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格真之思想及其意义
本文关键词:弗雷格真之思想及其意义
【摘要】:在逻辑与哲学的研究中,弗雷格具有独特的求真方法,弗雷格认为,思想是某种对此能够产生真的问题的东西,逻辑研究的出发点是具有真值的思想。围绕这一宗旨,弗雷格构造了一种形式语言,即概念文字,以此来求真,他在建立了形式语言的基础上,完成了演算系统的构成,以此来研究真。在此基础上,弗雷格通过研究句子来研究真。在求真中弗雷格坚持了客观性,语境论及概念和对象区分的三个原则。弗雷格真之思想对于后人逻辑研究方式的转变,当今哲学研究方式的转变以及今后中国传统思维的转变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08JA72040002)
【分类号】:B812
【正文快照】: 弗雷格的求真方法从古希腊开始,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逻辑学家都察过“真”这一问题,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者从认识论的角度,或者从形式语言的角度描述真”的性质。亚里士多德认为,“言是者非,言非者为假;言是者是,言非者非为真。”意思是说,否定的东西或肯定不是的东西为假,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寿南,潘天群;弗雷格的逻辑观评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李包庚;简论逻辑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J];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04期
3 夏国军;论弗雷格的“涵义决定所指”原则[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06期
4 何英玉;名词的指称特性[J];外语学刊;2002年04期
5 李贞元;张静;;关于戴维森的真与意义理论的思考[J];平原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陈克艰;;从康德的观点看数学[J];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7 袁巍;词、概念、意义的本质──兼评弗雷格的意义理论[J];外语教学;2001年01期
8 王路;逻辑与形而上学[J];文史哲;2004年01期
9 何向东,张绍友;试论逻辑学与素质教育[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江怡;当代西方数学哲学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J];浙江学刊;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敏;意向性视野中的意义理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恒威;“生活世界”复杂性的动力模式[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李涤非;基因与身体的哲学[D];武汉大学;2005年
4 彭利元;论语境化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守夫;哲学视域中法的语言和思维层次[D];吉林大学;2006年
6 方珍平;表达的认知量度观[D];复旦大学;2006年
7 刘占峰;解释与心灵的本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洪龙;中介真值程度的度量及其在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9 朱磊;现代语言学文本中现代汉语的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群丽;真之收缩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荣立武;语言与逻辑——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林素峰;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意义观”之比较[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4 刘岩峰;“命题”的颠覆与“确定性”的丧失[D];兰州大学;2005年
5 袁捷;论戴维森的解释理论[D];山西大学;2006年
6 郭向阳;现代专名指称理论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7 何永红;法律“规则”的“内在”世界[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偶自如;罗素意义理论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9 颜中军;弗雷格疑难与认知价值差异[D];湘潭大学;2007年
10 车峰;试论罗素摹状词理论及其对语言哲学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耀平;;逻辑主义意义理论的“在场形而上学”根基[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05期
2 张春泉;;《公孙龙子》的术语学思想——兼析《荀子》与《公孙龙子》术语学思想的“共相”[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刘新文;;谢弗函数的概念分析[J];世界哲学;2011年04期
4 付玉成;;蒯因的悖论思想新探[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5 满海霞;;函项分层思想及其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瑶;;一个“偶然发现”引出的思考——逻辑演算中“三律”的潜在危险[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张家龙;;沿着金岳霖开辟的逻辑研究现代化道路奋进[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3 张尚水;;沈有鼎的数理逻辑工作[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4 吴允曾;;机器智能与人的智能(详细摘要)[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5 孙华程;;关于逻辑真的几个历史问题的重新探讨[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6 罗翊重;;逻辑推理四大基础类型及其相互关系研究[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7 王东临;;关于逻辑的几个问题[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8 毕富生;;关于“逻辑真"的再思考[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9 张燕京;;论五六十年代逻辑论争的历史影响[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倪鼎夫;;为霞尚满天[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可济;从西方思路到中国韵味[N];中华读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建萍;真与意义的融合与分离之争的逻辑探究[D];山西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宝珍;浅析弗雷格的真值理论[D];西南大学;2007年
2 张萍;试论弗雷格真理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峻;金岳霖逻辑哲学思想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宋著立;政治视野下荀子的名辩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沈旭明;论赖欣巴哈的逻辑哲学思想[D];中南大学;2004年
6 杨军;弗雷格求真思想的启迪[D];山西大学;2006年
7 陶亮;辩证逻辑—思想的界限[D];厦门大学;2009年
8 刘素姣;一阶谓词逻辑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D];河南大学;2004年
9 石先祥;浅析弗雷格对算术真问题的探讨及其意义[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南丽琼;弗雷格的意义理论探讨[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44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244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