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伦理学:检验与僭越普遍与相对主义伦理的新进路
本文选题:道德判断 切入点:神经伦理学 出处:《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神经科学研究方法的突破,伦理学研究范式诉求的高涨,神经伦理学作为伦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交叉学科正在迅速兴起和逐渐成熟。它超越了传统伦理学的抽象人性论基础,突破了思辨例举论证思路,借助认知神经科学的先进技术,从脑神经生理方面寻找证据,成功解决了传统伦理学中的诸多争论,巧妙化解了传统伦理学中的诸多难题和争论。未来的神经伦理学一方面需加强神经科学家与伦理工作者之间的有效合作;另一方面要积极强化学科内"科学家-实践者"的素养训练。
[Abstract]:With the breakthrough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ethical research paradigm demand is rising, As an important interdiscipline between ethics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neuroethics is rising rapidly and maturing gradually. It transcends the abstract theory of human nature of traditional ethics, and breaks through the thinking of speculative examples. With the help of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d looking for evidence from the aspect of brain neurophysiology, many arguments in traditional ethic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solved. On the one hand, the future neuroethics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cooperation between neuroscientists and ethical workers;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actively strengthen the accomplishment training of scientists-practitioner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分类号】:B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亓奎言;;神经伦理学视角下的情感与道德判断[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2 张立立;;神经伦理学视角下的道德判断[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年03期
3 亓奎言;;神经伦理学研究的进展[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年05期
4 孟凡平;社会弱势群体的伦理学辩护[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万贤忠;试论儒家道义论的价值观意义[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6 蔡霞;;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功利与道义的统一[J];学理论;2010年04期
7 赖井洋;;儒家道义论的价值论意义[J];韶关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8 姜涌;“义利之辨”与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导向[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9 陈伦华;论道德本质的功利和非功利二重性[J];前沿;2005年10期
10 王旭凤;;道德运气与道德责任[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贻庭;;中国传统功利主义述评[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2 颜青山;;实践理性中的科学[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刘仁贵;;为他性道德和为己性道德——道德的二重性及其人性根基[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4 亓奎言;;神经伦理学及其对传统伦理学的挑战[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 基本旨趣初揭[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詹万生;;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义利之辩与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义利观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7 詹万生;;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义利之辩与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义利观教育[A];中国德育的重大改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十年报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五卷)][C];1998年
8 吴承越;;网络伦理建构与道德自律[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亚丹;张庆林;;道德直觉和道德推理的研究述评[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10 陈晓阳;曹永福;;“医学伦理理论”研究[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北京战略研究学者 程亚文;偏执的布道者[N];中国经营报;2008年
2 康秋洁;洗洗手,,你会更宽容[N];经济参考报;2008年
3 黄勇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库兹城大学;当代西方美德伦理学的两个两难(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肖君华;解析现代生育伦理问题的方法论原则[N];光明日报;2004年
5 徐宗良;生命伦理的三项任务[N];光明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彭国华;网络世界中的伦理[N];人民日报;2002年
7 甘绍平;克隆人引发伦理争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钟一苇;“网络红人”的追捧与价值观念的扭曲[N];光明日报;2005年
9 南京师范大学 陈真;美德伦理学的现状与趋势[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亓奎言;神经伦理学:实证与探新[D];浙江大学;2009年
2 邵爱国;关于说谎的道德认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蒙;赛博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刘星;脑成像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刘庆华;经济伦理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李志强;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7 万增奎;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马如俊;论杜威的自然主义伦理学[D];复旦大学;2006年
9 王刚;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章羽;非理性在个体道德养成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超;论作为道德判断的“善意谎言”[D];西北大学;2012年
2 林芳芳;情感卷入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欧晓莉;距离远近和关系亲疏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熊慧素;道德判断“难易”有别,文理亦有别[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东伟;愤怒、厌恶情绪对道德判断影响的差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邓康乐;消极情绪对道德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钟敏锐;受害者可识别性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传鹏;情绪与认知在不同道德领域道德判断中的作用[D];湖北大学;2012年
9 权方英;道德伪善:道德判断的内—外团体效应[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肖莉;道德同一性对道德判断及道德行为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91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9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