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高耗能企业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协调发展评价实证研究——基于宝钢2005—201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8-11-06 19:49
【摘要】:在新形势下,高耗能企业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实现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的协调发展。为对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协调度作出客观评价,建立高耗能企业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宝钢2005—201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实证分析宝钢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协调度发展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宝钢的科技创新系统和节能减排系统的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呈现出由不协调到协调、后期互相促进的局面。
[Abstract]:Under the new situation, high energy consuming enterprises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order to make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an evaluation model an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re established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system in high-energy consuming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 of Baosteel from 2005 to 2014,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Baoste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system of Baosteel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showing a situation of mutual promotion from disharmony to coordination and mutual promotion in the later period.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节能减排进程中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协同效应及协调优化研究”(项目编号:71463031,项目负责人:郑季良)成果之一
【分类号】:F426.31;F2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子鹏;王今朝;;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15年07期

2 何兰艳;;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研究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08期

3 赵湘莲;刘玎琳;;企业R&D能力与绩效协调发展比较研究[J];软科学;2013年09期

4 曾萍;邓腾智;吴小节;;节能减排与技术创新:来自广东珠三角地区企业的经验证据[J];经济体制改革;2013年01期

5 郑季良;周菲;董洁;;制造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协同创新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22期

6 王丽民;宋炳宏;么海亮;;技术创新对河北省节能减排作用的实证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马可;田亦尧;;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共生性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6期

8 刘梦华;;从密炼装备的科技创新看橡塑机械节能减排的潜力[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0年12期

9 陈莉;;节能减排政策与合肥科技创新环境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6期

10 宋小波;张金贵;;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 科学发展打造绿色企业——郑州龙祥铝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结硕果[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季良;周旋;;高耗能企业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协调发展评价实证研究——基于宝钢2005—201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J];科技与经济;2016年03期

2 毛良虎;姜莹;;江苏光伏产业创新与企业绩效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3 夏立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主要影响因素的探究-基于模糊聚类分析和灰色模型[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年04期

4 范荣华;;产业链上企业协同减排收益分配机制研究[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6年02期

5 傅智宏;杨先明;;医疗结构投入与服务产出协调发展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5年05期

6 费良杰;李浩;;跨国公司在中国西部地区技术扩散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西部5省的面板数据[J];中国包装工业;2015年19期

7 宋辉;倪自银;;显性化与隐性化商业技术创新的组织基础比较研究——以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18期

8 苑清敏;申婷婷;冯冬;;我国沿海地区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09期

9 王明丽;;正确应用金融手段视域下的科技情报分析[J];市场研究;2014年10期

10 蔡宁;丛雅静;李卓;;技术创新与工业节能减排效率——基于SBM-DDF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的区域差异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瑞光;;保德煤矿节能减排浅析[J];陕西煤炭;2013年01期

2 高瑞;;小型煤矿节能减排的发展思路[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年11期

3 李丹;李勇;王晓明;;节能服务公司在宝钢的应用[J];冶金能源;2011年06期

4 贺贵才;于永达;;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理论分析[J];科研管理;2011年11期

5 张金英;;低碳经济与产业技术创新框架的构建[J];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10期

6 尹晓亮;张杰军;;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日本应对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09期

7 葛红岩;;制造业企业文化驱动技术创新的路径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的实证[J];财经研究;2010年07期

8 王锋正;;低碳经济视角下内蒙古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路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年03期

9 朱永跃;马志强;陈永清;;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09期

10 陈诗一;;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2009—2049[J];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沙;;节能减排话严肃[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年07期

2 陈谦;;节能减排 科学发展[J];环境经济;2007年04期

3 姜妮;;“两会”代表委员 “把脉”节能减排[J];环境经济;2007年04期

4 ;“节能减排 责任与竞争力论坛”在京召开[J];节能与环保;2007年04期

5 任明;;节能减排话“严肃”[J];广西电业;2007年03期

6 王择;;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J];节能;2007年05期

7 ;十项措施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7年05期

8 温家宝;;高度重视 狠抓落实 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J];冶金动力;2007年03期

9 ;八项措施推动节能减排工作[J];资源节约与环保;2007年02期

10 本刊编辑部;;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 加快配套技术的研发和推广[J];安徽科技;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祥左;;对当前节能减排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方案出台[A];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扩大工作会议暨节能减排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金世良;付登科;童颖;;农村节能减排势在必行[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4 王金芳;;关于落实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5 许祥左;;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6 许祥左;;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考[A];控制“三废”污染 搞好矿区生态安全论文集[C];2008年

7 ;发改委:2012年节能减排目标有望完成[A];《电站信息》2012年第7期[C];2012年

8 寇刘秀;;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9 赵浩敏;;“硬约束”为节能减排护航[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10 王昕杰;;完善节能减排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汲传排;深挖潜力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再上新台阶[N];北京日报;2007年

2 刘瑞杰;节能减排不可“孤军奋战”[N];中国财经报;2007年

3 记者 王庆华;狠抓落实 确保完成全市节能减排目标任务[N];赤峰日报;2007年

4 徐琦;节能减排决心目标和责任不变[N];中国环境报;2007年

5 查玮;大型国企应做节能减排表率[N];中国环境报;2007年

6 于平;吉林青年企业家投身节能减排[N];中国环境报;2007年

7 本报评论员;转变发展思路 推进节能减排[N];长江日报;2007年

8 记者 张朝登;节能减排是刚性指标铁的纪律[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9 易家言;将节能减排培育成利润增长点[N];中国冶金报;2007年

10 柳祖林;节能减排,,不能只是上边热[N];中国冶金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修静;节能减排视角下的中国工业增长动力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安伟;河南省节能减排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陆婕;青岛市节能减排内涵、评价和战略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4 刘洪斌;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军;燃煤发输电侧节能减排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6 张蓓佳;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动力机制及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7 赵书新;节能减排政府补贴激励政策设计的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方国昌;一类新型节能减排系统的分析和应用[D];江苏大学;2013年

9 周力;开放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协调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李莉;电力产业节能减排机制设计模型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文飞;“十一五”期间浙江省节能减排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月;面向节能减排的车辆检测站网点布局优化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林双;成都市节能减排政策体系的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佳;采暖城市节能减排技术与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付振茹;“中央—地方”政府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行为的委托代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韩旭;淄博市临淄区工业节能减排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廖永涛;基于疏浚机具改良的疏浚船舶节能减排探索[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8 刘畅;吉林省工业节能减排经济政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9 赖晓雯;基于节能减排的高污染产业转型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马信缘;油气资源型城市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与发展对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15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2315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6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