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基于韧性城市理论的黑龙江省能源型城市工业空间的优化与重构研究 ——以大庆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11 12:28
  在当今能源紧缺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能源型城市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能源型城市的工业发展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载体,能源型城市的工业空间也在不断地演变。在国家“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提出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要求下,能源型城市的工业空间应该逐渐调节自身的发展模式,从之前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向集约、智慧、绿色、低碳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城市经济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空间。文章阐述了韧性城市理论的内涵和特征,归纳了国内外关于韧性城市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韧性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为文章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文献的整理,论述了黑龙江省能源型城市工业的发展和工业空间的演变历程,指出黑龙江省能源型城市工业空间的发展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将韧性城市理论与黑龙江省能源型城市的工业空间相契合,提出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从经济、社会、生态和能源四个方面构建了黑龙江省能源型城市工业空间的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在研究黑龙江省能源型城市工业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大庆市作为研究的典型案例,分析其工业空间的发展历程与影响机制,在韧性城市理论的基础...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韧性城市理论的黑龙江省能源型城市工业空间的优化与重构研究 ——以大庆市为例


研究框架

韧性,评估指标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3.2 国内韧性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国外构建的韧性城市评估体系对于我国开展韧性城市的测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推进了我国韧性城市评价体系的构建。2012 年,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召开主题为“弹性城市”的论坛,研讨会认为拥有弹性的城市应具备完善的综合交通系统体系、平衡的土地利用机制、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方式、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适宜居住的城市生活环境和丰富多样的城市文化[65]。王祥荣等人建立了“目标—主题—要素—指标”4层次结构的城市气候变化韧性评估框架,将城市经济应对能力、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计发展及环境保障作为主体层变量,也可看作 4 种维度[66]。周利敏等人认为韧性城市评估指标应全面准确,不同城市间也能进行比较,因而建立了包含 5 个基本维度的韧性城市评估指标:物理韧性、社区韧性、经济韧性、自然韧性和组织韧性[67],如图 2.1 所示。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国内学者采用的方法。

分布图,主要城市,分布图,近代工业


业的萌芽(1860-1912 年)入侵及中东铁路的兴建,东北地区的进了东北地区近代工业结构的形成,黑龙江地区也开始出现了以煤炭、铁开发型产业在城市空间内有着一定的构的形成(1914-1948 年)开始发展。随着农垦和煤矿的开采,量修建使采矿区的开发与铁路密切结 3.1 所示。1942 年,黑龙江地区出现富锦、东安(今黑龙江省鸡西市下辖,黑龙江地区的许多城镇都是在矿产分布特点,这些城市的工业空间一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精明增长的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J]. 徐卓顺,张家瑞.  经济纵横. 2018(05)
[2]韧性城市的概念演化及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 陈安,师钰.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8(01)
[3]迈向韧性城市的灾害治理——基于多案例研究[J]. 周利敏,原伟麒.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7(05)
[4]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J]. 吕萍,陈欢欢.  区域经济评论. 2017(03)
[5]国外公共管理视角下韧性城市研究进展与实践探析[J]. 陈玉梅,李康晨.  中国行政管理. 2017(01)
[6]转型期西安城市工业空间演进规律解析(1978—2002)[J]. 刘淑虎,任云英.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7]韧性城市:风险治理及指标建构——兼论国际案例[J]. 周利敏.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6(02)
[8]气候变化与韧性城市发展对策研究[J]. 王祥荣,谢玉静,徐艺扬,鲁逸,李昆.  上海城市规划. 2016(01)
[9]前沿城市规划理念及21世纪对规划师的新要求[J]. 孙莉,张玉坤.  国际城市规划. 2016 (01)
[10]资源枯竭地区如何在转型发展中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以法国洛林地区为借鉴[J]. 胡莺,张天维.  农业经济. 2015(11)

博士论文
[1]基于演化弹性理论的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D]. 谭俊涛.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7
[2]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效应及协调发展研究[D]. 黄悦.东北师范大学 2016
[3]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城市群组空间重构及其城镇化效应研究[D]. 王雪微.东北师范大学 2016
[4]弹性城市的规划理念与方法研究[D]. 刘丹.浙江大学 2015
[5]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替与空间形态演化的过程、机理及耦合关系研究[D]. 杨显明.安徽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1990年代以来武汉市工业空间演化过程、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D]. 杨晨.华中科技大学 2016
[2]长春市工业空间形态与形成机制研究[D]. 申庆喜.东北师范大学 2013
[3]城市特色文化视域下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 王芳.沈阳师范大学 2013
[4]能源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 汪雪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10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2910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c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