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公孙龙《白马论》中的名实观与复合名词

发布时间:2017-11-20 08:00

  本文关键词:公孙龙《白马论》中的名实观与复合名词


  更多相关文章: 公孙龙 白马论 名实观 复合名词


【摘要】:公孙龙的《白马论》无论在汉语文献还是在西方汉学研究中都有丰富的诠释传统。本文意在指出白马论的要点不是逻辑学或本体论问题而是语义学问题,并结合先秦时期正名之争的大背景,试图论证《白马论》的名实观表明公孙龙运用了与西方柏拉图式概念不同的抽象概念。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外语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
【基金】: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项目批准号:07JC752006) 2007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项目批准号:07YK02)资助
【分类号】:B81-09
【正文快照】: 一、问题背景《公孙龙子》中的《白马论》两千年来一直困扰后学,堪称难解。近代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从意顺的考订上,当代学者则多从逻辑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对《白马论》提出了诸多解读。但迄今为止,还未出现令人满意的答案。综合而言,对《白马论》的解读主要集中于如下几个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德勇;论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沈跃春;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郭淑新;神秘主义: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论冯友兰对神秘主义的诠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谢树放;;试谈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胡军;知识论与哲学——评熊十力对西方哲学中知识论的误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李继兴;关于应用哲学平衡论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赵敦华;孔子的“仁”和苏格拉底的“德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徐通锵;思维方式与语法研究的方法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杜闻;论西方古代民事诉讼证明标准[J];比较法研究;2001年04期

10 吴学国;佛教唯识思想与儒家心学本体论[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晓平;;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逻辑——从冯友兰中西逻辑观看逻辑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哲学——从冯友兰中西哲学观看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赵敦华;;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之内外[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5 郭齐家;储朝晖;;儒学与中国大学精神[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震;法价值哲学导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3 王荣国;明清时代的海神信仰与经济社会[D];厦门大学;2001年

4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黄剑波;“四人堂”纪事——中国乡村基督教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钟永平;华人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及其文化基础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10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军;试论韩非的帝王之术——韩非管理心理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东;《孟子字义疏证》发微[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蒋斌;《论语》与《道德经》的美学精神之比较[D];扬州大学;2001年

4 李近远;中医学基础理论形成过程的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敏;语言交际与中西文化差异[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雁飞;“大地的哲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白玲玲;清末民初上海市民的社会生活及社会观念变迁——兼谈大众文化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8 张秀玉;儒道人性论与治国理论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1年

9 黄珊;回归自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莫秀珍;王夫之的民族文化观[D];湖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泉;;《公孙龙子》的术语学思想——兼析《荀子》与《公孙龙子》术语学思想的“共相”[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云之;;公孙龙关于名(概念)的逻辑思想[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2 王丽娟;;论沈有鼎对《公孙龙子》研究的贡献——对公孙龙其人其书的考证[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3 冷冉;;公孙龙的《白马论》和《指物论》——为公孙龙翻案[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4 周文英;;《公孙龙子》中的哲学和逻辑思想[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5 叶锦明;;论对公孙龙的两种评价[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6 温公颐;;惠施、公孙龙的逻辑思想[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7 周云之;;公孙龙关于名(概念)的逻辑思想——“白马非马”纯属诡辩吗?[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8 沈有鼎;;谈公孙龙——兼论《墨辩》三派[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9 沈有鼎;;谈公孙龙——兼论《墨辩》三派[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10 徐阳春;;《公孙龙子》五范畴辨析[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汉良(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王晓冰;对话中的悖论:柏拉图、奥古斯丁与先秦哲学家们[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邹R,

本文编号:1206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206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8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