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数据库教学方式的转变之路

发布时间:2014-07-24 12:22
  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学的重要分支,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几十年来,数据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随着数据库系统的推广使用,计算机应用已经深入到工农业生产、商业、金融、医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几乎所有应用系统都涉及到数据库。而visual foxpro是目前计算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之一,它具备简单易学,功能强大等优点“。因此,全国大多数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都将其列人计算机专业或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visual foxpro》课程在我校的各个非计算机专业中均有开设,
  普及面较广,也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
  《visual foxpro》课程实际应用性较强,教学中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教学之间协调问题。有些问题老师觉得巳经讲得很透了,但学生接受的实际效果却不理想。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原先课程开设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达到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课程专业性较强、理论枯燥,学生对课程的实用性存在疑惑,毫无学习兴趣。课程结束后,学生不具备应用其开发简单数据库的能力和意识,同时,二级考试通过率也不高, 没有实现开课的目标。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学方法人手,教学中应尽量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觉到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教师如何通过科学安排,使枯燥的理论课活起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1转变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课程开设目标的观念转变。如果仅仅将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课程开设的目标,无疑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visual foxpro》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在各个专业领域都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将学生能够利用该软件开发其专业领域内的小型数据库系统纳人课程开设目标,可以极大地提高本课程的实用性,从而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转变。由于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较多,导致课堂教学学时偏重,而实践课时偏少。《visual foxpro》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教学如果不辅助相应的实验教学,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学生也只能通过灌输来掌握所学内容,效果较差。以总学时72学时计算,实验学时应能达到36学时才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
  1.3实验课教学目的的观念转变。教师通常用实验教学来印证理论教学作为教学目的,学生较为被动,毫无创新性可言。建议实验课以分组开发功能性小型数据库系统作为教学目的。
  2教学策略,加强实例教学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由于没有一定的基础,笔耕论文新浪博客,在学习过程中,困I 难较大。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将影响到课程的学习效果。《visual foxpro》的理论多而枯燥,即使辅助多媒体教学,也很难使学生印象深刻。
  实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总学时难以支撑课程实际需要的特殊情况下,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点的学习抛向课外,教师列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学生进行课外自学。课堂教学以实际案例出发,从问题的提出和分析,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直到问题的解决,穿插少量知识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学生为主体。这样也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适量的考核,要掌握学生课外学习的情况。对于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要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3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研究型的学习
  在实例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一个任务,那就是从实例中发现问题或得到启示,并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加以解决。教师应对学生选定题目进行批阅,在可行性、工作量大小及题目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把关和评估,及时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同时,在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很重要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位置不断弱化,教学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教师,依赖于课本和练习。研究型学习《visual foxpro》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型学习,是由学生自主选择能力所及的内容或问题,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得到最终结论,并以此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通过学习体验成功的愉悦能进一步促进他们更积极主动地融人到课程教学中。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开展和实施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的个人能力也提出了严格的挑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可能得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关键还在于,我们想通过《visual foxpro》课程的教学改革,尽可能地来锻炼学生的能力,改变过去那种以知识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本文编号:5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5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f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