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现实的力作—读罗伟章的长篇小说《磨尖掐尖》有感(2)
作为学校的主体— — 学生在现今高考制度下的生存状态无疑更加令人担忧。现在的中学,到了高三,一般都分火箭班、重点班和普通班,学生之间人为地划出了等级。进入火箭班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从高分依次排列,其他方面的情况则根本不予考虑。同时,火箭班的教师配置也是最好的。
进入火箭班的学生都是尖子生,是学校创名的主要依靠对象.自然是学校领导的关注重点。作为火箭班的尖子—— 状元种子,那更是老师、学校关注的焦点。费远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扭转郑胜,确立郑胜的状元目标。对掐过来的于文帆悉心地照顾,定时督促她吃药等,使得老师大量的时间、心血耗在尖子生身上。而对非尖子生的关心势必会减 少,对他们的学习、心理的忽略势必带来许多问题。教育资源因人为的划分向尖子生倾斜,这种预言性质的划分,对普通班学生的心理无疑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没进入重点班或火箭班的学生在学校自觉低人一等,学习上没有动力,自然就很难考上大学了。更有学生自暴自弃,自毁前程。由于学校向尖子生倾斜。作为未成年的高中学生自然增长了他们的特权心理。正如作者所说:“每到高三,尖子生就前所未有地知道了自己的重要性.领导和老师看他们的眼神,跟他们说话的口气,在处理同学间纠纷时对他们百分百的偏心,学生食堂专门为他们开辟的尖子生通道,都让他们看到了自己身上的珠光宝气.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特权。”甚至尖子生威胁、顶撞、打骂老师.因为他是尖子生,而教师不得不作出牺牲。学生也正是看到了自己对学校和教师的重要性,所以有恃无恐地对待老师!这已经不是正常的师生关系了,而是一种利益关系!教师、学校和尖子等于在进行一种交换,你为我提供知识,我为你挣钱!
这就是现今中学培养的尖子生,这就是祖国的未来吗?稍有违背自己意愿,竟然就这样对待自己的老师。对老师一点尊重都没有,这还是未来的大学生吗?只要教师与尖子生发生矛盾,倒霉的只可能是教师。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轰然倒下。
随之而起的是谁成绩好,谁就有特权。这样的环境培养下的学生,学生的心灵已不再单纯,而是傲慢、冷漠、焦虑、缺少同情心。可以想象,张永亮这样的学生即使能考进大学.他的结局也可能与梁波一样被学校开除。正如莫凡宗所说:“不知道报答师恩,连基本的尊重也没有,这样的尖子生究竟有什么用?我就不相信国家将来靠这样一批人能撑得住!”作者敏锐地观察到了竞争对学生心灵造成的污染。他无疑在告诉我们,在中学教育阶段.学校仅仅培养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对学生的做人方面的引导则是根本缺失的.这样培养的人才岂是教育的目的? 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的学校和老师毫无感恩之心,那么,人际间最后一点温情都消失殆尽了,我们还能指望这些未来的国家接班人吗?作者的揭示不但让我们感到悲哀.更让我们感到恐惧!
四而造成学校、教师、学生如此扭曲的最终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是高考,是现今高考制度。确实,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现今社会的各类人才大都通过高考的选拔而成长起来的。他们为国家作出了或正在作出重要的贡献。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各个中学也有竞争,但是,作为公立中学,学校的经济利益和教师的经济收益则不会因为竞争有很大的影响。但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社会主要的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教育的市场化、产业化也开始推行,为了解决教育经费的不足,教育主管部门允许每个学校可以招收一定数量的择校生,这样一来,各所学校的竞争就空前加剧了。择校费少则上千,多则上万!每所学校能招收更多的择校生就意味着学校有更大的收入。但是,择校生能否来就读该校就看学校的教学质量.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简单标准就是你的上线率!但是.由于大学扩招.上线率已看不出中学教育质量的高低了。现在学生、家长看的就是重点率。就是学校高考能上多少重点大学。当然,如能在高考中夺得省、市状元,自然是学校教学质量最好的体现.再加上媒体对状元的宣传与炒作,诞生状元的中学自然也就风光无限。家长、学生自然愿意到学校来就读,财源也就滚滚而来。所以,学校、老师只好想办法培养尖子生,想办法去“掐尖”。这样,高考因人为赋予起太多虚幻的光环.就变成了钳制正常人性的桎梏。
罗伟章以小说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现实的强烈关注,体现了一个作家应有的真诚与良心。在当下的写作环境里,当许多作家都在瞄准市场,迎合时尚.而他选择了介入社会.对社会问题发言,体现了作家的担当意识。他曾说过:“无论你有多么宏大的文学理想,如果对自己生活的时代视而不见。
这种理想很可能就只是空中楼搁。”正因为自己与现实的血肉联系,使得他深人到生活的底层.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在写作对象中注入自己的感情,作为有过教师经历的他来说,洞悉目前中学教育界的真实现状,而这种现状如果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那么所带来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影响国家、民族的未来,这种畸形的竞争直接造成对教师、学生的心理的戕害,教师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创新是一个民族立足世界的根本。所以。他认为文学必须有所担当,从事文学的人。应该具有使命感。他的创作无疑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5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515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