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交际中的语用推理初探

发布时间:2017-12-16 09:21

  本文关键词:交际中的语用推理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言语交际 语用推理 语用原则 推理机制


【摘要】: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着交际,而但凡交际,几乎都会凭借一定的工具。在各种交际工具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当属语言,且主要是自然语言,因而言语交际也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交际方式。言语交际包含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二者不断交替。在具体的交际过程中,表现为说话人的逻辑思维如何才能过渡到恰当的语言表达,听话人又如何通过说话人表达出来的语言去正确地领会其中的逻辑含义。语用推理就是沟通二者的桥梁。语用推理在人们交际活动中经常地和大量地应用,研究交际中的语用推理正好凸显出其重要性。 本文从思维、逻辑、语言三者关系入手,首先通过对交际中的语言为自然语言和交际中的逻辑为自然语言逻辑的界定,指出交际中的推理属于语用推理。接着通过对国内几种语用推理定义的比较,提出交际中的语用推理就是在交际过程中,根据合作原则、关联理论等语用原则,结合一定的语境,从语句的字面意义推导出其话语意义的推理。然后本文根据这一定义,分别阐述了交际中的语用推理的指导原则——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交际中的语用推理和语境的关系,指出语境是其基础,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语境对其的作用上;交际中的语用推理的推理机制,指出它是一种“缺省推理”;交际中的语用推理的八个特点。最后探讨了交际中的语用推理的几种主要类型,即索引词推理、会话隐含推理、预设推理。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1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宇珍;;浅谈语用学原则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华章;2011年14期

2 于翠红;张拥政;;关联理论视阈下的语境与二语词汇语义认知[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陈道德;;周礼全对格赖斯隐涵理论的发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4 张红;王智音;;隐喻及转喻的关联阐释[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杜敏;;中国语言传意研究的基本状况[J];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01期

6 黄丽君;;拟人研究的认知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7 赵超;;合成空间理论视角下概念转喻的语用推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8 孙茂恒;;“大不了”的词汇化及其词典释义探究[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李文辉;王金龙;;关联理论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J];华章;2011年21期

10 岳剑英;;浅析影片《全民情敌》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J];电影评介;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辉;;繁花时节读华章——《言语交际学》读后思[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何向东;袁正校;;交际意图——语用推理的目标[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3 徐盛桓;;语用推理:从原则到模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海云;;沉默的法律语用对比研究[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李燕芳;;从关联理论看外交委婉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晋瑞;;关联理论视阈下的摹状词指称赋值研究[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杨先顺;;论Gazdar的潜隐涵理论——语用推理系列研究之一[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8 刘根辉;李德华;尉迟治平;;形式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展望[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名方;;修辞学:言语得体学[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邹崇理;;语用交际图式的情境语义学描述[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梁丹丹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科技系;言语交际学:理论基础实 应用前景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刘焕辉 江西婺源人 南昌大学教授;言语交际学的草创与重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夏中华 渤海大学中文系;言语交际学与语用学分立而不对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安东尼·布莱尔 拉尔夫·约翰逊 汉斯·汉森 克里斯托弗·廷代尔《非形式逻辑》编辑部,焦兵/译;《非形式逻辑》杂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翠;语言学中的预设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胡健;逆证推理与言语理解[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李勇忠;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李剑影;现代汉语能性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杨子;言语交际的关联优选模式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08年

6 周福娟;指称转喻:词汇语义的认知途径[D];苏州大学;2009年

7 李淑静;If条件句与常规关系[D];河南大学;2005年

8 陈鸿瑶;现代汉语副词“也”的功能与认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焕香;汉英双重否定范畴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利;交际中的语用推理初探[D];山西大学;2007年

2 蔡明媚;溯因认知对语用推理的作用[D];东华大学;2011年

3 马静波;语用推理模式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4 李文霞;语用推理的形式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孙维浠;论语境与语用推理[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丽;溯因推理与语用推理[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常何;语用推理在大学英语交际性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俊英;论语言交际与语用推理[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泓;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推理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赵双花;语用推理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95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295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7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