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杂文精选 >

中国古典小说历史意蕴探赜(2)

发布时间:2014-07-24 11:44

  经唐传奇后,业已成熟并持续发展的古典小说更突出强化了小说文体的特性—— 故事性。一方面,小说家在作品中艺术地记录了现实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努力地对历史故事进行处理加工。不得不承认,宋元明清以来,在小说创作领域以历史故事作为题材的小说作品数量最多,成就相对也较高。

  概括地说,这些以历史故事作为题材的古典小说可以划分为宋元讲史话本和明清历史演义两大类别。两宋城市都会一时繁荣,市井细民日纵其乐,流连于勾栏瓦肆之中,直接催生了诸多杂耍技艺。“说话”作为一种集表演和说唱于一体的独特技艺开始勃兴。在说话技艺的诸多门类中,区别于篇幅短小的“小说”,长篇讲史因“自然使席上生风,不枉教座间星拱”而广受亲睐。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以意度之,则俗文之兴,当由二端,一为娱兴,一为劝善,而尤以劝善为大宗。”l6 俗文学的勃兴可以归因于娱兴、劝善两个方面。在这二者之间,观众读者为了娱悦身心,艺术家为了劝谏惩戒,双方共同促进了说话艺术高潮的到来。

  在剖析了说话艺术兴盛的原因后,我们可以分两个层面来探讨古典小说中的历史思维。小说家为了外在于自身的读者的阅读需求,以史为本,将目光投向了成为历史的昨天,凭着自身的观察和体验去把握史书中的历史事实,将早已风干成追忆的过往转化为鲜活跳动的现实,将质朴的史实的历史转化为艺术的符号的历史,以小说文本的形式将之定格并进而呈现在读者面前;而读者因源自人类自身的历史意识—— 追求历史知识的欲望而迫切要了解自己的、民族的乃至人类的过去。人是历史地存在着的,这就意味着人总是自觉地认识和体味自己的过去。而追求历史的一个主要渠道就是了解和解读经小说文本之后的符号化的历史,即通过阅读小说文本来实现历史的重建。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小说家并非仅仅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而进行小说创作的;古典小说的创作者即使沉沦下僚也多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儒教正统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因而,在体现为被动地为满足读者的需求进行创作的同时,他们也同样会因主体内部的情感冲动而情不自禁地拿起笔。于小说家而言,外部的阅读需求和内部的创作冲动置他们或于历史的“无我之境”(简单地回到过去)或于历史的“有我之境”(把过去变成现在),但始终无法脱离“过去”即历史而存在。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宋元讲史话本和明清历史演义在作家和观众/读者之间重建了历史。

  此外,中国古典小说除了在追溯、“重建”历史的过程中包孕历史思维外,更在某些风云激荡特殊历史阶段直面现实,将现实定格为供后人回顾的“过去”。以《辽东传》、《警世阴阳梦》等为代表的发轫于明代末年的时事小说将小说家的创作时间与小说文本中故事的发生时间之间的间隔几乎缩小到零。小说家基本上是处在“历史”中书写历史。这些小说全面地讲述着刚刚结束甚至正在发生的“历史”,引导读者的倾向,形成了影响广泛的社会舆论。因为时事小说具有新闻实录的性质,相对于讲史话本、历史演义甚至某些正史而言更具有史学价值。

  文学是一种于历史中存在的文化现象,中国古典小说自然也不是超越历史的永恒不变之物。古典小说所包含的第三个层面的历史意蕴是小说文本中故事主体的转变和小说文体样式自身的不断演进。

  纵观古典小说发展的历史,会发现在由早期的小说创作者到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家的手中,中国古典小说逐渐从绝对化的共性观念和创作范式中解放出来。以《金瓶梅》、《红楼梦》为代表的创造性文学成果,标志着小说创作进入了艺术个性自觉的时代。

  作为这种转变的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古典小说文本中故事主体的变迁。中国古典小说的根本——神话与传说,最初关注的就是女娲、后弈、尧等或神奇或圣贤人物。到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小说文本中故事的主体更发展到无数帝王将相、雄风侠骨充斥其中。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小说文本中故事的主体是疏离甚至隔绝于小说作者和读者而存在的。

  文本之外,小说作者和读者因无法接近小说故事主人公,而只能以远观的视角去静默地审视后者,最多将其作为一种理想去膜拜。

  与这种情况形成较为鲜明的对照,随着市井细民作为独立的阶层登上历史舞台,这些在国家、民族的政治、文化生活中日显其重要性的“小”人物开始走进文学世界— — 尤其是作为通俗文学的小说、戏曲。《金瓶梅》首开先河,小说文本中的故事主体正式转为西门庆、潘金莲、武大郎这些就生活在作家和读者身边的普通百姓,经由明清之际异彩纷呈、蔚为大观的才子佳人小说,《儒林外史》、《红楼梦》循此而进攀上古典小说的巅峰。

  小说文本中故事主体的这一变迁恰恰体现了古典小说发展的大体趋势:由人物传奇化的展示阶段发展到人物性格化的展示阶段再发展到以人物内心世界审美化为主要特征的多元化展示阶段。在小说发展历程的背后,小说家由注重再现社会现实转向注重表现心理现实,或者可以说这同时是小说作者和读者个性日趋独立、凸现的发展历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注意到了宏大意义上的“社会”历史,而隐藏在古典小说深层的“人”的历史却被忽略了。



本文编号:5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5156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c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