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及策略探讨
当前高校的大学生是“9O后”的群体,与“8O”后比较这是以手机、电脑、网络交际相形,热衷于表情、符号和火星语交流的新一代大学生。据调查“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是关注个性发展,集体观念淡泊;突出自我,功利心强烈;熟悉社交法则并渴望平等;经济独立意识差,心理抗挫能力弱;追求外在、生动活泼,排斥枯燥;迷恋电子产品又极具有好奇和创新、探索精神。“9O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精神追求缺失,而学习倦怠又是当前高校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以上现状给高等教育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为了保障培养高质量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应用型人才,本文综合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其应对策略。
1 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1.1 学习环境及教学因素
1.1.1 适应性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对学习动力影响非常大,环境塑造人已成为共识。显然高校宽松的学习环境、作业量大量减少,和紧张的高中学习形成反差。不用再想高考的事情了,部分学生很闲散;有些学生离开了父母很想家;录取的不是自己期望的专业还在犹豫等等,这样就使部分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逐渐松懈下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更多的是靠自觉、自律和自制。尽管高校都建设有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和软、硬件齐全的后勤保障,但对于刚刚跨进大学校门的新生,首先要完成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健康过渡和转变,如果不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任何负面的影响都可能抨击和削弱学习的动力而影响学业。
1.1.2 班级学风一个班级作为学习的实体单位,其学习氛围可以说是至关重要,而班干集体的模范作用就更加重要。一个班级或者班级中部分学生屡屡获得学习奖励等也会对这个集体的学习产生积极性影响。我们常常会遇见这样的现象,部分宿舍的学生成绩通常表现出一定的集中度,都比较好或都比较差。
有的考研、考公、考专业资格证等,各有目标,学习积极性高涨;而有的宿舍学生表现懒散、逃课较多。另外,频繁的文体活动、赛事、党团活动、聚会等不知不觉的占据学习时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削弱学习动力,尤其对部分学生干部。还有在从事社团工作、学生会工作甚至是兼职工作时,出现主次颠倒,与学习时间冲突时优选兼职工作进而表现出学习倦怠的现象 J。所以通常大一后有部分学生干部出现挂课而不得不离职。可见,每个班级、每个宿舍学习上都存在着各种积极性和消极性因素,它们相互影响,交互作用,关键是需要及时的引导和加强管理,化解消极性因素,以先进带后进。
1.1.3 教师的素质和责任心显然任课老师的专业背景强,相关专业领域研究成果多的教师倍受大学生的尊崇,学生愿意听他们的课,愿意与这些老师交流。若老师的教学只能停留在较为肤浅的课本的“拷贝”上,师生的交流就会变成棉花底。原因之一是课程体系的内容更新不及时,或者教学方法、手段单调滞后,例如上课平白直述,方法、形式单一,学生感觉乏味无趣,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其二是少数教师因其他工作负荷较重或者承担课程数目太多等,致使精力投入不足,备课不充分,课堂教学未能经过精心的组织与设计,从而未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的教学潜能。再有少数任课教师对课堂考勤和纪律抓的力度还不够,特别是100多人的合班课,点名要花一些时间,对学生懒惰、逃课、玩游戏等行为漠视不管,课堂学生嘈杂,各种噪声干扰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影响其他学生听课并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1.2 社会环境因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本升研、各种考级、考证成为在校大学生无奈的选择。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便灰心丧气,厌学。此外,社会对专业的评论,同学、行业间的竞争,家长过高的期望等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学习倦怠。现今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对大学生各阶段的学习和发展方向的选择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2.1 择业机制与待遇社会不健全的择业机制以及低薪广就业的现实,使得部分学生对于未来一片渺茫。在择业与待遇方面,不同专业存在很大差异,很多供需失衡的专业其一个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待遇与普通打工者没有差异,甚至还不及,只是工种或者职位上存在一些区别,这些现实情况使在校的部分专业的学生对未来就业的期望值降低。
1.2.2 “考公”热 现今各职业不能处于一个平等地位,由于政府公共部门的优势地位或强势地位,公务员已成为多数人提升价值的发展渠道。每个人在求职的路途中都希望自己有多样的选择,但对未来的不可预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考公务员。公务员热是当前社会心态的折射,不可避免的辐射到高校的每一个专业,这些年来考研、考编是高校涌动着的两大学派,部分学生从大三就开始准备相关内容,而往往忽视其他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1.2.3 社会重能力,轻成绩社会对在校成绩的重视程度降低,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因此而降低,成绩不等于能力,择业与就业的过程包含很多因素的交互影响和作用,就业是应聘的结果,很多专业的学生在竞聘过程中学业成绩与就业之间并没有表现直接的线性相关,这种情况使得部分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和考核重视程度降低。1.3 家庭和个人因素1.3.1 家庭因素一类是部分学生家庭条件都不错,养尊处优没有太多读书毕业后就业挣钱养家的压力。另一类是近无想法、远无目标,关于就业或择业是家长解决的事情,读书只为获得一张从业的文凭,因而表现出学习倦怠的现象,缺乏学习积极性。
1.3.2 个人因素该项因素主要包含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专业兴趣和学习策略项目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论语》。应该说专业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因而有的学生因学习的专业不是自己期望或喜欢的,学习时提不起兴趣,学习效率也不高,有的甚至厌恶,就渐渐放弃了学习,而把学习的时间无所谓的支出在游乐、网络游戏等课外活动方面而导致挂课现象。对专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也是一个普遍现象,一是迫于社会层面的看法和舆论压力,以及专业所涉及的行业或产业的区别,学生对涉农等专业重视度不够和缺乏兴趣,必然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大学生课程学习的自主权很少,管理制度存在不足。又由于受师资、硬件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往往不能选上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2 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应对策略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学习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将来的人生发展,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和调动是一个系统工作,高校应根据“9O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及现状,进一步研究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所面I临的新问题。以下就如何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大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等,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提出应对策略。
2.1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要强化班级建设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善于运用各种班级活动,包括心理咨询活动来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良好品性,进而更好地实施专业教育,为其发展打好基础、创造条件。
2.2 专业教育行业发展史、学校或专业研究成果与技术转化的展示、就业现状、成功案例、专业前景、社会发展需求的空间和个人深造的路径等等均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最为行之有效的组合拳。
2。3 营造学习氛围美丽校园、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浓厚的学习气氛,对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校园文化环境能把学生由游离的个体有机地组织凝聚起来,能对紧张而又枯燥的校园学习进行适度调节,营造与多层次开放性课程教学体系相配套的自控学习环境。院系积极为学生提供第二学位、第二专业、辅修等专业外学习的机会,开办就业对口班等能够填补现行人才培养内容的欠缺。
2.4 优化教学计划使其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和能够适应未来岗位的需求。特别是各课程内容的更新率和适用率、基地教学实习的科学安排和实习效果,加强学生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训练都可以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学习。
2.5 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能完全代表一个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进行相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研究势在必行。同时要针对“90后”大学生知识面广,偏爱生动活泼的活动表现形式,教师要转变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内容的时效性、生动可感性和现实性。
2.6 发挥教学实习及创新基地的作用对现代大学生来讲,掌握知识已经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的技巧、培养自主学习和应用的能力。要重视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功能和水平,注意与社会产业技术革新接轨。这里是学生最初接触实践,掌握基本技术技能的平台,指导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进行创新活动,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感觉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对自己的专业和能力充满自信。
2.7 学习目标的辅导从一入学就开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确立自身发展目标,包括未来的长远打算,中期、短期、近期的目标。明确了人生规划和努力的目标,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就必然去研究学习内容和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够提前人手,有的放矢。另外,对学生存在的学业期望和职业期望等心理问题在教育实践上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教师对学生期望问题的重视是真正意义上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举措之一,笔耕文化传播,有利及时疏导和调节学生心理上的偏差,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纠正不正确的观念问题。
2.8 健全高效的管理机制县官不如现管,与学生直接接触最多的是教师和班辅导员。首先,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作用。教师从严治教,关注出勤率,抓好课堂纪律,把学生逃课的倾向消灭在雏期。其次,建立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是一切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学生管理队伍还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学生工作经验的交流等,使学生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再者调动班集体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寝室长的辅助作用都有利创建良好的协管体系,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本文编号:4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4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