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动因调查结果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毕业论文,主要是对企业社会责任动因调查结果分析,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笔者对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因进行了调查。调查涉及的企业社会责任内容主要包括慈善公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员工投入等方面的活动。调查要求企业回答参与上述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原因,选择相应的测量题项,可以进行多项选择。其中,企业社会责任原因的测量题项是根据现有相关文献的研究进行设计,主要分为经济动因、制度动因和伦理动因等三大类。
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研究数据,笔耕文化推荐期刊,本研究采取了多种途径进行问卷发放,最后回收282份问卷,剔除了一些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共计32份,得到有效问卷250份。在250份有效样本中,企业性质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占总样本的80%;涉及行业以制造业居多,占总样本的44%;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占总样本的74%。
问卷的主要内容及结果如表1、表2、表3、表4所示。(表1、2、3、4)
结果显示,对于参加慈善公益活动,企业的主要动因来自于经济因素,其次是伦理动因,其中60%的企业认为有利于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32%的企业认为可以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好感,以便争取政府其他资源,而48%的企业认为是企业应该做的。
企业进行环境保护的动因主要来自于伦理动因和制度动因,其中50%的企业认为是企业应该做的,47%的企业认为是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资源利用方面,企业的经济动因、制度动因和伦理动因基本均等,分别为46.9%、40%和50%。
在员工责任方面,企业的主要动因来自于经济动因和伦理动因,其中75%的企业认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38%的企业认为为了避免员工被竞争对手挖走,30%企业认为是企业应该做的。
结论及启示:由上可知,本文得到如下结论:
(一)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确实受到多种力量的同时驱动,既有经济的因素、制度的因素,也有伦理的因素,并不是简单的单一力量所使。
(二)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其背后驱动因素存在差异。例如,企业的慈善公益行为,调查显示经济因素是最重要的驱动力量,其次是伦理因素;而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伦理因素和制度因素同样重要;企业在员工方面的社会责任行为更多的是经济因素的驱动,还有伦理因素。
因此,对于如何推进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笔者认为应从经济、制度和伦理等三个层面进行综合建设,而且应根据中国的国情与现实情况,应该在这三个层面上有所倚重或加强,同时对于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应区别对待。具体来说:
1、国内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之前更多的强调制度因素,而忽视经济因素和伦理因素。而在制度因素方面,往往认为是法律和法规的不完善。其实,制度因素最大的问题在于法律法规的违规成本较低,没有形成刚性约束力,而且执法不力(黎友焕,2010),这使得国内的制度因素对企业行为的约束力大大下降。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症结可能与我国根深蒂固的文化习性息息相关,要在短时间内有显着改变不容乐观。
2、在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因素建设的同时,笔者认为还应该大力发挥经济和伦理的力量来推动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研究也充分表明了企业的一些社会责任行为来源于内在驱动的力量,例如企业的慈善公益行为、企业在员工方面的社会责任行为。同时,Muller & Kolk(2010)也认为,对企业社会行为的内在驱动研究更适用于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内在驱动的行为在低企业社会绩效的环境中尤其突出,因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外在压力比成熟的市场环境要低很多。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5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5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