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杂文精选 >

论五六十年代鞍钢的群众性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2)

发布时间:2014-07-24 11:34

  在张明山首创精神的鼓舞下,小型轧钢厂掀起了向机械化、自动化进军高潮,几个月时间接连创造了毛轧机自动翻钢机、小型立围盘、自动卷线机、自动磨床、自动飞剪等15种自动化设备,改造了23台旧设备,迅速改变了小型厂的落后面貌,基本实现手工操作的自动化、半自动化,克服了设备能力不平衡状态,减轻了工人的体力劳动,改善了生产作业环境,减少了职业病和人身事故,全厂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41.5%。1952年,小型轧钢厂为国家创造了2 604亿元(合人民币2 604 万元)的财富。为此,中共鞍山市委及鞍钢都做出推广小型轧钢厂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经验的决定。

  1953年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发出了《关于推广小型厂机械化自动化运动经验的决定》。人民日报也发表了题为《努力推进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的社论。小型轧钢厂职工创造性的劳动,推动了鞍钢各部门的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据1953年统计,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有22个单位的职工共提出1 144项合理化建议,经审查批准执行的有853项,试验成功的计167项。机修总厂王崇伦的“万能工具胎”、钢绳厂栗根源一个人创造7件自动化器械的事迹也相继涌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也推动了鞍钢以至全国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

  第二,群众性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改进了设备性能、工艺流程和技术操作,提高了生产能力。比如,炼铁厂第2、4号高炉使用烧结矿冶炼低硅成功,铁水可以不经过预备精炼即行兑人平炉炼钢,从而淘汰了炼钢厂长期沿用的双联炼钢法,将3座预备精炼炉改建为平炉,使鞍钢的炼钢能力一举提高了50%。炼铁职工推广了快速换风口法、全风量操作法、高炉炉顶调剂法和酸性渣冶炼法等先进操作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再如,炼钢厂全面推广陕速炼钢法、快速检修炉子和扩大装入量,进一步加快了炼钢生产的发展。

  1952年1 1月22日,4号平炉(今6号炉)在炉长单长巨领导下,通力协作创造了6小时零9分钟炼一炉钢的新纪录,炼钢时间及平炉利用系数均超过当时资本主义各国水平。为此,毛泽东于1952年l2月14日发来了贺信,称这是“我国工业化道路上的一件大事”。还有,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第二初轧厂职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通过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充分挖掘进口的先进设备的潜力,轧钢能手孟庆春与推床工人蒋成合作创造了轧辊单孔“双锭轧制法”,使轧钢工作效率提高了30%。与二初轧相类似,进口苏联设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鞍钢无缝钢管厂通过“三结合”的方法,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在140组机床上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活动,使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865%。他们还群策群力地自制成功年产3万吨的小穿孔机,使全厂生产能力达到了原设计规模的2.5倍,实现了“一厂变两厂”的目标。第三,群众性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走出了由检修到制造的发展之路,使一些企业在功能上产生了质的飞跃。鞍钢电修厂通过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成功试制出电机,打破了过去“只能修不能造”的恶咒,成为了“既能修又能造”的电机企业。原来只能生产锹、镐、锤、马车钢板和小型设备的鞍钢轧钢厂,通过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成功研制出8套300—500毫米的轧钢机,加工100—200立方米的高炉设备760吨,洗选设备8台,并完成了l8个省的加工订货合同。 此外,小型拖拉机厂、内燃机厂等许多企业也是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由小到大迅速发展起来的。

  第四,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推动了鞍钢对苏联技术的消化,使鞍钢在6O年代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回了在华的专家,终止了对我国的技术援助。随着苏联专家从鞍钢的撤走,鞍钢不得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消化苏联技术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这一时期的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推动了鞍钢对苏联技术的消化,促进了鞍钢双革工作的开展。

  以“四朵大红花”即红框浮选实收率、炼铁生产技术、双床平炉炼钢、轧钢工艺为代表的技术工艺革新取得显着成果。鞍钢瞄准世界先进技术,在品种质量、生产工艺、原燃材料消耗等各项主要经济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大力发展低合金高强度钢,逐渐形成了我国独特的钢铁品种系列,创造了抗硫化氢钢管、大型钢板桩、农用犁铧钢、三角股钢丝绳、桥梁钢、装甲钢板、炮弹钢等国内名牌产品,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重点工程建设。1966年鞍钢生产钢506万吨,生铁460万吨,钢材267万吨,高炉利用系数、焦比平炉系数、炉顶寿命、钢材成材率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一些指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开创了鞍钢生产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三、鞍钢群众性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影响第一,鞍钢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在全国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鞍钢的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成果丰硕,受到了上级的高度评价。

  1953年3月,中共鞍山市委的《关于小型轧钢厂开展机械化自动化运动的总结报告》分别上报到东北局和党中央。5月4日,东北日报全文发表了这一报告,同时发表了东北局对该报告的批语。

  批语说,鞍山钢铁公司小型轧钢厂开展的群众性的机械化自动化运动,是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推广这个经验,对大规模经济建设有重大的意义。鞍山市委这个总结报告,值得各地党委重视和学习。同年8月,鞍钢举办了机械化自动化展览会。

  展会期间,中央重工业部和中国五金冶炼工会筹备委员会组织全国各地的厂矿、工会代表前去参观。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组织下,1954年4月、l0月先后在北京、上海举办了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参观人数近50万人。1954年4月16日,《人民日报》为此发表了《为了国家工业化,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社论,高度评价鞍钢工人的创举,号召全国学习推广。全国总工会做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6项决定,把鞍钢的经验推向全国。小型轧钢厂的火种点燃了全国工业战线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烈火。

  第二,鞍钢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得到毛泽东的肯定和批示,并成为“鞍钢宪法”



本文编号:4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4974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7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