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从个体词研究看逻辑的普遍性

发布时间:2017-11-03 19:24

  本文关键词:从个体词研究看逻辑的普遍性


  更多相关文章: 个体常元 个体变元 存在 普遍性


【摘要】:特殊性与普遍性,是哲学讨论中的基本范畴。然而不论是亚里士多德逻辑,还是西方中世纪形成的传统逻辑,都未能对"普遍性"做出清晰的逻辑刻画。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的研究表明,在自然语言中关于普遍性的表达是没有个体词的,而要揭示普遍性的深层逻辑结构,必须诉诸对个体词的分析,普遍性需要借助个体词来表达。只有认清个体词的逻辑性质,才能认清普遍性的性质,也才能更深刻地表达普遍性。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基金】:第四十八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20100481126) 2009年度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0902077C)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南京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资助项目,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科研人才培育基金(11QNPY04) 江苏省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资助项目
【分类号】:B812
【正文快照】: 特殊性与普遍性,是哲学讨论中的基本范畴。然而不论是亚里士多德逻辑,还是西方中世纪形成的传统逻辑,都未能对“普遍性”做出清晰的逻辑刻画。亚氏逻辑看到了个体词与普遍性表达的区别,同时也注意到了个体词的独特性,但由于亚氏逻辑无法为个体词提供一个解释平台,因此,在亚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义民;罗素关于专名涵义的摹状词理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王晓;;走出困境:法律论证的认识论再思考[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3 王占洲;“社会危险性”证明标准的应用[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马亮,胡春燕;卡尔纳普逻辑句法的哲学动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徐为民;维特根斯坦论“我相信p”[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尚东涛;论中介的关系实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江怡;当代英美语言哲学中的指称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马春雨;“体验哲学”对西方传统语言学的挑战[J];外语学刊;2004年03期

9 龙小平,杨包妹;专名的涵义和指称:历史、现状与反思[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刘涛,朱颖;论“以事实为根据”——兼谈证据客观性和证明标准[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儒;语句中的说话人形象[D];黑龙江大学;2003年

2 徐英瑾;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D];复旦大学;2004年

3 方刚;维特根斯坦之命题意义的确定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萍;亨普尔科学解释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杨莉君;创造教育障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姝彦;当代心灵哲学视阈中的意向性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7 刘高岑;语言、心智与世界[D];山西大学;2004年

8 张守夫;哲学视域中法的语言和思维层次[D];吉林大学;2006年

9 张力锋;模态逻辑和本质主义[D];北京大学;2004年

10 龙小平;可能世界中的名称和同一性[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利芳;摹状词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锐;预设的语义和语用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3 荣立武;语言与逻辑——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张焱;什么是命题——从两种命题处理方案来看[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卫花;对蒯因逻辑中“本体论承诺”的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垣;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张明娜;语义悖论消解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石继成;英语广告的人际功能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9 史洪飞;论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的超验形而上学观[D];黑龙江大学;2006年

10 王宁宁;指称论的历史发展与解读[D];黑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尚垣;;谓词逻辑推理与机器证明[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2 龚启荣;;充分条件关系及其两个特异性[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3 林邦瑾;;制约逻辑语义学概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4 冯艳;刘壮虎;;一个自由模态的摹状词理论LFMDT_K[J];哲学研究;2007年08期

5 王路;;函数结构——纪念弗雷格的《概念文字》发表130周年[J];哲学研究;2009年11期

6 林邦瑾;;必然、可能、偶然、风马牛[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7 林邦瑾;侔与制约逻辑语用学1、2、3准则[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8 龚启荣;彪炳古今的韩非定律[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吴坚;;命题形式与命题的符号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余俊伟;;弗雷格论条件与普遍性[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1137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137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0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