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能源强度与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实证

发布时间:2017-06-15 14:05

  本文关键词:能源强度与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实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制造业的能源消耗和产业结构优化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之一。该文利用Geweke因果检验方法,并采用1993—2013年20年间的数据,对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和分析。首先,对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将产业结构优化划分成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中高级化都呈现良好的趋势,但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却呈现出"倒U"变化趋势,这与国家的宏观政策具有一定相关性。其次,计算制造业的能源强度,并利用LMD方法对能源强度进行分解,分解为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两个方面,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能源强度变化受到技术效应影响波及时间较长,结构效应变化造成短期影响较大。最后,利用Gewke因果检验的方法对能源强度和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长期因果关系、即时因果关系及整体因果关系进行统计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与能源消耗之间形成两条不同反馈循环,一条为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结构效应及技术效应之间的短期反馈循环,另一条为产业结构优化内部和技术效应之间的长期反馈循环,这两条循环相互促进和影响,最终形成闭合横"8"字均衡循环。据此,研究给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一是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实现能源的"开源节流"的有效手段;二是制定差异化的能源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是实现"减少能源压力、保证经济发展"双赢局面的重要保障和前提。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能源强度 产业结构优化 Geweke因果分解
【基金】: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批准号:14JZD0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批准号:08&ZD040)
【分类号】:F424.1
【正文快照】: 三次科技革命使得能源已经成为各国的经济命脉,两次石油危机已经给各国敲响了警钟。为此,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到能源消耗的研究工作中来。作为高速成长的中国,能源问题将是今后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中国的能源消耗绝大部分来自于工业消耗,而自2000年以来,工业能源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勋;曹梓珞;;能源强度演变的倒U型规律与我国节能降耗内在动力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06期

2 韩智勇,魏一鸣,范英;中国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变化特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年01期

3 何建坤;张希良;;我国“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下降趋势分析——如何实现能源强度下降20%的目标[J];中国软科学;2006年04期

4 胡萌;;再论我国能源强度降低问题[J];统计研究;2006年03期

5 吴滨;李为人;;中国能源强度变化因素争论与剖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2期

6 王群伟;周德群;张柳婷;;影响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因素探析[J];统计与决策;2008年08期

7 唐建荣;王力;;江苏省“十五”期间能源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J];江苏商论;2008年05期

8 叶悦良;韩有定;;北京产业发展对能源强度的影响[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滕玉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基于31个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9年02期

10 滕玉华;;中国工业行业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庞丽;王铮;;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宏伟;;积极探索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确保完成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下降目标[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林伯强;能源强度与碳强度关系辨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2 记者 李禾;更高的能源强度下降目标将使节能环保双赢[N];科技日报;2011年

3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 杨富强;我国能源强度并未进行二次爬坡[N];中国石化报;2011年

4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蔡华杰;降低能源强度+控制消费总量=节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海霞;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上)[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6 林伯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十二五”能源强度、碳强度指标并不低[N];南方周末;2011年

7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林伯强;“十二五”规划的碳强度约束指标分配[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8 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教授 何建坤;中国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目标?[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海霞;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下)[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10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能源与气候项目高级研究员 威廉·钱德瑞 编译 林永锋;正确看待中国今后十年的承诺[N];中国能源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炎治;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机理及情景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2 国涓;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成因及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邵兴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下的能源强度及能源回弹效应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4 侯建朝;中国能源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模型及实证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5 黄芳;中国能源消费碳强度影响因素及减排路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雪娇;我国各省能源强度差异因素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2 薛冬宜;经济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环境质量的影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全球214个国家应用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李洋;环境规制下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互动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施金兵;安徽省能源强度统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5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阳;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7 彭青;湖北省能源强度变化因素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8 张泊远;青海省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瑜鑫;中国省域能源强度趋同的空间计量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5年

10 李江;中国能源强度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能源强度与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实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2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452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d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