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指物论》篇悬解
本文关键词:公孙龙《指物论》篇悬解
【摘要】:对《指物论》篇的解读,可划分为传统和西学两种诠释理路。而吊诡的是,本来截然相对的这两种诠释理路却共有一个相同的思想预设,即皆以"事物"诂"物"。这个预设实际上是有问题的。在先秦语境和《公孙龙子》文本中,"物"字实有两个意义:一是"可感知的具体事物",二是"可感知的具体事物之名称"。"指"字的意义是"指谓",但亦有广狭之别。故《指物论》篇所论的指物关系,具体分为两大类:一是具体可感的事物与其指谓之间的关系,二是此类事物的名称和其指谓之间的区分、统合关系。公孙龙的这一思想,已超越了白马论、坚白论诸论所达到的思辨高度,体现出综合和辩证的新特点。公孙龙从语言、事物和主体这三个向度来论析指物关系问题,这对现代语言哲学的相关探讨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分类号】:B81-09
【正文快照】: 一、对古今主要诠释观点的述评《公孙龙子》文辞诘屈聱牙,历来被公认为诸子之书中甚难解者。而对公孙龙《指物论》篇的解读、对“指”和“物”内涵及其关系的释解,更是众说纷纭,一直未有定论。从笔者目前搜集的材料观之,学界对《指物论》的注解虽然纷繁复杂,但大致可以划分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祥云;《公孙龙子·指物论》疏解[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朱前鸿;以符号学析公孙龙子的《指物论》[J];学术研究;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以启;;关于诠释学理论中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王春阳;;中国传统吉礼的产生及其构建动因抉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吴树勤;;礼学视野中的天人统一论——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实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4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生性动力机制的概念诠释[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钱耕森;李仁群;;老庄人生哲学及其与孔子人生哲学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6 黄正术;论“五帝时代”[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张志伟;说不尽的康德哲学——兼论哲学史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陈徽;“以才论性”与“因情定性”——孟子性善论之致思理路[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10 杨武金;;论从三个层次研究墨家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海艳;;礼仪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苗连营;杨会永;;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3 靳希平;;沈有鼎论语言表达式的意义[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张越;;《十批判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刍议[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5 余子龙;;编辑的文化寻根[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6 王淑花;;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古典著作解读的批判[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7 税海模;;郭沫若与马克思主义[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芦文龙;;技术的外部性探讨[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9 刘友古;;罪与原罪:在《罗马书》中的一种诠释学意义之分析[A];“经典的翻译与诠释”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姚进忠;;诠释视野下的个案工作[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晓翔;汉传因明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芳;武术套路与跆拳道文化传播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毓江;校释《公孙龙子》点滴[J];文史杂志;1999年04期
2 朱前鸿;以符号学析公孙龙子的《指物论》[J];学术研究;1997年02期
3 毛曦;《白话解读〈公孙龙子〉》评析[J];华夏文化;2000年02期
4 史宁中;;论定义中的殊相与共相——公孙龙子《指物论》评析[J];古代文明;2009年01期
5 周学根;;公孙龙及《公孙龙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6 陈克艰;泉涓涓而始流——读周昌忠《公孙龙子新论》[J];学术月刊;1994年08期
7 屈志清;;试论公孙龙的哲学思想[J];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01期
8 赵民;陈振明;;求实·争鸣·创新——评《公孙龙子论疏》[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9 林恒森;论《公孙龙子》思想体系的结构[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94年01期
10 熊超;;简论公孙龙的最高哲学范畴[J];湖湘论坛;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阳春;;《公孙龙子》五范畴辨析[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2 王左立;;《公孙龙子》的语言意义理论[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3 王丽娟;;论沈有鼎对《公孙龙子》研究的贡献——对公孙龙其人其书的考证[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4 叶锦明;;论对公孙龙的两种评价[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5 周云之;;公孙龙关于名(概念)的逻辑思想[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6 温公颐;;惠施、公孙龙的逻辑思想[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7 温公颐;;惠施、公孙龙的逻辑思想[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8 沈有鼎;;谈公孙龙——兼论《墨辩》三派[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9 沈有鼎;;谈公孙龙——兼论《墨辩》三派[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10 林振环;;关于公孙龙子的逻辑思想在我国古代逻辑思想史中的地位[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肖雨枫;哲学的数学之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汪学群;傅山诸子学说略[N];太原日报;2007年
3 张汉良(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王晓冰;对话中的悖论:柏拉图、奥古斯丁与先秦哲学家们[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方铭;战国诸子的主要流派及其思想[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说欧阳中石“抄”书[N];中国文化报;2004年
6 海国林;变中生奇的傅山草书[N];中国商报;2006年
7 刘石;谈《四印斋刻词》[N];光明日报;2003年
8 王政;白马非马 况渠道乎?[N];电脑商报;2006年
9 李光荣;云南舞台艺术的造峰者[N];云南日报;2006年
10 白河;五子衍宗口服液[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炎峰;先秦名家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邹R,
本文编号:1145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145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