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困难与出路——从逻辑与文化的视角看

发布时间:2017-10-14 08:36

  本文关键词: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困难与出路——从逻辑与文化的视角看


  更多相关文章: 逻辑 文化 逻辑史 归纳逻辑 非形式逻辑 中国逻辑


【摘要】:从文化与逻辑的关系探讨中国古代有无逻辑是逻辑学界与哲学界的新热点。由于"据西释中"的方法无法适当地解读逻辑与文化的联系,使中国逻辑不仅面临名称的困惑,而且面临失去作为学科存在理由的困境。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未来。从归纳逻辑的视角看,多元化研究路径是中国逻辑研究的必由之路,归纳化路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院;
【关键词】逻辑 文化 逻辑史 归纳逻辑 非形式逻辑 中国逻辑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1AZD056
【分类号】:B81-092
【正文快照】: 中国古代有没有逻辑?“中国的”逻辑是否存在?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困难是什么?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出路究竟是演绎化还是归纳化?这些重要问题近年来逐渐成为逻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的热点。在这里,我们将基于逻辑与文化的关系,从归纳逻辑、非形式逻辑等视角探讨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道德;李先q;;汪奠基中国逻辑思想史研究四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崔清田;;“中国逻辑”名称困难的辨析——“唯一的逻辑”引发的困惑与质疑[J];逻辑学研究;2009年02期

3 阮松;西方的非形式逻辑运动与我国逻辑学的走向[J];南开学报;1996年06期

4 王克喜;从古代汉语透视中国古代的非形式逻辑[J];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5 李先q;公孙龙《名实论》中的符号学理论[J];哲学研究;1993年06期

6 周山;;逻辑多元性的历史根据——谈谈《中国传统类比推理系统研究》一书的写作旨意[J];哲学分析;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新,司献英;对法律逻辑学形式化定位的否定性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李巍;;《公孙龙子·指物论》之“指”——从系动词的观点看[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刘明明;;推类逻辑:中国古代逻辑的原型(上)[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4 张四化;张学立;;浅议孔子逻辑思想的中庸基础[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5期

5 马赛;;浅析韩非的名实观[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杨岗营;;观念与创新:中国逻辑研究刍议[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7 吴坚;;批判性思维:逻辑的革命[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张传新;;法律逻辑研究的3个纬度[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9 徐楠;;浅议法律逻辑研究的转向[J];沧桑;2009年01期

10 王颖;;《周易》与中国的类比思维[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国萍;;试论墨子“名实论”对分析金融危机的启示[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传新;;法律逻辑研究的三个纬度[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梁萌;;浅论法律推理模式[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4 刘邦凡;高鹏;;论《吕氏春秋》中的悖论思想[A];第一次南开逻辑学专业学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邦凡;李春颖;;论邓析的“两可”之说[A];第一次南开逻辑学专业学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刘邦凡;张涵辞;;论孔子的正名思想与组织治理[A];第一次南开逻辑学专业学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邦凡;张欢;;刘邦凡 张欢:《墨经》论“推”[A];第一次南开逻辑学专业学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刘邦凡;朱玲;;论玄奘的因明学贡献及启示[A];第一次南开逻辑学专业学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刘邦凡;张翠;;论墨家的类逻辑[A];“科学发展观与建设沿海强省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程仲棠;;中国古代无逻辑学新论——《“中国古代逻辑学”解构》概要[A];改革开放以来逻辑的历程——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文集(上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翔;汉传因明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海云;房产面积识别技术与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李春勇;20世纪中国的逻辑争辩与逻辑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邦凡;中国逻辑与中国传统数学[D];南开大学;2004年

6 丁小丽;孔孟荀“名分”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方珍平;表达的认知量度观[D];复旦大学;2006年

8 张其山;司法三段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贾春华;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周璇;胡适、冯友兰、金岳霖的逻辑方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磊;马克思的逻辑范畴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能惠;崔清田先生中国逻辑史研究试析[D];河南大学;2011年

3 王宏光;《淮南子》逻辑思想探赜[D];南京大学;2011年

4 施榕娜;法律规则与道德评价对法律推理的影响[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张翠;类逻辑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李奕争;言意之辨的逻辑语境[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7 高航;中西交融的严复逻辑思想探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张传新;论法律推理[D];河南大学;2001年

9 焦志伟;决策过程中的逻辑应用[D];河南大学;2003年

10 陈骏宇;批判性思维及其能力培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南明镇;中国何以未发展出像西方那样的逻辑学[J];孔子研究;1992年03期

2 纪志刚;吴文俊与数学机械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王路;“是”的逻辑研究[J];哲学研究;199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培育;中国逻辑史研究50年概览[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杨蕾;新世纪中国逻辑史研究述评[J];中州学刊;2003年03期

3 翟锦程;邱娅;;近十年中国逻辑史研究的主要特点与趋势[J];哲学动态;2010年10期

4 张学立;杨岗营;;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J];哲学动态;2011年08期

5 黄;;第一次中国逻辑史讨论会在广州召开,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同时成立[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6 李树琦;;中国逻辑史研究的一个新成果[J];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04期

7 周云之;喜读张忠义新著《中国逻辑史研究》[J];求是学刊;1996年01期

8 崔清田;中国逻辑史研究世纪谈[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4期

9 孙中原;;论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层次和方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10 孙中原;中国逻辑史研究若干问题[J];哲学动态;200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云之;;周礼全先生与中国逻辑史研究[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2 逸鸥;;《中国逻辑史研究》[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3 孙中原;;中国逻辑史研究疑义论析[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4 王路;;中西逻辑的异同比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晴;;20世纪初的中国逻辑史研究[A];2007年现代逻辑与逻辑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山;;《易经》与中国的类比逻辑[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7 曾祥云;;30年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是与非[A];改革开放以来逻辑的历程——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文集(上卷)[C];2009年

8 周山;;中国逻辑史研究三十年的回顾[A];改革开放以来逻辑的历程——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文集(上卷)[C];2009年

9 张象;;谈温公颐先生的中国逻辑史研究[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10 李卒;;中国逻辑史研究方法的新探索——浅述崔清田教授的“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法[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晴;20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能惠;崔清田先生中国逻辑史研究试析[D];河南大学;2011年

2 张茹;周文英中国逻辑史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30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030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d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