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土司归附明朝滞后的原因探析(3)
3.明玉珍政权在渝东南地区推行发展文教事业的政策。明玉珍推行的发展文教事业的政策,使得渝东南地区的文教事业得到了发展,同时,还提高了人民的素质。明玉珍很重视文化教育事业,首先,设置专门的学习场所。在中央设翰林院等,“内设国子监,教公卿子弟。外设提举司、教授所,教养郡县生徒。”[2I 其次,重视人才的选拔。明玉珍为扩大大夏国的政权基础,仍实行科举制,设进士科,在四川八道举行乡试,精心选拔人才。“立进士科,八道乡试,充贡有司。次年(1363年)会试,宗伯廷试,分立及第、出身。??秋,廷试进士,赐董璧等八人及第,余出身有差。”再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与刘桢的交游便很有代表性,其事可与刘备“三顾茅庐”相类。玉珍兵驻泸州,宣使刘泽民日: “此间元进士刘桢字维国者,有文章,能政事,历仕大名路经历,因青巾李喜喜大肆杀戮, 隐居方山。曷往见焉?” 珍日:“可与俱来。”泽民日: “此人可就见,不能招也。”翼日,珍往见之,与语,喜日: “吾得一孔明也!”
邀至舟中.与论国事,拜为理问。后来明玉珍又提拔刘桢为王国参谋,早晚讲习书史。裁决政事,刘桢对大夏政权的立国及军政要务建树颇多.被委以宗伯要职。可见,明玉珍对人才的尊重,使得他得到了一些贤人的帮助.也使社会风气得到了改变。对其在文教方面的政策,清代谷应泰评价说:“玉珍颇节俭,好文学。蜀人安之。”民国柯劭志也评价说: “玉珍躬履节俭,好贤礼士,蜀人称之。”, 明玉珍在文教方面实行的政策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使当时的渝东南地区的文化不仅得到了发展,等得到了时人的好评。赢得了该地区人民的拥护。
总之,明玉珍的施行政方针推动了渝东南土司地区的发展,也为其赢得了人民的拥护.正是人民对他的拥护稳定了他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取得了“蜀人悉便安之”的效果。可见,明玉珍在渝东南的系列政策导致了该地区土司较晚归附明王朝。
三 结语
酉阳、邑梅、石柱等渝东南土司从明玉珍至正十七年(1357年)以来就一直在其控制之下,直到洪武四年(1371年)大夏政权灭亡后才相继归附明王朝,其归顺时间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与朱元璋的作战方针和明玉珍的施政方针紧密相关。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5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5141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