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中国式装备制造业空心化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14:19

  本文关键词:中国式装备制造业空心化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装备制造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重任,但近年中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多年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很多产业的高端环节都被外资品牌牢牢掌控,整体中国装备制造业始终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对发达国家依赖性较大,且自身的研发实力较弱,产业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导致了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特有的空心化现象。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和国际分工的理论与思想,建立斯坦克伯格博弈模型分析其空心化的形成机理,利用国际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并测算了中国式装备制造业空心化的现状及程度,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中国式装备制造业空心化影响因素。实证及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强势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在国际分工中存在着利润差距,并且随着跨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二者之间的利润差距会逐步增大,空心化程度愈加明显;(2)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处于世界前列,但其单位份额价值持续下降,产业利润逐渐减少,空心化程度在加深;(3)市场需求发展水平、外商投资水平、行业劳动生产率和国外项目输入加剧了中国式装备制造业空心化;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速度、新旧技术创新程度、装备制造业行业发展水平和科技人力资源素质,则可以对中国式装备制造业空心化起到抑制作用。本文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转型的相关对策建议,为更好地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 空心化 全球价值链 形成机理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2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2-18
  • 1.2.1 国际分工中的装备制造业12-14
  • 1.2.2 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14-16
  • 1.2.3 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产业空心化16-17
  • 1.2.4 现有研究中的不足17-18
  •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8-21
  • 1.3.1 研究内容18-19
  • 1.3.2 研究思路19-20
  • 1.3.3 研究方法20-21
  • 1.4 创新点21-22
  • 第二章 产业空心化概述及相关理论22-28
  • 2.1 产业空心化概述22-23
  • 2.1.1 国外产业空心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22
  • 2.1.2 中国式装备制造业空心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22-23
  • 2.2 国际分工理论23-25
  • 2.2.1 产业间分工理论23-24
  • 2.2.2 产业内分工理论24-25
  • 2.2.3 产品内分工理论25
  • 2.3 全球价值链理论25-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中国式装备制造业空心化的形成机理28-37
  • 3.1 形成机理的定性分析28-29
  • 3.2 形成机理的博弈分析29-34
  • 3.2.1 博弈模型建立及假设29-30
  • 3.2.2 博弈方市场份额及利润分析30-34
  • 3.3 博弈方应对策略及后果34-36
  • 3.4 本章小结36-37
  • 第四章 中国式装备制造业空心化程度测算37-47
  • 4.1 测算方法和数据来源37-40
  • 4.1.1 产业国际价值37-39
  • 4.1.2 产业国际份额39-40
  • 4.1.3 产业单位份额价值40
  • 4.2 指标测算40-45
  • 4.2.1 产业国际价值测算40-43
  • 4.2.2 产业国际份额测算43-44
  • 4.2.3 单位份额产业附加值测算44-45
  • 4.3 中国式装备制造业空心化现状判定45-46
  • 4.4 本章小结46-47
  • 第五章 中国式装备制造业空心化的影响因素47-55
  • 5.1 装备制造业空心化影响因素选取47-48
  • 5.2 空心化影响因素模型48-53
  • 5.2.1 模型构建48
  • 5.2.2 数据来源及说明48-50
  • 5.2.3 检验和结果50-53
  • 5.3 中国式装备制造业空心化的正负相关因素53-54
  • 5.3.1 加剧中国式装备制造业空心化的因素53
  • 5.3.2 抑制中国式装备制造业空心化的因素53-54
  • 5.4 本章小结54-55
  • 第六章 对策建议55-58
  • 6.1 选择性引入外资与项目55-56
  • 6.2 大力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能力56
  • 6.3 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56-57
  • 6.4 提高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市场需求57-58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58-60
  • 7.1 总结58-59
  • 7.2 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3
  • 致谢63-64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明英;王永章;;浅析新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启明;百亿元托起“制造业信息化工程”[J];电子商务世界;2002年09期

3 周喜安;大力培育和振兴我国制造业[J];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4 于平;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3年09期

5 俞国生;做好上海制造业的战略升级调研工作[J];上海工业;2003年04期

6 王战 ,王成焘 ,郭重庆 ,姚振强;专家学者谈上海制造业战略升级[J];上海工业;2003年05期

7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J];机电工程;2003年02期

8 舒萍;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业产业再造的路径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9 魏强,魏星,李全兴;北京制造业科技综合能力评价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许晓雄;广东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分析和对策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汉川;郭巍;;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界定研究与评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刘海燕;;振兴现代制造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4 阎质杰;徐敏捷;陈岩;;要围绕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王晓芳;;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奥运景气后经济新的增长点[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6 王守信;韩丹;;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胡昱;;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机理分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8 刘倩;杜庆治;杨秋萍;;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荣宏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10 刁绍长;张春英;房延辉;李方喜;李怀东;陈第尊;李国诗;刘士凯;张军;薛巍;;关于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对策研究[A];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报告: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成果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仲良 赵弘;北京制造业要占据产业链高端[N];北京日报;2004年

2 主持人:本报记者 沈耘;亡羊补牢犹未晚 振兴装备制造业正逢时[N];中国工业报;2005年

3 李寿生(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新世纪我国制造业之路将如何铺设[N];中国企业报;2001年

4 主持人:冷德熙;关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问题与对策[N];科技日报;2003年

5 丛笙 董筱宇;甘肃广州提出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N];中国工业报;2006年

6 刘恩良;做好人才建设工作 振兴装备制造业[N];甘肃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初霞;整合资源合理规划装备制造业布局[N];哈尔滨日报;2006年

8 郭重庆(作者系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生产性服务业:中国制造业能级提升的契机[N];机电商报;2006年

9 市委政研室课题组;着力培育特色装备制造业[N];酒泉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唐成选;我省绘就“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蓝图[N];辽宁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经济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戚宇;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D];东北大学;2013年

3 杨屏;文化创意对制造业影响的机理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4 张丽娜;中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撤离的就业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侃;基于金融发展的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李慧燕;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提升路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7 刘相锋;环境与资源双重约束下的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8 李森;辽宁省制造业循环经济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9 崔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10 牛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和林;延边州和韩国部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带动作用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王武凤;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美、日、德装备制造业产业关联比较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3 陈阳;基于双重特征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顾加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度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王雪青;基于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总部分布的竞争力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6 李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绩效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刘明朝;山东省制造业结构演进及效益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8 赵媛;青岛市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9 郭腾飞;浙江省制造业服务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10 马长沙;广东制造业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式装备制造业空心化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293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8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