现,并且对植物大化石、鱼类化石和遗迹化石等都做了一定的研究,而对于植物中-微体化石研究较少,本文则是针对这部分的研究作出一些补充。本文把在柴达木盆地西北缘渐新世的上干柴沟组中发现的植物中-微体化石主要分为木炭化石、分散角质层和其他植物中-微体化石碎片等三大类。植物中-微体化石与植物大化石相比,虽然研究较为困难,但是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结论。经过室内化学处理分析,在体视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进行观察,观察植物中-微体化石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对于木炭化石,由于其个体较小,故将其按照其管胞或者导管的增厚方式建立了新的分类体系。木炭化石的形成与野火有关,木炭是植物...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进展
    1.2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3 主要创新点
    1.4 本文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柴达木地区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地理概况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2.2.1 区域构造特征
        2.2.2 区域地层特征
第三章 实验过程及方法
    3.1 木炭化石的鉴定特征与流程
    3.2 宏观拍照
    3.3 化学处理与分析
    3.4 微观拍照
第四章 化石分类与描述
    4.1 化石木炭
        4.1.1 分类现状
        4.1.2 基本术语
        4.1.3 按径切面管胞的加厚方式分类
        4.1.4 按木炭化石大小分类
        4.1.5 木炭化石结构示意图
    4.2 分散角质层
    4.3 其他中-微体植物化石
第五章 古生态与古环境讨论
    5.1 与古火灾关系讨论
    5.2 古环境恢复讨论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图版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柴西上干柴沟组中上段介壳微量元素古环境古气候意义[J]. 陈伟,李璇,曾亮,王庆同,焦学尧,杨平,江小青,马锦龙.  沉积学报. 2019(05)
[2]Baptism by fire: the pivotal role of ancient conflagrations in evolution of the Earth’s flora[J]. Tianhua He,Byron B.Lamont.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8(02)
[3]木炭研究方法[J]. 孙楠,李小强.  人类学学报. 2016(01)
[4]柴达木盆地上干柴沟组时代归属及代号变更建议[J]. 马新民,刘池洋,罗金海,曾方明,陈大友,张越清.  现代地质. 2014(06)
[5]黄土高原南部下河遗址全新世中期的植被与气候:基于木炭化石记录[J]. 孙楠,李小强,尚雪,周新郢,Dodson John.  第四纪研究. 2014(01)
[6]MDD法和裂变径迹法相结合模拟样品的低温热历史——以柴达木盆地北缘赛什腾山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为例[J]. 万景林,郑德文,郑文俊,王伟涛.  地震地质. 2011(02)
[7]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地区上干柴沟组沉积相研究[J]. 夷晓伟,肖传桃,徐建国.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8]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代演化特征与青藏高原隆升[J]. 王亚东,张涛,迟云平,刘艳蕊,张志高,李仕远,方小敏,张跃中.  地学前缘. 2011(03)
[9]我国古环境中炭屑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郭小丽,赵文伟,孙静会,李芙蓉,张科,赵艳.  冰川冻土. 2011(02)
[10]扫描电镜技术在柴达木盆地昆虫化石潜蝇研究中的应用[J]. 李宏,闫德飞,杜宝霞,温雯雯,邵小阳.  甘肃地质. 2010(04)

博士论文
[1]青海大柴旦地区新生代磁性地层学与环境变化研究[D]. 柯学.中国地质大学 2014
[2]内蒙古东部霍林河煤田早白垩世古火灾研究[D]. 续颜.吉林大学 2011
[3]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压力系统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D]. 贾自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4]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层记录的亚洲内陆干旱气候演化[D]. 韩文霞.兰州大学 2008
[5]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D]. 吴光大.吉林大学 2007
[6]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沉积演化与高原构造隆升过程[D]. 宋春晖.兰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新生代构造隆升及沉积响应[D]. 余梦丽.西北大学 2018
[2]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渐新统合欢草属、槭属化石研究及其地质意义[D]. 杨涛.兰州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722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722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5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