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关于“艾斯特”定义的几点探讨——基于逻辑学视角

发布时间:2017-10-14 16:18

  本文关键词:关于“艾斯特”定义的几点探讨——基于逻辑学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艾斯特”定义 隐喻 语词定义


【摘要】:文章介绍了"艾斯特"定义从德语国家起源并传播至国内的过程,以逻辑学作为工具对其进行分析,指出因其在表述中包含隐喻而不是真实定义,可以将其认定为名义定义。其学术价值在于界定一个新的认知对象。对当前关于"旅游"定义的属概念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定义并非是关于同一个概念的定义;应科学地对不同的定义进行比较和分析。关于"旅游现象"的不同定义未必相互矛盾。正确的定义对于指导旅游发展的实践工作、引领旅游学术研究均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当前关于"艾斯特"定义的部分观点有失偏颇,它并不是一个循环定义,不应为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负责。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应坚持在将其作为一个语词定义的前提下认识其与新的社会事实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对"艾斯特"定义的学习和研究还应该在争论中继续深入。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艾斯特”定义 隐喻 语词定义
【分类号】:B81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年来,旅游学科建设日益成为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当前关于旅游学科建设的诸多问题的探讨中,如何认识、评价“艾斯特”定义在旅游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比较引人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认识“艾斯特”定义在旅游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必须以认识其自身的性质为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敬武;;对旅游艾斯特定义的质疑[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张凌云;;非惯常环境:旅游核心概念的再研究——建构旅游学研究框架的一种尝试[J];旅游学刊;2009年07期

3 申葆嘉;国外旅游研究进展(连载之二)[J];旅游学刊;1996年02期

4 崔松鸽;隐喻思维与语言[J];修辞学习;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钊;王文勇;;四川华蓥山生态旅游开发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2 刘涛;;海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李山;王铮;钟章奇;;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及其应用[J];地理学报;2012年04期

4 陶玉霞;;乡村大旅游的构建理想与旅游终极目的的回归——以光山县边地潜开发区马畈周区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5 李艳花;李卫华;;基于游客角度的旅游客主交互行为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7期

6 申葆嘉;论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7 陈兴;;“体验经济”对我国旅游研究的影响述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8 陈道山;;旅游的本质再探讨[J];旅游论坛;2011年01期

9 李庆雷;吕文艺;;非惯常环境下的历史文化古镇旅游再开发研究——以昆明市官渡古镇为例[J];武陵学刊;2013年01期

10 周薇薇;孙启耀;;隐喻意义的多义性和可变性及其解读[J];英语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菊凤;;关于旅游学科基本概念的共识性问题——兼与若干学者商榷[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孙加韬;中国海陆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陈志奎;生态旅游资源利用策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黄震方;海滨生态旅游地的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梁旺兵;跨文化视角中的旅游客主交互与客地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高玉玲;滨海型城市旅游业之演进[D];厦门大学;2006年

8 王铁;基于Pro-Poor Tourism(PPT)的小尺度旅游扶贫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张立明;环城市游憩开发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唐晓云;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贺;汉语歌词中隐喻应用的认知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雍翔;旅游产业视角下的异地养老开发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3 李健;珠江三角洲居民旅游偏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杨晋;旅游消费的政策性影响因素感知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姚雪莹;导游业务教学中职业技能培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邓茜;都江堰延伸景区开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霞;甘肃省旅游经济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琪;民俗旅游对旅游目的地民俗变迁的影响[D];温州大学;2010年

9 夏冰;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多元价值体系的构建[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吕渊;西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品牌建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敬武;对旅游理论不成熟性的探讨与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王敬武;;会展旅游的本质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张凌云;市场评价:旅游资源新的价值观——兼论旅游资源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旅游学刊;1999年02期

4 窦群;区域旅游产业定位的理论困惑及其影响[J];旅游学刊;2001年01期

5 陈才;社会学框架下的旅游学学科属性定位分析[J];旅游学刊;2004年06期

6 龙江智;从体验视角看旅游的本质及旅游学科体系的构建[J];旅游学刊;2005年01期

7 刘振礼;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会点上[J];旅游学刊;2005年04期

8 张凌云;;国际上流行的旅游定义和概念综述——兼对旅游本质的再认识[J];旅游学刊;2008年01期

9 张凌云;;旅游学研究的新框架:对非惯常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和现象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8年10期

10 余书炜;论旅游理论研究内容的框架[J];旅游学刊;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占君;论定义[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2 罗琪;;关于定义种类的划分[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3 黄忠霖!434000;概念定义的一种重要方法——度量定义[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0年01期

4 苑成存;;逻辑理论中的语词定义类型探新[J];洛阳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孙大爽;;传统逻辑定义理论新探[J];现代交际;2010年09期

6 段祥富;“问题”定义的逻辑探讨[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7 葛润林;试论定义中的四种逻辑错误的表述和证明──从《普通逻辑》的一道练习题说起[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8 巨朝军;试论给概念下定义及其误区[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9 李仲师;肯定判断的宾词有时周延吗?[J];思维与智慧;1982年05期

10 刘新文;夏素敏;;第八次中国逻辑大会综述[J];逻辑学研究;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忠义;;关于“决策”定义的质疑[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建江;奎因逻辑真理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32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032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0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