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中国“和”文化与中国人的生命伦理观探析

发布时间:2018-12-12 13:02
【摘要】:中国"和"文化的根本在于和谐、和平、合一。中国"和"文化奠基的中国人的生命伦理观在于:生命的发展是阴阳和合的产物,生命的成长、发展与壮盛必须合自然的规律与发展之道;天地自然的生之道即善之道,人秉天地之道,必然要将仁、善之性加以宏发;人生的终极追求在于生命圆满的状态,这种圆满是合一的,是人的生命自有、本有、永有的本质呈现。"和"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与精神信仰。
[Abstract]:The root of Chinese "harmony" culture lies in harmony, peace and unity. The view of life ethics of Chinese people who laid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harmony" culture l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is the result of the harmony of yin and yang, and the growth,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life must conform to the law and the way of development of nature; The natural way of life of heaven and earth is the way of goodness, and the way of human being is the way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 nature of benevolence and goodness will be Hongfa; The ultimate pursuit of life lies in the state of consummation of life. And become 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become the spiritual pursuit and belief of Chinese people.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部大学生宗教现状、特殊性及引导对策研究”(12XZJ022)
【分类号】:B82-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莉萍;;儒学伦理传统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王雪;王充道家思想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李霞;论道家在宋明新儒学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李霞;生命本位与自然关怀——道家生命观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杨星;;罗从彦之政治思想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雷戈;;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省思[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7 林济;;程敏政统宗谱法与徽州谱法发展[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8 王叙黄;;略谈游酢及其在安徽的事迹[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贺为才;;作为生态文明界标的徽州村镇人居环境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吴欲波;;风水林探源与当代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高建立;;闽学与佛学之关系研究——以朱熹哲学思想为中心[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进;;朱熹宗教观探析[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高建立;;从心性论看朱熹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融会[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孝鸿;;斗鸡及其内在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时尚——以南阳英庄汉画像石《斗鸡图》为中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鼎;何辉;;还原设计本色——“绿色”视野中的设计困惑与超越[A];2010中国包装行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曾金清;;督脉循行考[A];中国针炙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黄石明;;论“乐”:泰州学派韩贞美学思想的审美模式[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8 宋佳音;;上海秋霞圃园林之道家思想探微[A];第六届优秀建筑论文评选[C];2012年

9 郑梅钦;;宋代闽学家养生文化及其意义[A];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黄志坚;全面报酬、敬业度和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稂荻;无尽的现象圆融[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斯源;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轶;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及策略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莉莉;金圣叹《西厢记》评点的阐释理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高乐恩;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价值[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赵晓芳;科学发展观的传统文化渊源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陈利娟;谢良佐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蒋英州;叶娟丽;;国家软实力研究述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友谊;;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嬗变[J];岭南学刊;2006年06期

2 徐贵权;;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表现方式及其奥秘探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周树智;;中国人的当代道德生活之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陈贵民 ,李进章;中国人的传统道德与人格特征[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0年04期

5 曾碧;;杨国枢有关中国人“家族主义与孝道”研究述评[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范丰慧;汪宏;黄希庭;史慧颖;夏凌翔;;当代中国人的孝道认知结构[J];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7 张宜海;;和谐文化的四个层面[J];道德与文明;2007年02期

8 唐海燕;;儒家“和”文化的伦理意蕴及其现代价值[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唐海燕;;儒家“和”文化的伦理意蕴及其现代价值[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崔道文;;不可言说而只能显示——《逻辑哲学论》生命伦理观解析[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崔宜明;;未完成的中国现代伦理学[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尚杰;中国的“心理国情”析[N];北京日报;2003年

2 马小红;中国传统社会礼与法的借鉴[N];学习时报;2002年



本文编号:2374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74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8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