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之视野中的亚里士多德逻辑
本文关键词:真之视野中的亚里士多德逻辑
【摘要】:亚里士多德开创了逻辑,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求真的工具。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真之符合论,在这一思想影响下,为达到求真,亚里士多德建立了他的逻辑学说。纵观其哲学与逻辑思想,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是围绕"必然地得出"这一观念形成的,而这一观念来源于其求真思想。求真是逻辑的本质,求真的外在形式表现为推理这一技术手段。亚里士多德创立的逻辑是通过推理达到求真的科学。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 真之符合论 必然得出 是 真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08JA72040002)
【分类号】:B81
【正文快照】: 在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真之符合论,基于这一思想,亚里士多德开创了逻辑,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求真的工具。深入探析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与逻辑思想,对于人们更新逻辑观念、深刻认识逻辑的本质,拓宽真理理论视野有着积极的作用。一哲学视野中的亚氏真之符合论从哲学的角度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富源;论哲学的一般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王成华;西方古典哲学对实体的追究及其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王列生;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刘泽君;孔子德育思想初探[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5 马志生,敬海新;哲学思维方式的嬗变:从预成论到生成论[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6 刘贵华;西方高等教育哲学的困境与大学学术“生态合理性”的确证[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7 高伟;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8 江峰;;客观与主观:当代课程哲学的两种知识观评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9 秦宣;;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S1期
10 唐涛;论荒诞的意义——对加谬《西绪福斯神话》的一种解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柳洲;陈士俊;;试析学术会议及其知识创新机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3 关海庭;吴群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建设途径探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罗翊重;;千年逻辑之争 终成合和之解——对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之根解析[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5 肖飒;;复杂问题前沿探索的足迹——评《思维过程论》[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6 张桂萍;;古史传说与史传文学的萌芽[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7 李翔海;;从“述而不作”看儒家经典诠释的理论特质[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一)[C];2004年
8 景海峰;;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家伦理反思[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五辑)——2006国际儒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朱义禄;;论黄宗羲与全祖望的“遗民”观——兼论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应杭;;论理想教育对反邪教的意义[A];社会文化建设与邪教防范研究学术论文精选[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黄玉顺;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赵广明;理念与上帝[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李瑞;六味地黄丸拆方研究与命水理论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9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10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擘;柏拉图Vs.荷马——西方文明史上哲学与文学的第一次激烈对抗与融合[D];河北大学;2001年
2 张彭松;总体性与历史的终极关切——对青年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王庆卫;论“气韵”的艺术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何鹏翔;卢梭社会契约论的逻辑构架和历史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孙华程;言说的逻辑与沉默之域[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施群丽;真之收缩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赖晓飞;培育有利我国知识创新的社会机制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8 李海青;批判的价值——休谟哲学的反形而上学倾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孙洪清;知识观的转变与教育理念的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戈士国;希腊哲学原始结构的生成[D];河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祥敏;;论墨家逻辑的必然得出[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吉力;逻辑和哲学视野中的真之符合论[D];山西大学;2007年
2 王爱凤;从逻辑视野看罗素的真理观[D];山西大学;2008年
3 元鹏;非形式逻辑与亚里士多德的论证学说[D];山西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66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066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