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的历史回眸与当代建构
本文选题:孝文化 切入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出处:《孔子研究》2013年06期
【摘要】:文化是一种历史性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扬弃。传统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伦理的基本精神,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对孝文化进行历史的回眸,挖掘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价值,以当代语境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对其进行重塑,建构当代孝文化,必将会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社会伦理基础。
[Abstract]:Culture is a historical existenc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heritage and abandon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As the basic spiri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s,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culture provides us with historical basis and realistic basis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excavates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reinvents i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ocialist theor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contemporary context, and constructs the contemporary filial piety culture.Will certainly lay a solid social ethics foundation for Chinese Dream's realiz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江苏省2013年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CXZZ13-092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戍国;;孔子以及礼教泛论——对于新文化运动和文革的检讨[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世丽,黄红平;浅析五四时期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特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程旭阳;许远理;;心理学中的物性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李云飞;;先验还原与现象学的世界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任军;;胡塞尔现象学与自然主义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李云飞;;从纯粹自我到习性自我——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的引导动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张允熠,郝良华;陈独秀、李大钊和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心路历程[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9 吴之惃;“洪门”考源[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10 马克锋;梁启超与传统墨学[J];安徽史学;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寒冰;;“一边倒”锁定的主要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2 高强;;炎帝与中华民族[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3 杨薇;;对科技活动的理性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刘海峰;;在教育与历史之间——高等教育史研究四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周海波;;失落的“女神”——《女神》及其新诗的“现代性”问题[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6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7 郭焰坤;;中华元典修辞学思想文质观探微[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8 谭双泉;曾静;;略论李大钊早期道德观[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9 梅良勇;魏瑞香;;瞿秋白的民族思想及其当代价值[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10 龚友德;;孝与当代中国家庭道德建设[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红连;荀子礼法思想渊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龚洁;刘师培魏晋玄学研究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王昕;《道德情操论》的行为合宜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洁君;;对孝文化作用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5年11期
2 徐春燕;;从韩剧看儒家的孝文化[J];寻根;2006年04期
3 ;精心打造“中华孝文化研究”特色栏目[J];孝感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精心打造“中华孝文化研究”特色栏目[J];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张曦明;“父母官”:孝文化的特产[J];陕西教育;1999年04期
6 郑智辉;传统孝文化及其现代价值[J];前沿;2003年02期
7 邬沧萍;孙鹃娟;;孝文化的新时代涵义[J];群言;2004年02期
8 潘剑锋;论中国传统孝文化及其历史作用[J];船山学刊;2005年03期
9 ;孝文化与和谐社会研讨会在我校举行[J];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李银安;;创新弘扬孝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平;王延东;;浅谈孝文化和家庭美德建设[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蒋晓华;;弘扬孝文化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宏勋;;建设社会主义新孝文化的建议[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高平;王延东;;浅谈孝文化与家庭美德建设[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C];2004年
5 李守义;;以德治国与弘扬“孝文化”[A];湖北省以德治国与群众文化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1年
6 孟昭彦;;孝文化与和谐社会[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郑英烈;;小康社会孝文化初探[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国明;;孝文化对中国当代社会的作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唐朝材;李志贞;;落实老年法弘扬孝文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兴海;;中华孝文化的政治意义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董晓芳 吴坚;孝感学院探索特色办学[N];湖北日报;2008年
2 孙学君;孝文化与和谐新农村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当今社会问题的孝文化思考[N];晋中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 吴建;孝感学院推出四部孝主文化新著[N];孝感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田寿永 程如进 黄文军;探索孝文化研究和开发创新之路[N];孝感日报;2006年
6 赵万玉;大力弘扬孝文化[N];承德日报;2007年
7 记者 肖国忠 通讯员 荣文库;建议设立“中华慈孝日”[N];光明日报;2009年
8 龚明俊;民间渴望孝文化[N];石家庄日报;2006年
9 记者 刘曜;弘扬孝敬文化 推进道德建设[N];温州日报;2008年
10 科研局 董之鹰;孝文化与代际网络关系结构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嘉珍;让孝文化回归养老本位[D];河南大学;2011年
2 胡德新;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弘扬孝文化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郭秀娟;孝文化在当代农村社会的传承[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4 伍婷婷;传统孝文化的推行与制度支持[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5 李滢;中国传统孝文化及其当代反思[D];郑州大学;2010年
6 马志勇;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当代审视[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7 马祯t,
本文编号:1717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17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