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与认知融合视域下的因果陈述逻辑
本文关键词:科学、哲学与认知融合视域下的因果陈述逻辑
更多相关文章: 逻辑学家 因果蕴涵 勃克 现代归纳逻辑 可能世界 认知价值 哲学分析 因果关系 必然算子 公理化
【摘要】:正一美国哲学家勃克斯(A.W.Burks)的因果陈述(句)逻辑理论,以"因果蕴涵"和"因果可能世界,,为核心,建构了一个公理化的逻辑体系。它所蕴涵的哲学性质及其认知价值为现代归纳逻辑的研究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也为人们的认知实践活动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哲学分析工具。在他之前,逻辑学家通常从归纳逻辑的角度研究"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力求找出因果律的逻辑处理方法,而这些方法基本局限于穆勒方法的改造或更新,没有跳出方法论的视域。在勃克斯那里,他不仅将因果关系和归纳法紧密联系起来,而且把"因果"作为必然算子加以定义,成功做出了归纳意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HB12TQ0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编号13JJD72001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12
【正文快照】: 美国哲学家勃克斯(A.W.Burks)的因果陈述(句)逻辑理论,以“因果蕴涵”和“因果可能世界”为核心,建构了一个公理化的逻辑体系。它所蕴涵的哲学性质及其认知价值为现代归纳逻辑的研究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也为A们的认知实践活动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哲学分析工具。在他之前,逻辑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伟;论可能世界语义学的影响[J];重庆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2 蔡曙山;学科交叉视野中的现代逻辑[J];科学中国人;2003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显元;;关于“追光悖论”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倪荫林;关于概念与其对象及定义的新见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沈跃春;;金岳霖的悖论观及其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潘天群;;决策逻辑中的悖论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李娜;娄永强;;理想信息流逻辑的树图系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钱广荣;;道德悖论研究需要拓展三个认知路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王习胜;;“悖论”概念的几个层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孙显元;;悖论和道德悖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龙小平;;论克里普克的后验必然命题与康德的先天综合命题[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唐玉斌;;论非单调推理在日常思维中的应用[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张华;大卫·刘易斯模态哲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王伟;罗蒂与关系主义文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高岑;语言、心智与世界[D];山西大学;2004年
4 龙小平;可能世界中的名称和同一性[D];西南大学;2007年
5 郝清赋;逻辑系统动态结构演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贾春华;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8 张立娜;个体词的逻辑语义[D];清华大学;2007年
9 余达祥;条件推理机制的心理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胡兴华;软件技术的哲学探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麻鹤腾;可能世界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D];河南大学;2011年
2 吴齐兴;西方谬误研究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南京大学;2011年
3 高志敏;归纳决策辩护难题的非帕斯卡解题路径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铁;也析科恩的否定原理及其尝试性修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超;言语行为理论视野中的形式法律推理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张雨;蒯因逻辑真理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魏林;科学悖论与科学理论创新[D];燕山大学;2011年
8 安志强;基于潜逻辑理论的变异修辞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9 宁莉娜;逻辑方法:在哲学的视野内[D];黑龙江大学;2001年
10 施群丽;真之收缩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剑锋;论逻辑在中国的社会化水平[J];唐山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李包庚;简论逻辑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J];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04期
3 王志艳;《波尔——罗亚尔逻辑学》对逻辑学发展的影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4 张建蓉;;高师院校逻辑学课程改革之我见[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陈慕泽;;逻辑的非形式转向[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连丽霞;刘巍;;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逻辑学精品课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9期
7 鞠实儿;;逻辑学的问题与未来[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8 蔡曙山;;第十三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综述[J];哲学研究;2007年11期
9 何向东;李章吕;;论中国逻辑学的繁荣与发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J];哲学动态;2008年12期
10 温习勇;;对逻辑学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逻;;江苏省逻辑学会实施“三益一工程”[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2 关兴丽;;试论逻辑学对和谐社会中民主的支撑作用[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3 张晓光;;关于逻辑学功能定位的思考:兼谈逻辑学与素质教育[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伟力;;略论法律逻辑学的研究视角[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祯祥;;美国实用主义哲学视野下的法律和逻辑[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6 刘培育;;全国逻辑讨论会在北京召开[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7 郑文辉;;欧美逻辑学说史的研究领域、历史分期和发展特点[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8 王克喜;;论逻辑与语言——逻辑的个性[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9 杜国平;;金岳霖逻辑观述评[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10 李永铭;;逻辑学的走向[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云南省楚雄州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 李志昌;现实呼唤逻辑学回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中国逻辑学:回顾、反省与前瞻[N];光明日报;2003年
3 沈跃春;现代逻辑学及其发展趋势[N];人民日报;2004年
4 陈波;逻辑学的2005年[N];光明日报;2006年
5 草庐公;打开战争“黑箱”的第一把钥匙[N];中国国防报;2004年
6 彭漪涟;逻辑科学需要进行系统反思[N];光明日报;2006年
7 戈莱格·莱斯特尔 墨尔本大学哲学、人类学和社会研究学院,焦兵编译,,熊明辉校;《澳洲逻辑学杂志》简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沈跃春;加强悖论的跨学科研究[N];光明日报;2006年
9 陈波;人工智能 当代逻辑发展的动力[N];光明日报;2000年
10 沈跃春;繁荣和发展逻辑科学[N];安徽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秋芳;论逻辑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D];西南大学;2009年
2 丁亮;从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试题的设置看逻辑学的教学促进[D];西南大学;2013年
3 卢延鑫;逻辑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4 谢颖;归纳逻辑程序设计初探[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仲华;试论逻辑在经济决策过程中的作用[D];山西大学;2010年
6 田灿;蕴涵理论与逻辑学发展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7 洪晔;逻辑主体及其变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8 王华;命题泛逻辑学的包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9 梁真;群体动态认知偏好逻辑[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刘蕊;逻辑行动主义方法论视角下的空名意义理论探析[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36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136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