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道德态度与道德行为关系分析
本文选题:道德心理 切入点:道德态度 出处:《道德与文明》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道德态度与道德行为的关系是道德实践中的重要关系。二者在实践中是可逆的双向影响关系,在不同条件下影响方向不同。道德态度影响道德行为是由内而外的一般过程,在实践中面临的是"何以实现"的问题;道德行为影响道德态度是由外而内的特殊过程,依赖于一系列的条件以及个体艰难的自我说服和改变,在实践中面临的是"何以可能"的问题。这两种影响路径性质不同,影响力也不对等,但同为提升个体道德品质的重要路径,在道德建设的实践中要善于根据不同情境和目的创造必要条件,做出恰当的路径选择。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attitude and moral behavior is an important relationship in moral practice. In practice, the problem is "how to achieve"; moral behavior affects moral attitude is a special process from outside to inside, depending on a series of conditions and individual difficult self-persuasion and change. In practice, the problem is "how is it possible"? these two kinds of influence paths are different in nature and not equal in influence, but they are also important ways to improve the moral quality of individuals. In the practice of moral construction, we should be good at creating necessary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ituations and purposes, and make appropriate path choices.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2&ZD093) 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14KS15) 南昌工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2014SY01)
【分类号】:B82-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秀波;略论对道德行为进行定性评价的根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2 张博伟;;基于不同视角的道德行为研究综述[J];教书育人;2009年03期
3 戴茂堂;试论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之背谬[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周荣华;交换:道德行为的主体结构关系[J];学海;2001年01期
5 曾小五,曾建平;道德的目的与道德行为的目的辨析[J];求实;2004年08期
6 刘浩;;试析道德冷漠与道德行为重构[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刘婷;;大学生非道德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龚涛;张文渊;;关于道德唤起与道德行为关系的实验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8期
9 聂佃忠;王芳霞;;道德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1期
10 ;声明[J];粤海风;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靖东俊;曹贵康;;金钱奖励刺激下大学生说谎行为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课题组;;认识自己 革新自己 成就自己——关于高中学生不良道德行为矫治的实践与思考[A];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暨教育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崔伟兰;;重视实践体验促进道德行为发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万志全;李萌;张海燕;;大学生人格化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探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欣悦;;金钱心理学[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杨小华;;浅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7 王俊;;伦理的“天理”预设与道德行为何以可能的问题[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琳;;众手浇开德育花[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班建武;学生道德行为缘何知行脱节[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周龙;英雄理应得到由衷的敬意[N];光明日报;2009年
3 李力言;破解扶老难题拒绝袖手旁观[N];江西日报;2011年
4 赫山区农科所 曹永生;论人道德行为与道德培养[N];益阳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王沈海;“创卫”与“守卫”[N];陕西日报;2008年
6 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 金虎;我们时代全面发展的新人[N];辽宁日报;2010年
7 YMG记者 李珑;烟台掀起学习“40则”热潮[N];烟台日报;2010年
8 苗勇;法律是被动的精神[N];法制日报;2010年
9 周正;我们需要怎样的“见义勇为法”[N];光明日报;2011年
10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中学 张海辉;中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之管见[N];学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萍;高中生道德行为调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晓冬;中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的发展及其与道德行为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永航;记者道德行为的选择与评价[D];广西大学;2004年
4 黄燕芝;家校合作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健康发展[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刘倩;中学生道德行为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廖小芳;论道德行为的失范及其引导[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魏 静;高中生道德类型与道德行为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许丽莎;道德同一性和敏感性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天昕;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道德行为自我管理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锋;中学生道德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87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87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