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20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18:14

  本文关键词:20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20世纪 中国 逻辑 史研究 研究


【摘要】: 本文考察了20世纪对中国古代逻辑的研究,并且主要讨论对先秦逻辑的研究。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中心任务是研究中国古代推理理论的特点及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围绕中国逻辑史研究的中心任务,20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这是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开拓时期。学者们运用西方逻辑理论和因明,阐释中国古代名辩思想资料,发现中国古代有丰富的逻辑理论,开创中国逻辑史研究之先河。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末,学者们依据自己的逻辑史观,进行了不同风格的研究。本时期研究范围广泛且表现出一定的深度,,是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全面展开和提高期。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主要对以前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某一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这个方面就是:以西方逻辑理论为指导阐释中国古代名辩思想资料中的逻辑理论。第四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结束,学者们反思了用西方逻辑理论研究中国古代名辩思想中逻辑理论的方法,拓宽了研究视野,开展了中国古代名辩学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中国古代逻辑的性质和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更为科学的方法。整个20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研究是最初40年研究的一个更高层次上的回归;80年代末至20世纪结束时的研究,是40年代至70年代末研究的一个更高层次上的回归。 20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有两个最有意义的事件,一是世纪初开展的中西逻辑比较。通过中西逻辑比较研究,人们发现了中国古代有约略相当于西方逻辑的东西,从此人们走向了探索中国古代逻辑的漫长之路,中国逻辑史研究真正开始了;二是世纪末的中国古代名辩学研究。通过中国古代名辩学研究,把中国古代逻辑放到中国古代特有历史文化氛围之中,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逻辑的性质和发展规律。20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发现中国古代有逻辑,揭示中国古代逻辑的特点,阐明中国古代逻辑的发展规律,取得了很大成就,并为新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从20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中我们能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比较研究、历史分析方法两者要相结合。没有比较研究,没有成熟逻辑理论指导的历史分析,不能很好地认识中国古代逻辑;没有历史分析的比较,容易产生不当比附。在中国古代名辩学研究的基础上,可以把这两种方法很好地结合起来。 比较研究始终要坚持以现代成熟的逻辑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国逻辑史,但又要注重运用其他现代科学理论认识中国古代文献中与逻辑相关的其他学术思想。 第二,发扬学术民主,鼓励作多种形式的学术探讨。20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表明,多种形式的学术探讨,丰富并向前推进了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即使是片面的、甚至是不大合理的研究,也能促使人们反思,从而使得中国逻辑史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B81-092
【目录】:
  • 序论6-8
  • 第一章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开拓时期8-17
  • 第一节 中西、中印逻辑比较研究中的求同研究9-12
  • 第二节 中西、中印逻辑比较研究中的求异研究12-14
  • 第三节 关于本阶段的研究14-17
  • 第二章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全面展开和提高期(上)17-25
  • 第一节 名辩思潮与中国古代逻辑17-22
  • 第二节 先秦逻辑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2-23
  • 第三节 关于20世纪40年代的研究23-25
  • 第三章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全面展开和提高时期(下)25-46
  • 第一节 詹剑峰的研究25-29
  • 第二节 沈有鼎的研究29-35
  • 第三节 汪奠基的研究35-38
  • 第四节 周文英的研究38-40
  • 第五节 对中国古代逻辑的特点、规律的认识40-44
  • 第六节 关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末的研究44-46
  • 第四章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总结时期46-76
  • 第一节 关于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6-52
  • 第二节 以西方逻辑理论为指导对中国古代名辩思想进行全面研究52-68
  • 第三节 关于中国古代逻辑的特点和形成原因68-73
  • 第四节 关于本阶段的研究73-76
  • 第五章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转折时期76-97
  • 第一节 关于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再认识76-82
  • 第二节 名辩学研究82-87
  • 第三节 中国古代逻辑的性质87-89
  • 第四节 中国古代名辩学研究基础上的中国逻辑史研究方法再探讨89-91
  • 第五节 比较研究的新的进展91-94
  • 第六节 关于本阶段的研究94-97
  • 第六章 20世纪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演变和启示97-101
  •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发端和演变97-98
  •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启示98-101
  • 主要参考文献101-108
  • 后记10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跃速;蒋承勇;;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中的“毁坏”意识[J];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2 张兰芳;;20世纪《艺术概论》之“艺术本质”研究状况述评[J];黄河之声;2011年14期

3 刘艳芬;周玉忠;;美国20世纪双语教育发展状况解析[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4 俞金尧;;20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历史反思——以拉丁美洲和印度为主要对象的分析[J];世界历史;2011年03期

5 李炜;;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与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J];新疆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6 乔志强;;论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观的嬗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年03期

7 刘涛;;20世纪中国古代散文理论研究之进程[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8 万建中;;20世纪中国故事学:发现民间故事的现实意义[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苏静;;崇高的暧昧——多元化审美标准语境下的20世纪90年代文学[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余群鸣;;乐清炮楼的分布与建筑特色[J];东方博物;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宇平;;儒教:20世纪的境遇与思考[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2 许结;;20世纪赋学研究的回顾与瞻望[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施发笔;;评20世纪最后一部修辞学专著——王希杰《修辞学导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4 王立群;;20世纪“选学”文献述略[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周云之;;周礼全先生与中国逻辑史研究[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6 王路;;中西逻辑的异同比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延寿;;肯定了别人也就肯定了自己——记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94桂林学术讨论会[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8 孙中原;;中国逻辑史研究疑义论析[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9 郭桥;;温公颐研究中国逻辑史的原则和方法[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张杰;;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萌;《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出版[N];音乐周报;2003年

2 陈立;弗里茨·翁德里希[N];音乐周报;2004年

3 ;20世纪人类经典发明有10项[N];科技日报;2000年

4 王鸿;闪亮的人物传记 回忆20世纪足迹[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孙伟华;再见,20世纪[N];中国质量报;2000年

6 佳甸;20世纪发明的革命性家电[N];解放日报;2000年

7 方松华;反思20世纪中西哲学比较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2年

8 ;20世纪若干书籍扫描[N];北京日报;2001年

9 王娟熔 张学全;科技改天换地一百年[N];大众科技报;2000年

10 俄苏-30;20世纪——航空大事记[N];解放军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晴;20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李海红;论20世纪60年代农村“四清”运动[D];浙江大学;2004年

3 刘国军;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动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关红实;在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情境中的吕斯百[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屈书杰;从种族隔离到学校一体化:20世纪美国黑人教育[D];河北大学;2002年

6 伊克巴尔·吐尔逊;二十世纪维吾尔文学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徐清;20世纪中国书学疑古考辨之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姜倩;幻想与现实:二十世纪科幻小说在中国的译介[D];复旦大学;2006年

9 徐秀明;20世纪中国成长小说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10 宛少军;20世纪中国连环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梅;写实主义的百年变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朋;论20世纪以来美国的民主输出[D];山东大学;2007年

3 彭融;20世纪新疆中等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王俊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大学生运动[D];武汉大学;2004年

5 戚梅;论二十世纪扬琴音乐的分期[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夏新凤;论李金发美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敏;拉丁字母标志设计探议[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8 林镇国;20世纪中国通史编撰史导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魏衍华;二十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成就与特征[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靳艳华;试论刘国钧对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74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074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9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