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微博问政的政治伦理意蕴及其风险规制

发布时间:2017-09-02 21:03

  本文关键词:论微博问政的政治伦理意蕴及其风险规制


  更多相关文章: 微博问政 政治伦理 道德风险 风险规制


【摘要】: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务微博在2011年迅速发展,各地政府机构纷纷建立官方微博,成为政府了解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平台;公民则通过微博问政的形式进行政治参与,开创了网络时代监督和限制公共权力、保障人权、实现自由和民主的新时代。 主体的多元化和平民化让政务微博成为了真正的与人民面对面的草根媒体,140个字的字数限制以及便捷、多样化的发送手段让每个个体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言论,极大地解放了民众的话语权。在一次次的评论和转发的过程中,大众高度参与的公共空间也在渐渐形成。微博问政开创了人际传播的新模式,,让公益新闻、突发新闻的报道有了更为显著的效果,政府机关因此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微博问政在充分发挥微博已有的草根性、即时性、互动性的优势的基础上,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传播主体的多元性、传播议题多样化、传播方式亲民性等特征,使政务微博迅速成为政府机构发布信息、倾听民意、改进工作的重要渠道,带来了一场当代中国全新的政治参与方式的变革。 本文在系统回顾微博迅速发展的基本历程及其传播特点基础上,比较深入地分析了近年来微博问政在中国广泛兴起的背景及其在政治领域产生的深远的双重影响。微博问政的确极大地拓展了新时期民众政治参与的空间,促进了对公权力的有效监督和法治化的进程,尤其是在近年来反腐斗争中更是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贡献。但是,微博问政同时也对我国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执政方式、国家安全、主流价值的传播以及干部素质的提升提出了严峻挑战,成功地应对这些挑战无疑是我国新时期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围绕政治秩序、政治自由、人权保障、政治民主等基本的政治伦理价值,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微博问政与网络社会政治伦理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与机制,阐述了微博问政与实现上述政治价值之间的复杂关系。现代政治秩序本质上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动态平衡过程,微博问政是网络时代构建这种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博问政极大地拓展了民众政治自由的空间,尽管这种自由并不是不受合理限制的;微博问政不仅通过监督和限制公共权力的行使,保障了民众的各种合法权益,而且本身就是一种不可随意限制的基本人权;微博问政是新时期参与式直接民主的重要形式,而且也把民主政治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即网络民主广泛兴起的阶段。 当然,微博问政与其他任何文明制度的发展一样,不可能是毫无代价和成本的。作为一种自身没有特殊价值立场的技术工具,微博的匿名性、零碎化、分散化、群集性、虚拟性等特征,使得其在一定条件下给微博问政带来了责任主体缺失、安全隐患、消极行政以及网民行为失范等道德风险,本文认为,只有从技术、法制、道德教育与责任体制的建立等综合措施,才能够使之造福于人类并健康有序地发展。 当下中国公民的微博问政,众声鼎沸,热闹非凡。也许,它只是新时期公民政治参与需求与现代科技手段一次无奈的现实结合。也许,微博问政越是繁荣,越能折射出中国体制内的、合法的参与渠道不畅和失声。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新媒体能发挥出像在中国这样的非凡作用。当然,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社会转型能如此纷繁复杂,且与信息化实现不期而遇。我们希望这次不期而遇能为中国社会的成功转型带来良好机遇。
【关键词】:微博问政 政治伦理 道德风险 风险规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05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绪论11-18
  • 一、 论文选题11-12
  • 二、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2-16
  • 1. 关于微博的发展趋势的研究12-13
  • 2. 关于微博问政的发展趋势研究13-14
  • 3. 关于微博问政与网络社会的政治伦理问题的研究14-15
  • 4. 关于微博问政存在的道德风险及其规制的研究15-16
  • 三、 本文基本思路16-18
  • 第一章 微博问政的兴起及其在政治领域的影响18-34
  • 第一节 微博与微博问政18-27
  • 一、 微博的发展及其传播特点18-24
  • 二、 微博问政的兴起及其背景分析24-27
  • 第二节 微博问政的兴起在政治领域的双重影响27-34
  • 一、 微博问政促进了新时期中国政治的新发展27-29
  • 二、 微博问政对转型期中国政治治理提出了挑战29-34
  • 第二章 微博问政与网络社会的政治伦理价值34-64
  • 第一节 秩序:微博问政与网络社会秩序的生成与维护34-42
  • 一、 网络社会秩序的特点及其基本内容34-39
  • 二、 微博问政与网络社会政治秩序的生成与维护39-42
  • 第二节 自由:微博问政与网络社会自由的实现及其限制42-49
  • 一、 网络社会政治自由的实质与构成42-46
  • 二、 微博问政与网络社会政治自由的实现及其限制46-49
  • 第三节 人权:微博问政与网络社会人权的保障49-55
  • 一、 网络社会人权的根据与层次性50-53
  • 二、 微博问政与网络社会人权的保障53-55
  • 第四节 民主:微博问政与网络社会民主的发展及其制约55-64
  • 一、 网络社会民主的特点及其面临的问题55-60
  • 二、 微博问政与网络社会民主发展的基本原则与策略60-64
  • 第三章 微博问政存在的道德风险及其规制64-76
  • 第一节 微博问政的道德风险64-68
  • 一、 微博问政的责任主体缺失64-65
  • 二、 微博问政产生安全隐患65-67
  • 三、 微博问政导致政府消极行政67
  • 四、 微博问政产生网民行为失范67-68
  • 第二节 微博问政的道德风险规制68-76
  • 一、 发展网络技术,解决网络伦理问题68-70
  • 二、 健全法律法规,确保问政安全70-71
  • 三、 加强问政主体道德教育,提升网民道德素养71-73
  • 四、 加强微博问政主体道德责任,构建微博问政责任机制73-76
  • 结语76-77
  • 参考文献77-82
  • 附录82-83
  • 致谢83-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贺来;现代人的价值处境与“责任伦理”的自觉[J];江海学刊;2004年04期

2 张桂霞;;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江含雪;;汉娜·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浅析[J];青年文学家;2012年06期

4 唐凯麟;道德人格论[J];求索;1994年05期

5 陈剩勇,杜洁;互联网公共论坛与协商民主:现状、问题和对策[J];学术界;2005年05期

6 王正平;西方计算机伦理学研究概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10期



本文编号:780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780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5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