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农业伦理学:一个有待作为的学术领域

发布时间:2018-04-22 21:32

  本文选题:农业 + 伦理学 ; 参考:《伦理学研究》2014年05期


【摘要】:农业伦理学作为一个学术领域,在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伦理维度本是农业内涵的有机组成,发展农业伦理学是对农业本有之义的回归和应然状态的探索。现代农业中普遍存在的生态失衡、食品安全性差、农民生活质量低等问题殷切地期待着农业伦理学的有所作为。农业的生态学改造和来自环境伦理学的规约,都无法替代农业伦理学对农业的奠基、指导与规范作用。农业伦理学的系统建设势在必行。为改变现行农业伦理学研究中理论系统性不足、对"人本身"关注不够的现状,我们诉诸哲学存在论,从中推演建构出一种特色的农业伦理学理论,不妨称之为"存在论农业伦理学"。海德格尔基于存在论对农业衍发的思察与道说为其注入了核心理念:人在农作中宜对自然"守候与照料"。
[Abstract]:As an academic field, agricultural ethics has not been paid enough attention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ethical dimension is an organic composi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thics is the return of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agriculture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ought state. The problems of ecological imbalance, poor food safety and low quality of life of farmers in modern agriculture are eagerly looking forward to the achievement of agricultural ethics. Neither the ec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 nor the regulations from environmental ethics can replace the foundation, guidance and standardization of agricultural ethics. The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ethics is imperative. In order to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the theory of agricultural ethics is not systematic enough and pay less attention to "man", we have resorted to philosophical existentialism to deduce and construct a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ethics theory. It can be called "existential agricultural ethics". Heidegger infused the core idea of "waiting and caring" for nature in agricultural farm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xistentialism.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草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工程院;英国《干旱与环境》(Arid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lzujbky-2014-83)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科研业务费(04410211)
【分类号】:B82-0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任继周,侯扶江;草业科学框架纲要[J];草业学报;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秋红;周尧治;;草地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2 李亚;谭中杨;;论科学发展观蕴涵的环境伦理学思想[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3 张瑞;;诗意的天堂——浅析电影《上帝也疯狂Ⅱ》中的生态视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4 武磊磊;;普列姆昌德自然生态思想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5 刘苏周;;迷失的“科学怪人”——生态视阈中的《弗兰肯斯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6 聂鑫琳;;《乳房》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胡博;李书杨;;科技发展与人在生态危机中的解放[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陈也奔;从内在价值理论看环境伦理的定位[J];北方环境;2005年02期

9 陈也奔;从环境伦理学的目的性理论看人与自然的价值区别[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4期

10 张春梅;;内蒙古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的创新选择[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志红;;中国生态批评十五年:危机与转机——比较文学视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蒋风冰;盛晓明;;生态运动的实践智慧——深生态运动的阿伦特方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4 路卫华;;从现代科学的维度看生态文明建设[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钱喜阳;;论实用对内在价值的超越——实用主义的环境伦理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陈泉生;何晓榕;;生态人与法的价值变迁[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毅;;自然界的道德主体身份探析——实现人类中心主义向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小梅;沙晋明;;环境伦理观对生态环境评价的影响机制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9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晓黎;;解决遗产地旅游发展与保护矛盾策略之逆向思维——从容量控制到环境伦理思考[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5 郭萌;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房尚文;“生态消费”的马克思主义解[D];复旦大学;2011年

7 褚义景;面向R-I-P节能减排的科技支撑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温融;应对气候变化政府间合作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王琦;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法理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陈茵茵;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3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翠;建立生态补偿的依据及其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威;生态文明视阈下江西省城镇化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凌峻;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海明威小说创作[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焓;生态美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孙潇柳;科技发展与文化进步互动机制的案例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秀科;论我国的动物福利立法[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宗学;滇越铁路与近代云南社会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胡自治;中国高等草业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发展[J];草原与草坪;2002年04期

2 任继周;;草原生态系统生产效益的放大[J];中国草原与牧草;1986年03期

3 任继周,南志标,郝敦元;草业系统中的界面论[J];草业学报;2000年01期

4 任继周,,万长贵;系统耦合与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以祁连山一临泽剖面为例[J];草业学报;199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颖;;伦理学范畴内“责任”的内涵特点[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3期

2 魏英敏;伦理学基本问题之我见[J];伦理学与精神文明;1984年04期

3 孙宁宁;交往伦理学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外交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张慧敏,陈凡;计算机伦理学的历史与逻辑追问——关于计算机伦理学基础的五种观点述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秋路;利益——伦理学的基础范畴[J];道德与文明;1985年02期

6 小粟;责任是伦理学的重要范畴[J];道德与文明;1986年03期

7 金可溪 ,蔡治平;阿尔汉格尔斯基伦理学范畴的内容和特征[J];道德与文明;1986年06期

8 孔润年;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一部伦理学新著——《伦理、道德问题再认识》一书评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9 高成鸢;中国尊老文化的伦理学与哲学[J];中国哲学史;1997年02期

10 余达淮;周晓桂;;新中国六十年伦理学学科体系视阈下的十大争论[J];道德与文明;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树智;;论信念[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龚天平;伦理学的人性基础[N];光明日报;2004年

2 龚天平;伦理学的人性基础[N];光明日报;2004年

3 孔润年;试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N];光明日报;2007年

4 朱海波;解读核心价值观之“公正”[N];吉林日报;2014年

5 钟颉;追求真善美[N];人民日报;2006年

6 陈金伟;有违医德的“经济指标”[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治华;伦理学视阈中的尊重[D];复旦大学;2007年

2 罗卫东;亚当·斯密的伦理学[D];浙江大学;2004年

3 高辉;试论伦理学的三种理论形态[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衣永红;责任伦理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D];华侨大学;2005年

2 李冉昆;人的尊严及其对神经伦理学的启示[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3 王小平;伦理学视阈下的当代幸福问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艳;人的尊严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吉中;从个人自由到人道关爱[D];南昌大学;2007年

6 薛玉刚;高等教育决策的伦理学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89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89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3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