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杂文精选 >

农民问题在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3)

发布时间:2014-07-14 18:22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从一开始就是以市场化为取向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乡镇企业的兴起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农村经济逐步摆脱了自然经济的局限;生产要素也开始逐步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按照价值规律趋于合理流动和配置,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据统计,从1979年到1984年,六年里,中国农村经济实现了奇迹般的高速增长,农业总产值增长67.51%,平均每年递增8.9%;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了166 9/6,平均每年增速17.7%。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伴随着农村改革实践的深化而形成和发展起来。正是在认真总结农村生产和流通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有力推动了城市和整个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为上世纪9O年代初期冲破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破除计划经济的崇拜,从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开辟了道路。

 

  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又反过来给伟大的实践以指导。在这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矛盾运动中,以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民问题为基点,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本文是由整理发布的社科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本文编号:4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4076_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7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